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竹鼠

书接上文:大西亡国记:张献忠的"屠川"步伐(上)

张献忠屠川的真相(张献忠屠川杀倒是杀了)(1)

大顺二年十一月(大西的年号叫大顺),在岌岌可危的大西国内发生了一件非常魔幻的事情:面对着按下葫芦起来瓢,川内处处是叛旗局面的张献忠,忽然不忙着四处派兵镇压叛乱了,而是忽然宣布要在成都开一次"特科",命令川内所有地方的生员都要到成都来考试。

虽然说之前张献忠已经开过两次科举,再开一次科举考试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可是在如此形势之下还要腾出手来开科取士,任谁看来似乎都不大正常——但是不知道川内的这些生员都是怎么想的,还真就都跑了过去:

除了当时雅安有一个已经秘密反水的大西国官员叫郝孟旋的人看出了一点端倪,半路伪造了一份张献忠的诏书,说:"'雅系边地,承平时自专心文墨,今羌夷不时窃发,久已弃诗书而事干橹矣。宾兴之典,宜俟异日。'"用雅安生员因为战乱已经文墨不通,不宜参加此次考试的借口把本州的生员都给叫了回去之外,其他府县生员无一例外的到了成都,等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结果这些生员不仅天子堂没登上,反而把命都丢在了成都城里。

这一次所谓的"特科",正如大家所想,根本不是什么开科取士的正经考试,这只是张献忠一次号众屠杀的借口而已。

由于当时反叛的大多数都是地主,而这些地主大部分都来自于读书人这个阶层,因此张献忠就认为读书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早晚也要反叛。与其乖乖坐等他们反,不如提前一步将他们聚集在一起杀掉,以一劳永逸的解决叛乱之事。

这就是史载的"大慈寺屠杀",也有的典籍将此叫做"青羊宫屠杀"的:例如李馥荣《滟滪囊》记:"八月,届期至者五千余人,尽杀于青羊宫侧。",这里记载的屠杀地点是在青羊宫。而由明人欧阳直(据说因为年纪小逃过了屠杀)所写的《蜀乱》一书中记载,这次屠杀则是发生在大慈寺边。其实还有其他典籍例如《新津县志》记载的地点是所谓"东门外"的,关于此次屠杀发生的地点其实无法确定。

张献忠屠川的真相(张献忠屠川杀倒是杀了)(2)

今成都青羊宫

但是关于张献忠究竟杀了多少生员,这个数量差不多可以肯定是五千人上下。

这个数字来源于《滟滪囊》,之所以以此为准是因为李馥荣所记载五千余人比较符合实际,而类似其他清代典籍记载张献忠屠杀了不下"二万二千"生员这种数字,应属夸张。因为四川已经饱受战火,作为人口中占少数的生员数量应当不至于此。

在杀掉这一批生员,迈出了屠杀的第一步之后,张献忠就停不下来了。接下来他所做的事情我们更熟悉,就是一次"满城尽屠"的事件,或者称之为"成都剿洗"事件。

要注意的是,这次大清洗事件之所以以成都为最,不是因为张献忠这份屠城的命令仅仅作用于成都,而是因为当时大西国的统治范围已经大大缩水,张献忠的命令只能在成都附近生效了,因此被屠戮最惨的地方也就是成都。

这也就是为什么标题的"屠川"都加了双引号的原因,是因为张献忠根本无力屠川,但是确实可以算是屠蓉了。

张献忠屠川的真相(张献忠屠川杀倒是杀了)(3)

当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张献忠下令除大西政权官员家属以外,成都"城内居民一律杀绝。"第二天,"各军人皆奉命认真严剿,

毫不容情。……各军分队把守城门,余军驱百姓到南门就刑。"无辜百姓突遭此祸,吓得魂不附体,但是也没有力气和军队对抗,只能向张献忠求饶,说:"大王万岁!大王是我等之王,我等是你百姓,我等未犯国法,何故杀无辜百姓?何故畏惧百姓?我等无军器,亦不是兵,亦不是敌,乃是守法良民。乞大王救命,赦我众无辜小民!"并集体趴在地上嚎哭,哭声震天。

但是这时候的张献忠已经被叛乱打昏了头脑,神志应该都不清醒了:面对百姓的求饶,他不仅不动容,反而对着他们破口大骂,称他们为反贼,骂他们该杀该死,而后纵马跳进人群之中,任由马匹践踏人群。而后他命令士兵动刑,满城百姓几乎无所逃脱,全部死于毒手,以至于"锦绣蓉城顿成旷野,无人居住,一片荒凉惨象,非笔舌所能形容。"

这次大屠杀具体有多少人死去,清代典籍里的记载数字十分吓人,例如清代文人毛奇龄说张献忠杀了全四川"六亿九千九百余人",这就属于胡扯了,因为晚明中国全境都超不过一亿人口。这种夸张的数字由于大量被清代官方典籍引用,所以造成普遍的谬误。

不过你要是当面和张献忠对质,他倒是也只能说一句:"我没杀那么多人而已。"

屠杀是一定屠杀了,这一点没得洗白。

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偏的张献忠已经彻底进退失据,在屠杀完成都居民之后,甚至还放出话去,说凡是成都附近居民想要进城生活的,都可以供给房屋土地(无主的房屋太多了)。

但是试问在目睹了这种暴行之后,谁还敢迈进成都的城门找死?于是堂堂大西西京,屠杀过后空空荡荡,毫无人气,张献忠坐在王府之中,彻底成了孤家寡人

对"蜀民"毫无理由的猜忌,毫无理由的杀戮让张献忠越来越失去仅剩不多的民心,最后不得不一把火烧了成都,然后南下逃亡云南,最终死在清军手中。

张献忠屠川的真相(张献忠屠川杀倒是杀了)(4)

张献忠逃离成都时候留下一个"江口沉银"的传说,此"传说"去年被挖掘出土

张献忠迷信武力,在危机面前无差别的开地图炮,攻击屠杀无辜民众,确实是张献忠的锅;只是将明末清初四川人口大幅度下降全部归咎于张献忠,也确实不正确:明末军阀的残害,饥荒,瘟疫,摇黄地方武装的压迫以及后来的清军屠杀都是川民数量大量下跌的原因,有些更甚于张献忠的屠杀行为。

且根据张献忠屠川的行为就完全将其抹黑也是有失偏颇的,张献忠屠川的行为,不完全是因为张献忠本人的所谓"嗜杀"性格,而更多是因为地主阶级的步步紧逼所导致的。

参考资料:

《明末农民战争史》/《圣教入川记》/《蜀难记实》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