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明成祖朱棣对自己的继承人、皇太子朱高炽非常不满意,几次要换掉他。

但朱高炽有一位贤明的太子妃张氏,而且张氏给他生了三个好儿子,其中老大朱瞻基非常出色。所以朱棣反复权衡之后,没有换他。

明英宗只有一个妃子(此女不是明英宗的亲生母亲)(1)

朱高炽死后,儿子朱瞻基登上皇位,就是明宣宗。但朱棣很看好的这一位皇孙,在某些方面的表现挺让人失望,比如他在位十年,三十八岁就死了,寿命甚至不如他那个体重严重超标的老爹。

另外,明宣宗只留下两个儿子,一个是明英宗朱祁镇,另一个是明景帝朱祁钰,两个儿子都不是嫡子。

《明史》记载,明宣宗有过两位皇后,第一位皇后姓胡,没有生儿子,而且身体也不太好。到了宣德三年,被明宣宗夺掉了皇后之位,赐给她一个“静慈仙师”的名号,到长安宫居住。从名字上推测,她有点出家的意思了。

新的皇后姓孙,从小姿容美丽,早年进宫后,一直在朱瞻基的母亲张氏身边,后来才到了朱瞻基身边,极得宠爱。朱瞻基登基之后,封她为贵妃,然后再一进步,取代了胡皇后。

明英宗只有一个妃子(此女不是明英宗的亲生母亲)(2)

当时,后宫的事务都由张太后说了算,张太后很同情胡氏,或者是有点看不上孙皇后,经常把胡氏叫到自己的清宁宫中居住,每次后宫宴会,胡氏的座次总是在孙皇后之上,这让孙皇后很不舒服。

明宣宗的孩子很少,只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而且胡皇后、孙皇后都没有生儿子,孙皇后只生过一个女儿。

后来有一个宫女为明宣宗生了个儿子,被孙皇后抱去,当成自己的儿子抚养,四个月大的时候就被立为皇太子,这就是后来的明英宗朱祁镇。那位宫女后来死掉了,姓氏没有留下来。

明宣宗另一个儿子朱祁钰,生母是一位姓吴的妃子。

明英宗朱祁镇继位之后,孙皇后被尊为皇太后。正统十四年七月,发生了著名的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危急关头,孙太后与大臣们商量之后,让郕王朱祁钰监国,又匆匆下令,立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

这种安排当中,其实有一些非常微妙的意味。

明英宗只有一个妃子(此女不是明英宗的亲生母亲)(3)

到了九月,大臣们把朱祁钰推上皇位,孙太后当然也同意了。朱祁钰就是明景帝,他尊自己的生母吴氏为皇太后,原来的孙太后被尊为上圣皇太后,名号很响亮,但总归是有一些“隔”。说到底,还是亲生的更亲一些。

孙太后一直把明英宗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非常惦记他,几次派人给他送去御寒的衣物。明英宗归来之后,被尊为太上皇,幽禁在南宫,孙太后也多次前去看望。

后来石亨等人趁着明景帝病重,密谋发动政变,迎回太上皇朱祁镇,事先就曾经秘密禀报过孙太后。尽管这其中会有一定的风险,但孙太后还是答应支持他们,所以石亨他们才敢放手去做。

政变成功,明英宗重登皇位,为孙太后上了一个尊号“圣烈慈寿皇太后”。

明英宗只有一个妃子(此女不是明英宗的亲生母亲)(4)

孙太后死在天顺六年,做为一个皇太后,她在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的关键时刻,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始终站在明英宗的一边,非常难得。

另外,孙太后的身边有一个小小的宫女,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万贵妃。

于左 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