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讲战国时代的故事讲一位齐国有为的君主齐威王其实啊我们听过的好多故事背后都有齐威王的身影,比如大名鼎鼎的田忌赛马,田忌的对手就是齐威王,再比如在九年级课本上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个纳谏的齐王正是齐威王是的,齐威王是一位善于纳谏、开明通达的国君他从善如流,励精图治,使得齐国国富兵强,称雄于列国今天,我们就讲齐威王善于纳谏,从善如流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史记汉文帝以德治国 史记第28课齐威王?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史记汉文帝以德治国 史记第28课齐威王

史记汉文帝以德治国 史记第28课齐威王

今天我们讲战国时代的故事。讲一位齐国有为的君主齐威王。其实啊我们听过的好多故事背后都有齐威王的身影,比如大名鼎鼎的田忌赛马,田忌的对手就是齐威王,再比如在九年级课本上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个纳谏的齐王正是齐威王。是的,齐威王是一位善于纳谏、开明通达的国君。他从善如流,励精图治,使得齐国国富兵强,称雄于列国。今天,我们就讲齐威王善于纳谏,从善如流的故事。

从善如流是一种人生智慧。一个人若愿意听从他人的建议,不知道会少多少烦恼,少走多少弯路,生命也能快速成长。为什么齐威王愿意从善如流呢?从善如流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如何拥有这份美德呢?请听齐威王的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邹忌讽齐王纳谏。我想不少人会比较熟悉这个语文课本上的故事,那么今天我们就重回课堂,再次品读以前我们读过的故事。今天我们有了学习经典的基础,会有哪些新的感受呢?

齐威王身边有一位宰相邹忌,他观察到齐国因为言路还没有开通,许多问题没人敢向齐威王提出,这可不是长久之计。邹忌为此忧心忡忡,平常生活里也总想着这件事。邹忌平时是个比较在意自己相貌的人,他知道城北有一位名叫徐公的美男子,就询问自己的妻子、小妾、客人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妻子、小妾和客人给了不约而同地回答都说:您比徐公美多啦!但邹忌自己见过徐公之后,深感自己其实远远不如徐公。他因此纳闷,为什么我明明远不如徐公,妻子、小妾和客人却都不对我说实话呢?想着想着,他突然豁然开朗,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妻子是偏爱我,小妾是畏惧我,客人是有求于我,这三种不同的状况都会导致同一个结果,就是他们都说我比徐公美,这不就和国君听谏言是一个道理吗?我可以把这件事讲给国君听,国君也必定会有所触动。

次日,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大王,昨天臣身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小事,想跟你讲讲。把这件事讲了一遍,然后邹忌提出了他的洞察:您宫中妻妾,身边近臣跟您接近都会偏爱您,朝中大臣见您威仪,都会畏惧您,国内上下都对您有所求,由此看来您受蒙蔽一定很厉害,您周围人都会说一些恭维话,几乎没有哪个人会说真话。齐威王说:善!你说的太好了!于是就在朝堂上当机立断,下了一道命令,从今往后,广开言路,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积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我们看齐威王颁布命令,几乎是在渴求着别人的批评,甚至希望百姓们在公开场合议论、评价他,一点也不担心因此声誉受损,这背后是一份多么强大的自信。

这让我们想到一位暴君周厉王的故事。你他为了不让百姓评论自己,派人在大街小巷监听,但凡有人敢说一句坏话,马上找出来杀掉,导致百姓只能道路以目,走在路上通过交换眼神来表达内心的怨恨。周厉王固执己见,堵塞百姓之口,最后的结果就是国人暴动,把周厉王给放逐了。闭目塞听与事无补,敞开胸怀,敢于指责和批判才能良性发展。

齐威王这道广开言路的命令一发下去,整个齐国沸腾了,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齐威王的宫门前象集市一样热闹。过了几个月,能提的建议都提的差不多了,来劝谏的人变得稀少。一年之后,就算大家想谏言,也没有什么可进的了。这一年下来,齐国发展之迅猛,简直是阔步飞奔,这种情况被周围的其他四个国家看在眼里,四国全都派人来朝见。《战国策》对此评价说,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不用动刀兵,仅仅依靠朝廷上的智力就战胜了其他国家,这不正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吗?

我们再讲第二个小故事。齐威王听其言而观其行,齐威王的名次还在于对于别人的话语他不只是用耳朵听,还要用眼睛看,听其言而观其行来判断谏言是否真实。那时候,齐威王身边的人关于官员的可用与否经常给他提建议。其中一位官员天天被人批评,而另一位官员每天被人表扬,齐威王听在耳中,不动声色,暗中派人去实地查访。结果天天被人批评的那位官员治理地方非常清明,只是不善行贿,才被人诽谤;而天天被人表扬的那位官员,治理一片混乱,做官全靠贿赂,根本没有实干能力。齐威王当着所有大臣的面揭示了这件事,严厉地惩治了贪污受贿的官员。于是,齐国政局人人不敢饰非,整个朝廷都震动了,大臣们再也不敢文过饰非,欺上瞒下啦。

所以,从善如流的前提还是自己有足够高的是非判断能力,对掺了水分的谏言能够辨别出来。通过自己的判断,选择那些真正的良言、善言,跟随他们来修正自己,这才是智慧啊!

我们通过两个小故事感受到了齐威王的智慧,从善如流是一种人生智慧。一个人若愿意听从他人的建议,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事业平台,都会打开一片天空。那么从善如流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如何拥有这份美德呢?

其实,一个真正自信之人才能够从善如流。真正自信的人就像齐威王这样,在面对他人建议时,才能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广泛接受,不断反省和修正自己,广开言路,从善如流,打开事业的天空。而与此相反的是,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许多人一生的大障碍就是自以为是。自以为是就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给的建议符合自己逻辑的就听,不符合自己逻辑的就不听,甚至奋起抵抗,这就是自以为是,只听自己的。

我们有一位伙伴讲了这样一段话,我也不是不想从善如流,而在心里就觉得自己对,别人不对。比如在家庭中,尤其在子女教育上,常常都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先生或婆婆的做法不对,所以总和家人在一些琐事上争来争去,到现在家人都很少跟我沟通了,反正说什么都说不通。再比如,有些民营企业家自以为是,总觉得自己是对的,或者说只有自己是对的,别人怎么做都是错的。结果呢,企业中就只有一种做事思路,员工习惯于称其为老板,事事听老板指示。老板当然很享受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场面,问题是风平浪静时倒也平安无事,一旦遇到稍大一些的麻烦,这样的企业就会剩下老板孤家寡人一个。

《道德经》中有一句话,不自见故明。不被自己的知见束缚,才能做到心明眼亮。也就是当我们放下自己的自以为是,打开心门,广开言路,别人好的建议才会支持到我们,我们就开始成长。由此,这个世界的规律与秘密也就会逐步向我们打开。放下自以为是,你自然就拥有了从善如流的好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