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一个奇妙的领域,似乎一直在发现,证明,推翻的过程中。

如何理解平行线相交定理推导过程(俄国数学家称平行线能相交)(1)

神奇的数学

我们现在熟知的很多数学问题和原理,有些已经应用了上千年,但是最终被确切地证明出来,却需要数学家们花费上百年时间。

有时候不得不佩服这些数学家们,他们面对一个问题甚至可以花一生的时间去证明。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俄罗斯数学家称平行线可相交,到死都没人认可,结果12年后被证明,这是怎么回事?

如何理解平行线相交定理推导过程(俄国数学家称平行线能相交)(2)

平行线

欧几里得的第五公设

从小到大,我们熟悉的“欧氏几何”,是被称为“几何之父”的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收录在《几何原本》中的成果。

其中一共提出了平面几何五大公设(公理),所谓的公设,都不需要用逻辑证明去论证它的正确性。

这五大公设的前四条,确实没什么好质疑的,几乎所有人都认同。

但是到了第五公设,很多人就看不明白了,就连欧几里得自己也对这个公式不满意,甚至在整本书中,他也仅用了一次第五公设。

如何理解平行线相交定理推导过程(俄国数学家称平行线能相交)(3)

欧几里得

其实这一公设就是我们所说的平行公设,公设的描述为:

同平面内一条直线和另外两条直线相交,若在直线同侧的两个内角之和小于180°,则这两条直线经无限延长后在这一侧一定相交。

第五公设难倒众人

由于这一公设的复杂性,引起了广大数学家的注意,甚至认为这是欧几里得为他们留下的谜题。

所以大约从公元前300年开始,就有很多数学家前仆后继地去证明第五公设

如何理解平行线相交定理推导过程(俄国数学家称平行线能相交)(4)

数学家们不会轻言放弃

结果无一例外,他们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证明方式,都没能成功将其推导出来,得到的都是逆否命题。

当然也有人在证明过程中取得了很大进步,那就是英国数学家普雷菲尔提出的第五公设等价命题。

也就是被我们刻在骨子里的: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其平行

尽管这些数学家得出的结论,大多无一例外地有悖于欧氏几何,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所有人都将其视为真理,根本不容质疑。

如何理解平行线相交定理推导过程(俄国数学家称平行线能相交)(5)

平行线

即便有一些数学家有相反的观点,他们也没有大肆地宣扬出来,因为他们不想因此而背负骂名,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数学天才高斯。

罗巴切夫斯基反其道而行之

但是有一个人,却天生反骨,那就是今天的主角,俄罗斯天才数学家尼古拉斯·伊万诺维奇·罗巴切夫斯基

1815年,罗巴切夫斯基开始着手研究第五公设,起初他也是跟着前人的足迹,试图去证明这个公设合理,毫无意外,他失败了

如何理解平行线相交定理推导过程(俄国数学家称平行线能相交)(6)

罗巴切夫斯基

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就出现在他的脑海中:或许这一公设本来就是没法成立的呢?

罗巴切夫斯基是一个敢想敢做的人,于是他开始用反证法,来验证第五公设的不可证。

罗巴切夫斯基的非欧几何

他首先做的,就是从第五公设的等价命题入手,提出“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至少可引两条直线与已知直线不相交”,从而进行逻辑拖延。

这个推演的过程,几乎都在指向一个方向,第五公设不可证

如何理解平行线相交定理推导过程(俄国数学家称平行线能相交)(7)

第五公设不可证

尽管结论看上去匪夷所思,但是罗巴切夫斯基坚定地认为自己的逻辑没有任何问题,也没有矛盾的地方。

这些在推演过程中形成的命题,几乎自成系统,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几何体系

从这一逻辑上看,平行线可以相交,三角形的内角之和也可以大于或小于180°。

换做任何一个人,或许都很难有勇气将这套几何公之于众,毕竟欧氏几何已经存在几千年,并且一直以来,都不存在逻辑问题。

如何理解平行线相交定理推导过程(俄国数学家称平行线能相交)(8)

