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乾隆年间邓州知州蒋光祖所纂《邓州志》,今译注为简体。

本章节为《邓州志》卷之二十三,艺文下。内容较多,分段推送。

有些文章属名篇,有史料佐载,有些文章虽不出名,仅存于本版乾隆《邓州志》,但物以稀为贵,更值得研读:从皇权到布衣各层次的文学表达去研究古代文艺体制格式,也可以根据文章内容了解当时的人物、历史、风土人情,或者仅作吟读消遣之用。

乾隆《邓州志》收录之诗词,或为先前邓州人所写,或诗词内容与邓州相关。

睢阳故里

李鸿,邓州人

君不见:

当年吾邓张睢阳,虬须挺躯七尺长。

左手把笔右弯弓,喧赫事业著旂常。

忆昔天宝俶乱时,宋曹等郡势披靡。

尔时起兵誓讨贼,与众痛哭玄元祠。

承制经略兖以东,天子画像朝行宫。

手屠六将士心劝,严疆守战树奇功。

宁陵路绝厄军粮,三千羸卒保睢阳。(原文“赢”字有误,应为“羸”。)

经年匮食困危城,杀妾那顾儿女情。

鼠已掘尽雀已罗,援兵不至奈天何?

西向再拜惟一死,孤臣力竭心已矣。

独撑半壁遮江淮,天下不亡功在此。(原文璧字有误,应为壁。)

张睢阳——张巡,邓州人,安史之乱时,起兵雍丘拒叛军,守睢阳达数月,终因粮绝城破遇害。睢阳之战是唐代安史之乱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发生在唐肃宗李亨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此战史称睢阳之战又称睢阳保卫战。睢阳之战主要是以张巡为首的唐军与以尹子奇为首的叛军之间的战争,在这次战争中,张巡斗智斗勇,凭借高超的战术手段和高尚的品格节操以约7000士兵战胜约18万的叛军,为唐朝的保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死后被尊为忠烈。

著——著名,显著

旂常——旗与常。旗画交龙﹐常画日月﹐是王侯的旗帜。语本《周礼.春官.司常》:'日月为常﹐交龙为旗……王建大常﹐诸侯建旗。借指王侯。

俶乱——chù luàn,诡奇杂乱

手屠六将士心劝——张巡手下有六名将军眼见局势不好,打算劝张巡投降。他知道直接反对将军的提议,可能整只部队都不会跟他走。于是,张巡假装同意了他们投降的要求,然后约定好日期商议投降事宜,将军们放松了警惕,张巡暗中找自己的亲信士兵埋伏起来,再“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羸卒——léi zú,汉语词语,意思是疲弱的士兵。原文版刻为“赢卒”,应为误刻。

铁公祠(睢阳张公并祀)

姚之垠,

病虎入燕燕王反,迂儒谋国荐景隆。

百万天兵一朝破,乳臭之将走山东。

势成破竹意气盛,挥鞭疾走无坚墉。

济南参政智且勇,独挺忠义扶苍穹。

铁板骤下马首碎,如椎副车惊祖龙。

攻具已棼炮不发,坚守三月燕技穷。

转战东昌张玉死,褫魄即在两日中。

从此改道下徐沛,败将开门屠群忠。

就中最烈惟我公,背立殿陛发上冲!

穿龈裂眥不反顾,肉甘一任寸磔空。

沸鼎炊骨铁义举,公面未转浩气冲。

溅油飞火内侍泣,两手糜烂代皇躬。

精魂直上驾飞龙,长揖睢阳还旧邦。

巫阳招陟帝左右,血食上下长无终。

苍天正气钟邓土,睢阳与公千载同。

明社已迁祠不废,刲羊奠醴鸣鼓钟。

呜呼!病虎亦知读书种子不可绝,

忍使忠臣族族红。

病虎——指“病虎“道衍和尚,道衍俗名姚广孝。道门高人、浙东相术大师袁珙无意中看到道衍大吃一惊,感叹说:“这和尚非同一般。你看他三角双目,体态像病虎,将来一定是刘秉忠第二。”道衍听后不但没有生气,而且洋洋得意。

读书种子不可绝——方孝孺才47岁,已是海内一代大儒,同为读书人的道衍很敬佩他的才华,特地让人给朱棣带话:攻下北京后,方孝孺一定不肯投降,您千万不能杀他。道衍还着重加了一句: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忍使忠臣族族红——朱棣最终没有灭铁铉全族。铁铉父亲:铁仲名,在铁铉被处决后被安置到海南。母亲:薛氏,在铁铉被处决后被安置到海南。妻:杨氏,在铁铉被处决后被发配到教坊司,不久病逝。大儿子:铁福安,在铁铉被处决后被发配河池戍边。铁铉有两名女儿,在铁铉被处决后同被交付教坊司。两个女儿终究没有受辱,过了很久,同僚把这件事情报告给明成祖朱棣,朱棣说:“她们竟然不屈服吗?”于是赦免了她们,都许配给读书人。

