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音忽已阕,雅韵诎然清。当套用模板商业化批量生产的音乐盛行,那些耐得住寂寞潜心笃志打磨音乐的学子,如何能继续坚守原创?

近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校园原创歌曲大赛“心乐飞扬”启动暨粤港澳大湾区音乐艺术联盟音乐文化基地挂牌仪式在广州市番禺区大家国际艺术中心举行。国内知名作曲人毕晓笛和丁宁作为发起人出席活动,活动结束后接受了南都·奥一新闻的专访,回答了举办比赛的初衷与目的,也谈起亲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内流行音乐发展后的感受。

学音乐的大学生怎么创业(不一味迎合市场)(1)

创作不是为了单纯获利,一味迎合市场

四年前,两位音乐人受国内著名音乐家李海鹰先生的邀请,回到广州,赴约星海执教。毕晓笛告诉记者,也是在星海音乐学院授课过程中,让他萌生了策划这一比赛的想法。

“学生经常会问我,我们这么努力学习、创作、练琴,出路在哪里?方向在哪里?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毕晓笛神色略微凝重地指出,目前大环境下,音乐商业化,更追求速食快餐,套用模板,产出很快,短时间内十首百首,然后引爆一首,热闹一时。但他认为这对于音乐学子,对于音乐从业者而言是“危险”的一件事。

“学了这么多年,你肯定会希望可以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创作自己认为好听的歌曲,而不是为了单纯获利,为了迎合市场,而去违背自己心意。如果孩子们大都这么做,对于他们的创造力,其实不是一件好的事情。音乐需要构思,需要思考。所以,我们也一直在想,要做些什么鼓励他们,解决他们的问题”。

用实际行动为学子解答职业生涯的困惑。或许,正是这一简单的缘由,成为毕晓笛、丁宁以及其他同行者打造这一比赛的出发点。

“这是一个契机,让我们可以回答学生们的问题”。曾担任海蝶音乐唱片总监、签约合作林俊杰等多位华语乐坛极富影响力歌手的毕晓笛,如今也想尽其所能再为年轻人做些什么。

“我和大家文化董事长相识多年,她很支持我的想法,我们希望先从校园出发,树立原创概念,为想写的人搭建平台,然后力所能及为优秀的音乐人提供自己手里的资源,获奖以后我们可以帮忙发唱片、和影视公司签约、推广、制作等等,解决可以帮忙解决的问题,给学生们一个符合原创音乐发展思维的不一样的窗口,而不用随波逐流”。

丁宁补充道,“不单是面向音乐学院,我们是面向各色院校的。其实很多音乐爱好者,他们写歌,词曲、唱编也特别棒,我们也想给他们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

学音乐的大学生怎么创业(不一味迎合市场)(2)

主办方提供

音乐要有40%的突破

毕晓笛和丁宁均从事流行音乐相关工作近40年,毫不夸张地说,他们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丁宁认为,每个国家都有其流行音乐发展的规律,目前我国流行音乐产值很高,不比别的国家差。而对于目前流行音乐市场较为浮躁的现象,则令毕晓笛扼腕长叹。

“艺术应该是有一定的标准,包括一个音乐作品。一个合理的音乐作品,它要有一个合理的结构感,以前的音乐是拿来听的,现在的音乐是拿来看的,适配短视频就行,足够搞怪就行。不是不允许,而是当这样的音乐作品占据大多数时,我觉得肯定是不行的。又没有人去衡量音乐的标准,逐渐出现劣币驱逐良币,这样的流行音乐创作状态会变得糟糕”。

对于目前短视频成为音乐爆红的渠道,毕晓笛始终认为还是要回归音乐本身。那么网络上爆红的神曲是否也是听众市场需要的?他直言道:“听众的需要是可以被培养的”。

在毕晓笛看来,任何人听东西都有惯性,而当歌曲创作完全符合这一惯性,就是在偷懒,变成了创作上的惰性。正如快餐,高油高糖, 甘旨肥浓,且制作快速又简便,符合大众口味,但若只追崇快餐,无疑,不谈健康与否,这份单调便足够让人惋惜。

“比如我唱‘哆来咪’,你会习惯性觉得下面应该是‘发嗦’,顺从这个习惯,听众显而易见会觉得舒服。从创作角度出发,我们也会把控,让歌曲里听众能预判到的内容占60%,剩下40%就需要自己去创造去革新。我们也会去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对惯性的认知,但更需要在路径中作出突破,不是要你全部突破,但要有属于自己的新思路,不能一味让歌曲总在意料之中,顺应听众惯性。倘若框架一样,不在乎旋律,只填充搞怪的内容,这一套流程下来,可以说,不用深究钻研,用AI都可以搞定。”