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

但是罗巴切夫斯基在1826年,将自己的论文《几何学原理及平行线定理严格证明的摘要》在喀山大学物理数学系学术会议上,宣读出来 ,首次将这个几何体系公之于众。

在他的论文中,所有人能听到的一个重点就是:罗巴切夫斯基将欧氏几何推翻了

这对现场的所有学者来说,不亚于现场引爆了一个原子弹,那些数学领域的顶级专家,博拉斯曼和西蒙诺夫等人,都感到大为震撼。

如何理解平行线相交定理推导过程(俄国数学家称平行线能相交)(9)

宣读论文

没有人对他的新几何体系做出评价,而这样的情况足以让台上的罗巴切夫斯基感到十足的羞辱。

但是罗巴切夫斯基没有放弃这一几何体系,1829年在他当上喀山大学的校长后,他还在校内发表了《几何学原理》来重述并补充非欧几何的思想。

结果无一例外,没有一个人愿意认可他的观点,即便当时和他有一样想法的高斯也没有公开赞成。

1856年,时年64岁的罗巴切夫斯基,带着遗憾离开人世。

如何理解平行线相交定理推导过程(俄国数学家称平行线能相交)(10)

失落的罗巴切夫斯基

意大利数学家的证明

但是关于他的故事没有结束,他的非欧几何仍然被一些数学家所关注着。

其中就包括意大利数学家贝特拉米,他对罗巴切夫斯基的新几何十分感兴趣,并一直试图证明其合理性。

所以在罗巴切夫斯基逝世后的第12年,也就是1868年,他发表了论文《非欧几何解释的尝试》

贝特拉米利用当时微分几何的最新成果,证明伪球面上的内在几何学和罗巴切夫斯基的非欧几何一致。

如何理解平行线相交定理推导过程(俄国数学家称平行线能相交)(11)

贝尔特拉米和贝尔特拉米映射

从这时起,人们才意识到罗巴切夫斯基是正确的,他们甚至将其称为“几何学中的哥白尼”,也将其新几何体系称为“罗氏几何”,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敢于发表自己的发现,并一直捍卫自己结论的数学家。

独自承受一切的罗巴切夫斯基

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后人们对这位伟大的数学家的尊崇,在1893年,喀山大学还为其树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为数学家雕塑的塑像

如何理解平行线相交定理推导过程(俄国数学家称平行线能相交)(12)

罗巴切夫斯基的雕像

在他公开自己的论文之前,在数学领域,几乎就是公认的很有才华的青年数学家,此时的他不过才30多岁。

然而他的坚持,让很多人对他的印象都变成了负面,尽管在首次发表论文时,没人给出反对的意见,但是直接将其论文手稿丢失的行为,足可见他们对罗巴切夫斯基的轻视。

而在第二次论文发表的时候,他几乎陷入了长达20年的质疑和攻击

如何理解平行线相交定理推导过程(俄国数学家称平行线能相交)(13)

罗巴切夫斯基

在他将第二篇论文送至彼得堡科学院进行审评时,著名数学家奥斯特罗格拉茨基,直接在论文鉴定书上,发表了对罗巴切夫斯基的嘲讽。

一时间,学术界乃至社会其他领域的人,都开始对罗巴切夫斯基进行攻击,和嘲笑。

歌德在他的《浮士德》中写下:有几何兮,名曰非欧,自己嘲笑,莫名其妙!

大主教将他的学说是为“邪说”,由此引发民众对他的攻击。

如何理解平行线相交定理推导过程(俄国数学家称平行线能相交)(14)

歌德

罗巴切夫斯基试图进行反驳,但是他的文章直接被杂志方扣下,连说话的权力都被剥夺,他就下行走在海上的一片孤舟,四周没有一个人能向他伸出援手。

然而,即便他在质疑声中逐渐抑郁,即便他在晚年失去了钟爱的长子,即便他的双目彻底失明,他仍旧没有放弃非欧几何

直到他逝世前一年,他还是拼尽全力,通过口述的方式,让学生为他记录下最后一本著作《论几何学》

如何理解平行线相交定理推导过程(俄国数学家称平行线能相交)(15)

罗巴切夫斯基著作

在罗巴切夫斯基身上,我们切实地感受到了他对数学的热爱和坚定,其实不管是在哪一个领域,我们都应该有质疑的权力。

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就像关于宇宙,关于天文,仍旧有很多疑难等着人类去解决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