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朝的灭亡,有一个很经典的说法是:明朝实际灭亡于小冰河期。

就屡见不鲜。

所谓的小冰河期,就是明末几十年的时候,年平均气温非常低;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甚至广东一带都能飘雪。

由于小冰河期导致的干旱等灾害,使得土地农作物减产,进而引发社会动荡。也就是明末农民大起义云云。

说白了就是明朝灭亡,是天要亡他,而非战之罪也。

明朝的困境到底有多严重(如果没有小冰河期)(1)

可问题是明朝灭亡全怪小冰河期吗?

1、出于小冰河期峰值的清朝没事

明朝灭亡有小冰河的问题吗?当然是有的啊,这是无可否认的事。

气候异常导致寒冷、干旱乃至于蝗灾、瘟疫等,的确会对封建社会造成重创,但绝不至于让一个王朝灭亡。这种事就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就看封建统治者怎么去处理了。

毕竟同样是遭遇小冰河期,怎么明朝就被整的灭亡了,处于峰值的清朝怎么就没灭亡?

明朝的困境到底有多严重(如果没有小冰河期)(2)

看上面这张曲线图,明末有小冰河期不假,但最低点却是在清朝康熙年间。

康熙年间的天灾比明末还要剧烈,《清圣祖实录》《清史稿》就不说了,就说说外国人的记载。

比利时传教士鲁日满,当时就在京师跟随汤若望当差,他在《鞑靼中国史》中,对于康熙年间的天灾有着详细的记录。

寒冷、干旱、蝗灾、瘟疫就不说了,华东、华北、华中各地区,接二连三的出现剧烈地震。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地震》里,就收录有他亲身经历的地震;鲁日满记得更详细易懂点。

比如蒲松龄所经历的山东地震,鲁日满是这样记述的:

叫做山东的省发生强烈地震,破坏了几座城市,许多居民死亡。地震始于下午六时,持续了二十个时辰,强烈到省城及附近六座城池,都出现了大而深的裂口。”

因为地震而引发的山崩,更是导致受灾区一片狼藉;甚至部分震区山崩后,地面会裂开很深的口子,涌出了类似于岩浆的高温“黄浆”(这个我属实不理解什么原因)。

这个省发生的地震,摧毁了城垣、楼塔、台阁,及大大小小的公舍私宅,废墟下死亡的人无从计算。但由信札所述,皇上花了大笔钱埋葬死者。”

康熙初年的大地震,波及范围还是挺广的,北京也没能幸免,多处楼台被震塌。

明朝的困境到底有多严重(如果没有小冰河期)(3)

最重要的沿海地区出现海啸倒灌的情形,海啸从福建一直平推到北京:

大海浪已经威胁到北京朝廷,摧毁了浙江、南京、北京诸省的沿海地带,把许多城墙、城寨夷为平地,势将对土地造成惨重破坏。田园、屋舍、城池受灾严重,人畜伤亡很多,洪水淹没了方圆百里的村庄、耕地。

单是地震与海啸这两项,清初的小冰河就比明末要猛烈,也没见清朝到康熙时就崩溃结束啊

所以明朝灭亡的重点是小冰河期吗?哪朝哪代没有天灾降世,也没见谁因此而灭亡啊。

归根结底来说,不在天灾,而是人祸;腐朽到根子上,才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当然,这话也不是我说的,而是前往明朝的朝鲜使者说的,他们已经预料到明朝离灭亡不远了。

2、朝鲜使者怒骂明朝官员是蛮夷

腐朽是封建王朝的通病,到明朝末年来说的话,也算是到了王朝周期的大限了。

所以腐朽这种事就显而易见了,这里就不说别的腐朽了,单说下朝政腐化的问题。

朝鲜作为明朝的藩属国,每年都会派使者出使明朝,然后回去写成报告进行研究。

所以朝鲜使者的记录都比较写实,不光夸明朝的各种成就,也不会放过各种腐化问题。

尤其是当朝鲜使者也被腐化威胁的时候。

明朝的困境到底有多严重(如果没有小冰河期)(4)

万历初年,朝鲜使者赵宪出使明朝,经过辽东的时候,与当地财主大户彭文珠交谈。

结果彭文珠各种抱怨时政:

他们家有不少田亩,按说是个土豪大地主,但实际日子过得相当拮据。

用赵宪的话说就是“一脸穷相”。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官府每年都征收人头税,一人就是一两银子,他们家有十口人,一年就得上交十两。

但是田产的收获有限,等把人头税交齐了,一年的收获也就白搭了。

这还是家里有底子的大户,那要是家里没有底子的,就等着卖儿卖女吧。

赵宪就追问既然官府横征暴敛,为什么不找监察御史上告?

