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都是汉族吗(客家的起源)(1)

客家这个名称起码有11各种说法。此外,还有匈奴说、土著汉化说 、畲族混血说。各种说法可说是百家争鸣,应有尽有。虽然有些更是引经据典,但不少也只是信口雌黄,毫无根据。他们都忽略了“客家”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客家”形成时的土客冲突背景。这些论说的特点,除了徐旭曾的中原移民说以外,很多都是在20世纪以后才产生的。就是说,这些学说都是经过广东西路客粤械斗,转为客粤笔战以后才兴起的。这时“客家”已经深入民间,要找出源头已经十分困难了。

这里把这些说法分为四类:

(1) 中原移民类:客萌说、给客说、客户说、河洛说、夏家说、客卿说。这些说法强调客家人是汉民族的一个支系,是中原南迁的汉人,不是广府人所认为的蛮夷。前面三种说法原则上继承了徐旭曾的中原移民说,但部份对客家得名的时间做出补充。它们的分别仅在于南迁的时间:客萌说为秦汉、给客说为晋朝、客户说为唐宋。河洛说、夏家说则没有明确说明其时间,但标志着客家是值得骄傲的名称。客卿说则认为客家人的祖先较显赫,因为抗元有功而被封为有客卿别于其他移民。这类说法虽然很容易受到客家人的接受,部份更是“客家优越说”的表表者,但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很多都只是作者一时的想法,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便出台的,顺口雌黄的态度居多,立论没有可靠的历史资料支持。结果是大部份都给人一个不认真的感觉,缺乏一个学术探求应有的严谨态度。

(2) 作客说:外人说、客居说、佃客说。主要说明客家是从外地迁入的居民, 而且自己没有土地,但没有说明迁入的时间和地点,也没有强调他们从那里迁来,但不至于否定客家人是汉族。这类说法的优点是它们不会错到那里去,但缺点是对我们认识客家这个名字的来由帮助也不大。例如说,全国都有居民迁居别处,或从别处迁入,但为什么只有在华南某些地区,外地迁入的居民才成为客家人呢?

(3) 非汉族说:外族说、Haka国说、匈奴说、“山客”说。这些论点跟以上的大为不同,认为客家人是跟汉族不同的种族。非汉族说其实不是什么新的观念,因为广府人从他们接触客家人的开始,就认定客家人不是汉族,而是野蛮民族。就是在20世纪初期,还有不少人写了一些观点,否定客家人是汉族。其他的外族说或匈奴说认为客家是他称,他们是中国北方的外族南下广东以后,被称为“客家”的。Haka国说和“山客”说,则一并解释了“客家”名字的起源。Haka国说认为是一个在中国西北部的国家,在亡国以后,子民南迁不忘故国的自称。“山客”说则由房学嘉(1994)提出,内容也跟其他的外族说大同小异,他认为:客家共同体是古越族遗民的一支,与历史上南迁的中原人融合、汉化而形成。客家的“客”是他称,不是自称。古越族遗民大都居山,一些为逃避赋役的汉人也居山入越。汉族人及汉化较早的荆楚人、吴越人等称之为“山客”。

客家都是汉族吗(客家的起源)(2)

(4) 畲族混血说:这是张光宇(1995)对客家人和客家话的一个新看法。但是他也是按照罗香林的说法追溯,认为无论闽客都是中原人闽南迁的后代,但是他认为客家人的祖先是晋代的司豫移民,而闽南人多源于青徐移民。结论是客家人是司豫移民部分同化为畲族,但多数是保持了汉族认同,更强烈地认为自己是“客家人”而不是“畲”。他写道:客家人虽然身上流着畲族人的血液,但在他们的心目中仍自任“华夏胄裔”,与信守狗图腾的畲族大有区别。客家人的族群已是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勤修族谱以中原郡望自矜。…而是告诉子孙“宁卖祖宗坑,不卖祖宗声”。因为这样才能简单明了地显示“华夏胄裔”的身份。客家人以是否有中原意识来区别客、畲;外人以是否带有畲族血统去界定客家人,客家人就是在这样的夹缝中激发了特别强烈的族群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