当年近70岁的徐国敏出现在我们面前,从和他几句简短的聊天之后,「朴实」就成了我们对他的第一印象。

言语间,他总是流露出一种「执着」,像是上个时代某种精神的延续。

精神矍铄,侃侃而谈。

曾在90年代末期任职汉阳钢厂厂长10年之久的他,回忆起这片热土的往昔,仍然记忆犹新。

汉钢成继勋(这位汉钢老厂长)(1)

徐国敏本人

汉钢成继勋(这位汉钢老厂长)(2)

徐国敏是一个典型的「老武汉」。

骨子里透着那么点骄傲,但又亲和力极强。

他告诉我们,早在上学时,他就在街头做过生意,卖冰棒、卖茶水、卖水果。后来入伍参军,退伍后又做过车间主任、销售处处长、销售部经理等职位;

在他任职汉阳钢厂之前,已经快到50岁了。本来已经到了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日子,徐国敏大可安稳地在原有岗位上再坚持一下,待到退休回家轻松享受天伦之乐…

可偏偏不服输和爱折腾的性子,让他临危受命执掌了汉阳钢厂这个「烂摊子」。

汉钢成继勋(这位汉钢老厂长)(3)

接受采访中的徐国敏

传统工业黄金年代的火热,在进入90年代后逐渐冷却。

90年代的汉阳钢厂也未能幸免。

钢厂销售停滞,工资发不出来,工人被迫下岗…

这就是徐国敏回到汉阳钢厂时的状况。

曾经被视为武汉的骄傲,在90年代末期却一度面临产品无人问津的窘境。

「既然没人敢来,那我就上」回忆起当初任职钢厂的情形,徐国敏笑了笑。

汉钢成继勋(这位汉钢老厂长)(4)

汉阳钢厂旧址中的徐国敏

实际上,上级领导当时派徐国敏来,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钢厂状况堪忧,没人接管。

另一部分原因是看中了他市场化的意识。

无论是之前街头贩卖的经历还是销售处的过往,徐国敏一直都是一个勇于尝试,胆大心细的人,在他看来失败了大不了重来,想要摆脱一成不变,就得大破大立。

「绝不能让汉钢破产呀,这里的工人,基本都是几代人都生活在这里,他们都依靠着汉钢。我既然来了,就一定要解决这些问题」

聊起当时重压之下的临危受命,徐国敏依旧言语坚定。

汉钢成继勋(这位汉钢老厂长)(5)

上任之初,徐国敏就大刀阔斧地做了两件事:

现在琴台大道的钢材市场,就是徐国敏当初为了解决钢厂销售和厂里老职工就业问题一手开辟的。

当初恰逢政府决定创建琴台大道,徐国敏想借此机会,多渠道打开厂里的产品销售。

「其实做这个事情,上级是反对的」,

但认为打铁要趁热的徐国敏,联系了当时的分管城建的副市长,在琴台大道建成之初,就在道路两侧设立了大量的销售门店,解决了职工上岗再就业问题。

汉钢成继勋(这位汉钢老厂长)(6)

汉钢锅炉工作中

据徐国敏回忆,当时琴台大道两侧的门面,大约引进了1000多家做钢材生意的商户。

徐国敏还与他们约定,优先为钢厂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岗位,同时钢厂供给门店相应钢材,既达成了合作,增加了钢材的销售,也解决了部分职工眼下的问题。

汉钢成继勋(这位汉钢老厂长)(7)

徐国敏与「华夏钢源」石碑合影

但这样的变动,对身欠巨额债务的汉钢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徐国敏还得找寻更多的出路。

实际上,当时香港的沿海集团也找到了徐国敏,并且评估了汉钢地块的价值,大约价值6个亿。这些钱可以解决一部分职工问题,并且国家允许企业法人得到一部分的股份,对于徐国敏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可徐国敏最终还是拒绝了,他想为汉钢找寻更长远的赚钱之道,以便更好地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在几番意见咨询后,徐国敏决心为汉钢开设一家属于自己的房地产公司。可由于当时汉钢已经停产,没有任何可周转的资金。无奈之下,徐国敏只好向其他工厂筹来1千万的启动资金,这才终于成立了武汉市雅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在此之后,雅苑房地产公司和多方达成合作,汉钢也终于回流了不少资金,一切都朝好的方向开始发展。现在看来,当年6个亿的土地价值,最终在汉钢人的坚守下实现了100多亿的价值。

汉钢成继勋(这位汉钢老厂长)(8)

汉钢旧址老旧的厂房内

汉钢成继勋(这位汉钢老厂长)(9)

汉钢旧址一隅

在整个任职汉阳钢厂厂长的过程中,徐国敏还运用了很多方式帮助汉钢恢复往日辉煌。

比如为当时正在建设的三峡大坝输送钢材,多维度打开汉钢的市场销售;

再比如为北京郊区的房产债务重组,前后赚取约5亿元,彻底还清了汉钢的债务。

远见,胆识,和「要做就做好」的信念,最终,汉钢在徐国敏的带动下,一步步走出了困境。

汉钢成继勋(这位汉钢老厂长)(10)

在汉钢的旧址里,有一处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如今,已经扩建为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

而这一切的由来,完全是得益于徐国敏。

汉钢成继勋(这位汉钢老厂长)(11)

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门口

在汉钢逐渐摆脱困境后,徐国敏决定从精神层面激励大家,

「不能只是一味的炼钢,要有一个东西把人心、民心聚集起来,不能总是很分散的状态。」

徐国敏告诉我们,张之洞最初建立汉阳铁厂的这段历史,是民族的骄傲,更是时代的骄傲。

没有什么能比把这段历史过往陈列出来,更能激发汉钢职工的凝聚力。

汉钢成继勋(这位汉钢老厂长)(12)

工作中的汉阳钢厂

于是,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的创立被推上日程。

但当时的社会舆论,并不看好徐国敏的这个举动。在他们看来,毕竟有着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徐国敏创立博物馆的想法有失稳妥。

但徐国敏力排众议,从小在南京路长大的他,对张公堤和张之洞的历史很是熟悉,他认为自己在做对的事情。

于是,徐国敏在一边为博物馆物色馆长人选和相应职员的同时,也和几家做钢材生意的商户达成了合作协议:优惠提供钢铁资源,而商家对博物馆的建立进行赞助。

几番洽谈下来,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正式成立。

汉钢成继勋(这位汉钢老厂长)(13)

空旷的汉阳钢厂

整个采访下来,徐国敏对汉钢这片土地的热爱溢于言表。

他多次告诉我们,这片推动中国近代重工发展的工业遗址的改造,一定要兼具国际化的视野和世界级的规划。

张之洞所留下的文化遗址,不仅是影响武汉一代人的城市记忆,更是对整个中国的近代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拯救汉阳钢厂于危难之际,传承铁厂文化与精神供后人敬仰。

徐国敏对汉阳钢厂的贡献,就像在身上所传达出的那份家国荣誉感和城市骄傲感一样,深刻,不可磨灭。

汉钢成继勋(这位汉钢老厂长)(14)

汉钢内徐国敏背影

他有着超前的远见和果决的胆识,让一代老厂重现生机,让那段峥嵘的记忆永远铭记人心。

但最能够打动我们的,还是他的一贯坚持和认真态度。

在尘封的过往里,熠熠生辉。在当下的生活中,鲜活明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