谒铁公祠

在州大东关以张睢阳并祀

蒋光祖,邓州知州

穰城之左傍东鄙,古祠高数独徙倚。

我来拜登心拱肃,忠烈名传铁公是。

北平帝子窥神州,靖难兵挥若颷起。

济南屏障蔽江南,阻遏其势公独驶。

高皇木主竖城头,铁板击之几披靡。

合之面去..【原文模糊】..遂为切齿,

劲骨百折不可回,屈令一顾难尔尔。

劓鼻截耳甘如饴,鼎沸灰飞烈犹矢。

忠精赫赫雷行空,地老天荒公不死。

枯木寒鸦几夕阳,古庙遗容俨尺咫。

瞻拜恍惚见羹墙,壁坏垣颓精未圯。

燕王富贵安在哉?故宫禾黍而已矣。

更有睢阳同庙食,胜国李唐美相比。(二公皆邓产忠烈,相同真勍敌也)

梓里位置成天然,俎豆交辉同山峙。

勍敌——qíng dí,释义为强敌;强敌或有力的对手,多谓才艺相当的人。

桃花洞闲步看云过双栢杪

蒋光祖,邓州知州

半檐云脚风吹断,桃花洞口飞片片。

独步空庭意了然,自识浮踪多聚散。

古栢苍苍临风前,风雨不动干弥坚。

君不见云去云来如此老,劲骨欲参天。

闰清和月查点牌甲住北城之黑龙集终夜大雨如注枕上放歌

【时间、事件、地点、原由交代得很清楚,如同日记一则】

蒋光祖,邓州知州

小麦将枯大麦黄,畇畇需泽皆有之。

南东其畝待霑足,雨润未偏嫌参差。

忽得甘霖终夜沛,东倾西注纵横宜。

盈沟灌浍溪声远,迸漏闌更客梦痴。

悠然动我思江郭,方塘涨水围书阁。

黄梅青草吟佳句,洗我俗尘万斛恶。

今宵枕上矢欢歌,遮莫乡关企前约。

眼前且为喜雨吟,黑龙布泽珠错落。

闰月——闰月特指农历每二至三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即四季脱节,每2~3年置1闰。古代曾采用十九年置七闰的闰周,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废除了固定闰周,采用无节令月置闰,因此是该闰时置闰。目的是阴阳合历。

清和月——(农历)四月特称。

一月:正月、端月、征月、开岁、华岁、早春、孟春、新正;

二月:命月、如月、丽月、杏月、绀香、仲春;

三月:蚕月、桃月、桐月、季春、晓春、鸢时、桃良、樱笋时;

四月:余月、阴月、梅月、清和月、初夏、孟夏、正阳、朱明;

五月:皋月、榴月、蒲月、仲夏、郁蒸、天中;

六月:且月、焦月、荷月、暑月、伏月、精阳、季夏;

七月:相月、兰月、凉月、瓜月、巧月、孟秋、初秋、早秋;

八月:壮月、桂月、仲秋、中秋、正秋、仲商;

九月:玄月、菊月、青女月、季秋、穷秋、抄秋;

十月:阳月、良月、正阴月、小阳春、初冬、开冬、孟冬;

十一月:幸月、畅月、仲冬;

十二月:涂月、蜡月、腊月、季冬、暮冬、残冬、末冬、嘉平月。

牌甲——清世祖入关之初,下令编置户口牌甲。各州、县城乡,每户给印牌一,牌上写明该户姓氏、丁口。凡外出者,即注明去往何处;来者则写明从何处前来。每十户立一牌长,十牌立一甲长,十甲立一保长。寺院庵观也一律颁给牌,以便稽查僧道之出入。各客栈旅店,立簿登记寓客姓名、行李等项,以便稽察。

五言律

冬月宴于庶子宅

唐 岑文本 邓州人

金兰笃惠好,樽酒畅生平。

既欣投辖赏,暂缓望乡情。

爱景含霜晦,落照带风轻。

于兹欢宴洽,宠辱讵相惊。

和刻本汉诗集成补编第十九辑(乾隆邓州志艺文)(1)

乾隆邓州志之艺文下(049)

和刻本汉诗集成补编第十九辑(乾隆邓州志艺文)(2)

乾隆邓州志之艺文下(050)

和刻本汉诗集成补编第十九辑(乾隆邓州志艺文)(3)

乾隆邓州志之艺文下(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