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甘露之变后的唐文宗(不以成败论君王)(1)

甘露之变

唐朝末年,各种政治斗争愈演愈烈,宦官掌握大权,"朋党"甚炽,使皇权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

一、“甘露之变”的爆发


唐朝自唐德宗后由宦官典掌禁军,使宦官的势力得到了膨胀。从唐穆宗以后,宦官拥立皇帝成了惯例,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宦官的手里,宦官的权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几乎没有人敢与之为敌,已经无法简单将其根除。

唐文宗每日在宦官操纵之下生活,自己也很压抑。随着在位时间越来越长,便也滋生了除掉宦官之心。有一次,唐文宗生了一场病,急于寻医,正好王守澄手下有个叫郑注的官员精通医道,便推荐此人为唐文宗看病,唐文宗服用他的药以后果然有了很大的好转。唐文宗很高兴,又发现此人聪明伶俐,便提拔他为御使大夫。郑注有一位朋友名字叫李训,此人出身名门,精通《周易》。因为做官很不得志,便通过郑注的引荐来到了朝廷,李训能力过人,很快便得到唐文宗的信任,将他提拔为宰相。后来唐文宗便将想要除去宦官的心事告诉了二人。于是,他们三人秘密商量决定削弱王守澄的权利。

他们利用王守澄的手下宦官仇士良与王守澄之间有矛盾一事,解除了王守澄的兵权。王守澄被剥夺了实权,最终唐文宗赐给他一杯毒酒,将他毒死。唐文宗在剪除宦官的行动中,引发了一场惊震朝野的“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后的唐文宗(不以成败论君王)(2)

甘露之变

二、“甘露之变”的失败

在除去了宦官王守澄以后,下一个目标自然就是仇士良了。

太和九年(835)年的一天,李训提前在宫中部署了兵力,决定动手,在唐文宗上朝时启奏,说禁卫军大厅后院的一颗石榴树上,昨夜降起了甘露。按照当时迷信的说法,天降甘露是一个好兆头。此举的目的就只有一个,诱使仇士良等党羽前往,一举诛杀等人。可惜不幸的是,仇士良看出破绽,连忙退出,挟持走唐文宗夺路而逃,待他缓过神来以后,仇士良便派兵关闭宫门,对宰相和朝廷大臣下了杀手,李训和郑注也未能逃过此劫。于此事变的有关的官员大概千人都被斩杀,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甘露之变。”事变以后,宦官更加气焰嚣张,对唐文宗也很不礼貌,常常出言不逊,唐文宗从此郁郁不敢出声。

甘露之变说明,宦官的势力已经非常的大,根基很深,朝廷已经不大可能彻底除掉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把持朝政,为非作歹。

三、“甘露之变”失败后的唐文宗

甘露之变后的唐文宗(不以成败论君王)(3)

唐文宗

开成四年(839年) ,唐文宗曾悄悄地问身边当值学士周墀:“朕与周赧王、汉献帝相比如何?”周墀回答说:“以皇上的文才和品德, 就连周成、周康二王和汉文、汉景二帝也很难与您相比,您为什么要与那二位亡国君主相比较呢?”唐文宗道:“周赧王、汉献帝不过是受制强臣,今朕却受制于家奴,自认为连他们二人也远远比不上呀。”说罢,一阵伤感。

唐文宗能够勤勤勉勉、宵衣旰食,但却缺乏治国的才干,而上天对唐文宗似乎也不是那么眷顾。开成(836~840年)中后期,各地水旱蝗灾不断,百姓房屋倒塌,久旱无雨,颗粒无收,唐文宗派使者去各处祈雨,却没有带来多少令人高兴的好消息。唐文宗很伤心,表示再解决不了灾民的问题,就将退居南内兴庆宫,不再当这个天子了。开成五年(840 年)的新年,唐文宗因病没有接受群臣的朝贺。正月四日,唐文宗死于大明宫的太和殿,年仅31岁。仇士良拥立李炎即位,即唐武宗。

四、“甘露之变”影响及分析

甘露之变后的唐文宗(不以成败论君王)(4)

唐朝

唐朝的政治统治有两大问题一宦官当权和“朋党之争”。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生这种争斗,就是这个朝代末日来临的一种警告。当然也有例外的,如清康熙年间,明珠与索额图之间的党争被康熙妥善地处理掉。但历史上像康熙这样的帝王又有几个呢?

宦官之害当推为封建社会之首。受过宦官之害的不止唐朝一个朝代。事实证明,宦官当权往往带来坏的结果,宦官势力一旦形成,就很难消灭,这也是很多朝代开创之初就订立严禁宦官干预朝政的原因。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官员之间为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的大有人在,但当其发展到群体性的“朋党之争”时,危害就明显增强了。唐王朝当时的情况是:一方面受藩镇割据的侵扰,另一方面还要受宦官当权的危害,再加上朝廷里“朋党之争”,这些问题将唐王朝搅得乱成一片。

正如史评唐文宗“有帝王之道,而无帝王之才”一般,纵然唐文宗有很多想法,但鉴于个人的能力有限,而使好的思想都没有顺利地贯彻执行,或者在执行的过程中没有详尽的规划细节,致使本来可改变为人所控的局面的机会消失殆尽。本是自家的天下,却不得不听命于奴才,唐文宗的遭遇实在让人惋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