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面裙的历史背景

上衣下裳是我国十分古老的服装形制。

在西周以前,无论男女,服装一律上下分裁,着于上身的称为“衣”,着于下体的称为“裳”。

这种服装形制对后世影响深远,裤褶、襦裙等都是这种服装的遗制。

明代裙的形制已与清代马面裙极为相似,其裙以两联相交叠缝合而成,前部内外裙门相互搭叠,后部内外裙门亦相互搭叠,裙两侧叠褶。

满族统治者为了满足统治需要,强迫汉人依照满族服饰“剃发改装”,形成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服饰变革,导致满汉民族矛盾尖锐。

为了缓和矛盾,清政府又颁布了“十从十不从”的法令,其中“男从女不从”使马面裙作为汉族女性服饰得以传承。

清代马面裙的装饰意味日益浓重。

侧裙幅或为细密褶间而成的百褶裙,或为镶饰纵向阑干缎边的阑干裙。

裙面刺绣花样丰富,缎边装饰考究,无不凸显了我国传统女红技艺的精湛。

马面裙的组成

裙门:马面裙有前后内外共四个裙门。指的是马面裙每联左右两边的矩形结构。穿着时露

在外面的是外裙门,遮掩于内的是内裙门;位于人体前部的称为前裙门,位于人体后部的称为后裙门。裙门亦称马面。

裙联:《朱氏舜水谈绮》中关于裁裳法有如下记载:“自中及左一旁缝四幅,作一联;自中

及右一旁缝四幅,作一联。两旁不相连。”马面裙由两联组成,每联左右两边的矩形作为内外裙门。

裙胁:根据《朱氏舜水谈绮》,“两胁各做三个褶子。”明代女裙于每联前后两裙门之间的裙幅处捏褶,此处即为“胁”。清代马面裙中,裙两胁处有打细褶和镶阑干两种基本装饰方法。

腰头:指马面裙上端束于腰部之处。晚清民初马面裙多以棉布为腰头,白色居多,取“白

头偕老”之意。裙腰两端有襻以系带。

马面裙为啥叫马面裙(系统全面地介绍马面裙的历史)(1)

示意图

马面裙的分类
  1. 阑干裙

阑干裙两胁处由若干梯形裁片同向缝合而成,并以深色缎边镶于缝合处,在平整的裙

面上形成一条条阑干,裙的前后外裙门边缘及裙下摆处也镶有同色缎边。

马面裙为啥叫马面裙(系统全面地介绍马面裙的历史)(2)

红色缎三蓝平金绣马面裙(正背面)

马面裙为啥叫马面裙(系统全面地介绍马面裙的历史)(3)

灰提花缎镶鼠皮棉灰提花缎镶鼠皮棉马面裙(正背面)

2.百褶裙

百褶裙的“百”是虚指。裙两胁处打褶,褶裥细密。以每胁中线为中心,左右对称向中心打褶,一般每胁打 25 至50 褶左右。普通百褶裙的褶为压制而成,不以缝线固定。

马面裙为啥叫马面裙(系统全面地介绍马面裙的历史)(4)

玫红提花纱绣人物花卉鱼鳞褶马面裙(正背面)

马面裙为啥叫马面裙(系统全面地介绍马面裙的历史)(5)

鱼鳞褶裥 (左) 、普通褶裥(右)

前人着装下的马面裙

马面裙为啥叫马面裙(系统全面地介绍马面裙的历史)(6)

1860-1862年间的贵族妇女

马面裙为啥叫马面裙(系统全面地介绍马面裙的历史)(7)

清女子

马面裙为啥叫马面裙(系统全面地介绍马面裙的历史)(8)

1860-1862年间广州的清朝官员一家

马面裙为啥叫马面裙(系统全面地介绍马面裙的历史)(9)

18070年厦门身穿传统服饰的夫妻在欧式房屋前的全身照

马面裙为啥叫马面裙(系统全面地介绍马面裙的历史)(10)

1880年间,一幅经典的上海妇人合影

马面裙为啥叫马面裙(系统全面地介绍马面裙的历史)(11)

清末 侍女像中的精品

马面裙为啥叫马面裙(系统全面地介绍马面裙的历史)(12)

骑自行车的名伶上海耀华照相馆拍摄,

马面裙为啥叫马面裙(系统全面地介绍马面裙的历史)(13)

20世纪的婚礼

马面裙为啥叫马面裙(系统全面地介绍马面裙的历史)(14)

20世纪的婚礼照

马面裙为啥叫马面裙(系统全面地介绍马面裙的历史)(15)

北京慕贞女中学

马面裙为啥叫马面裙(系统全面地介绍马面裙的历史)(16)

民国女子

马面裙为啥叫马面裙(系统全面地介绍马面裙的历史)(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