学音乐的大学生怎么创业(不一味迎合市场)(3)

毕晓笛接受采访现场图/主办方提供

突出作词作曲的原创音乐人

毕晓笛与丁宁频繁提起的“原创”二字,这也是本次粤港澳大湾区校园原创歌曲大赛的宗旨。在毕晓笛看来,如今原创从人力、物力、创造力和精力上看,成本较高。特别是流量当道下的娱乐圈,太多作品未经打磨,靠着粉丝红利,即可收获名利,不少作品产出自然而然难以沉淀,只是单纯实现一时热闹,或者赚个快钱。

“但我其实一直都不解释,创作怎么能和赚快钱放在一起呢,这两样儿就不该放在一起!很不妥!文化创作就是文化创作,赚钱就是赚钱。用文化赚快钱的意义是什么?不是说不允许文艺工作者赚钱,而是觉得应该对文化创作保持尊重,而非藐视和无所谓”。

相较于为人直爽的毕晓笛而言,性格温和的丁宁老师坦言,理解创作者折腰五斗是很必然的,“毕老师和我不是排斥那些快节奏生产的内容,或者粗浅来说,不是排斥所谓赚快钱的行为,这些也是市场需要的。而是我们在想,还应该去固守一些什么,给部分饱含理想主义、坚持原创的学子们也探索一些路子”。

如今歌手大赛层见叠出,但习以为常将目光投注在表演者身上,而这次的大湾区原创音乐比赛罕见地选择去重视创作者本身——那些在幕后不被轻易察觉到的原创音乐人。

“以往比赛更在乎歌手,看他们的演绎是否出彩。这次我们想突出作词作曲的原创音乐人,希望他们不要再默默无闻躲在幕后耕耘,而是凭借自己好的作品站出来。“会不会担心他们没有歌手们在形象上那么光鲜亮丽引人瞩目?”“我觉得通过比赛可以发掘他们,让大家看到他们富有魅力和才华的一面”。毕晓笛介绍道。

丁宁也笑着进一步解释:“我们不要求唱歌,谁唱都行。以个人或者团队的形式来参赛均可以。不过你可别小看词曲作者们,他们中其实不少唱歌都不错”。

在回答记者对创作有何要求时,毕晓笛反复提到,不希望选手们被设限。既然要立足大湾区看世界,由此,在歌曲语种选择上,也并不会设限于粤语,而在曲调风格上,也会完全做到尊重创作者的意愿。

“你是在创造,不是乙方,没有被下订单。摇滚也行,小情歌也行,爵士也行……我就想告诉大家,想写什么都可以,我们有很专业的各领域的评审老师。对于学生而言,还在院校里,就不该被要求‘生产’,被一些无奈的商业化的东西捆绑”。

而丁宁也表示,在初赛期间不会设置命题作文,“去随便创作自己喜欢的就可以!现在的小孩很多都喜欢得比较雷同,上课的内容也比较雷同,所以我们也希望给一些‘另类’的小孩表达的机会,各种各样什么类型的都能来参加。”

学音乐的大学生怎么创业(不一味迎合市场)(4)

毕晓笛创建的北京飞凡耳录音棚曾出品过的音乐作品/受访者提供

为广东音乐发展尽一份力

广东曾经是原创流行音乐创作的一片热土,吸引了众多外来音乐人南下发展,如毛宁、杨钰莹、林依轮等,可谓群星闪耀、红极一时。

毕晓笛与丁宁均肯定目前大湾区的发展机遇。“这次举办比赛我发现很多人是支持的,是想把原创音乐做好的,相信大家齐心协力,会有所成效”。毕晓笛对记者说。

而丁宁作为广州人,从自身经历谈起大湾区的音乐发展,“广东地区人才储备是有的,但确实渠道和市场上做得不够。我希望尽自己一份力,也拜托大家的支持”。

毕晓笛透露,目前比赛主办方已联系近20家大湾区的高校,“港澳那边会交由他们先筛选作品,然后交由我们这边评估艺术价值,为确保更加公正和专业,目前我们会先让协会和高校老师们来评判”。

“只要你热爱音乐,热爱创作,尽管来报名,希望大家玩得开心”。采访的尾声,丁宁最后表达了自己的希冀。

南都·奥一新闻记者刘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