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唯独推儒?堂堂一国之君自有其想法,而这里儒术的创始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国学大师——孔子。
现今多地兴建孔子庙,组织小学生参观,国学启蒙等等一系列措施,都离不开这位文化大圣。
其所创的经典流传至今,使后世众人受益匪浅,从学生的自省到老师的因材施教,都源于这位圣人与其弟子的一言一行,千百年前的圣人若至今,文化水平能否通过千军万马挤破头的独木桥呢?又身居何位呢?
品孔子之圣春秋书易,乐理教法,集大成而传天下。孔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鼎鼎大名,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甚至国际间,都有着其独特的绝唱与传承。
他生于一个流血漂橹的混乱时代,但他如同暗房中的微微烛火,燃起一个时代。
作为政治家的他,秉持着仁与礼两个核心理念,两者相辅相成,且不赞成强势性的管控压制,应当从内里改变,提高百姓们的道德涵养,才能更好的治国,孔子具有其独特的一套看法。
这是作为政治家的孔子为后世遗留下的大智,但被尊称为圣人的孔子,显然不仅仅只有政治家这一身份,同时他在思想方面的造诣也十分高超,也是十分著名的思想家。
对于人的问题,哪怕经过数千年至今所积累涌现出的众多人类学家,都没有将“人”这一问题研究透彻,兴许还需要再数以万计的时光积累。
但孔子对于“人”的见解,也在后世流传甚广,甚至广泛用以约束“人”的本身。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三十岁不少人都急着成家立业,这一年龄也成为普遍认为的应当“而立”的年岁。
可见孔子对于“人”这一生的阶段所囊括的职责与方向都看得十分透彻明晰。
孔子同时也是十分著名的教育家,他并不仅仅教会老师“教”,更是指导学生“学”;教与学相辅相成,教育学广为传闻。
他提出兴建的私塾是如今学校的前身,若没有他,当今则没有万万学生。
他提出的有教无类思想,约束着千年以后的三尺讲台上的数以万计的教师们;他提出的“日省吾身”“温故知新”思想对于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贴合适用。
礼乐政教,孔子在各个领域间纵横游走,传播着他独创的大智,为后世留下了深厚的影响。
一生尽心讲学的他培养了众多人才,其弟子们尊师重道,尽心尽力地传播着师长的智慧,将孔子与弟子间交流的言行都记录下来,最终汇成了十分著名的《论语》广为传颂。
这是一位凭借自己的力量甚至可以说推动了历史的车辙的圣人。
若圣人置今不少人曾在网络上发布调侃的言论,当今高考被誉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激烈得仿佛考生都得化身为全才,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展露头角。
若一位位国学大师来到如今这个时代,将会考上什么样的大学,拥有什么样的学历,文化水平是何种程度呢?
首先抛开这个荒诞的假设不谈,因为倘若漫长的文化发展史中缺失了孔子这样一位大圣,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会变成什么样,根本无人可以想象。私塾若不兴建,兴许当今连学校都不复存在,更别提为高校选拔人才的高考。
回归最为根本的命题,“倘若孔子真的来到现在”,央视有一部十分著名的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其中有一个十分引人入胜的环节,节目组邀请了演员扮演千百年前的角色,与当今的主持人开展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那一刻仿佛真正的国学大师来到了我们的面前,我们仿佛真实地目睹了数千年前那位拥有一双慈目的老人费尽心力地教导他的学生,传播他的观点。
他仿佛真的来到了“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我们仍为他的学术实力所折服,为他一心为学生的热血所热泪盈眶。栩栩如生的他带领我们以另一种形式细细品读,慢慢领悟。
如同他的“圣人”名称一般,哪怕来到现今社会,他的学术水平已然不被“学历”这一肤浅的表象所囚禁,他应当拥有更为广阔的天地。
有人认为,作为国学大师的孔子并不能做到上知天文,下通地理,一些千百年后才会拥有的学术基础,如生物物理等需要科技支撑的学科,则会成为这位“圣人”的短板。
但国家对于顶尖型人才的门槛总会放得较低,这兴许也是源于孔子珍视人才的思想。对于某一方面造诣颇深的高精尖型人才,顶尖高校能够降分录取。
著名的“强基计划”便是国家顶尖高校为吸引人才而出的重要方略,这类人才并不需要通过与千军万马竞争,其本就有一条唯独属于他们的道路。
就任于北京大学数学系的“韦神”,因用甲骨文在语文考试卷上写作文被特招录入的少年,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例子。
所以,哪怕承认了这荒诞又无厘头的假设,这位圣人真的跨越时空来到现代,他独特的思想才学定会让其相安无事地走出他的广阔道路。
甚至能让他在现代科技的支撑下,与其他文化的不断交流甚至激烈碰撞中,闪现出更为璀璨的火花,创造出更为辉煌的价值。
一语庇之,假设的荒谬并不能抹杀这位圣人的贡献,天马行空的设想与毫无出处的怀疑也不会掩盖属于其璀璨的光辉,不论是至于千百年前或是现在,这位经典的国学大师都将在人类广阔无垠的宇宙中留下属于他的一颗闪耀的行星。
结语:为师为生,理政交友,为人追求,孔子告诉我们温良恭俭让,教会我们杀身成仁。他在众人的心目中,永远是那位慈眉善目的温厚老人,品读诗书,授以满天下的桃李。
无需天马行空的设想,他创造的思想早已将其形象融于漫漫时光之河,他早已跨越古今与我们对话,时间的流逝不是衡量他学识的标尺,维度的变更只会将他的深厚拉的更长。
哪怕是来到“现在”,他也依然是那位国学之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