谁料彭文珠直接开骂:他们都是一丘之貉,监察御史更是只认钱不认人。

这个御史来的时候,因为籍贯是南方人,所以被当地人调侃做“瘦蛮子”;但他上任两年之后,就变成“胖蛮子”了。为啥嘞?

一方面是体态上吃的肥胖流油,一方面是讽刺他中饱私囊。

所以赵宪就感叹说,御史不能弹劾贪官,反而贪婪无度,真是尸位素餐,败德害民。

但俩人除了过嘴瘾外,彭文珠还是改变不了“穷相”,更改变不了受压榨的命运。

除非能够空降过来个海瑞;但大明朝能有几个海瑞啊?

(事见赵宪《朝天日记》,第149页)

陪伴赵宪同行的通事许篈,更是记录下不少明朝官员的贪腐嘴脸。

明朝的困境到底有多严重(如果没有小冰河期)(5)

因为他是通事,所以要跟更多的明朝官员打交道,自然受到的勒索就更多。

朝鲜使团从踏进明朝开始,基本上就是一路给经过地方的官员送礼,你不送礼就不放行。

等于是一路花着买路钱,才顺利来到北京的;但来到北京后也改变不了这种状况,甚至连包裹文书的朝鲜纸都不放过,不给就抢,毫无天朝气象。

许篈眼里明朝官员,大多都是“状貌狞恶,贪墨自恣”的形象,简直是丑陋至极。

许篈一路上逮着机会,就与明朝底层百姓交谈,深感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百姓们不但抱怨官府赋税之重,还有繁重的劳役需要承担,还要无偿的提供牛、驴等牲畜,还要替官府酿酒、养官马,压榨手段层出不穷。

苛捐杂税名目之多,以至于富贵人家仅能温饱,穷苦人家只能典儿卖女,家破人亡。(事见许篈《朝天记》,第196页)

许篈认为层出不穷的贪腐官员,总把老百姓当傻子糊弄,肆无忌惮的欺压他们:

每以黎庶为蠢物,而侈然以肆于其上。”(《朝天记》,第199页)

而当他面对明廷官员,强加的勒索与公然索贿时,只能感叹说心理落差巨大。明明是心驰神往的文化母国,明明是所谓的天朝礼仪之邦,结果所作所为跟蛮夷没有区别:

此类惟知贪得,不顾廉耻之如何;名为中国,而其实无异于鞑子!”(《朝天记》,第84页)

明朝的困境到底有多严重(如果没有小冰河期)(6)

这话骂的虽然不好听,但事就是这么个恶心事,毕竟确实做得不像话啊。

3、朝鲜使者预言明朝的灭亡

其实可以想象,如果明朝的高官要员,对朝鲜使者都肆无忌惮的欺压,对老百姓又能客气到哪?

正使赵宪在接触京师官员时,多次遭受无端勒索与压榨后,忍不可忍的愤慨指出:

今之为官者,宁有不要钱乎?”(《朝天日记》,第218页)

此时还是万历初年,明朝就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腐化问题,一切都是向钱看齐。

等到崇祯初年的时候,明朝吏治更是没法收拾:

一方面是朝廷两头作战,一方面是天灾人祸不断,也就是遭遇所谓的小冰河期。

但关于对朝鲜使者的索贿,则更是愈演愈烈,丝毫没有收敛的态度。

比如朝鲜使者李晚容,在崇祯初年到京师朝贡,而这一次朝鲜最后一次朝贡大明。

因为随后就被清朝收为属国了。

由于辽东陆路被后金所阻,所以李晚容一行渡海来到山东,然后再北上前往京师。

本来漂洋过海的朝贡不易,想着天朝会优待他们,结果却处处被针对。甚至宦官们因为朝鲜通事给的好处费太少,公然在宫门口动手打人,以此强迫李晚容出钱赎人。李晚容被迫交出十两银子后,宦官才一脸不爽的罢手而去。

明朝的困境到底有多严重(如果没有小冰河期)(7)

而负责接待他的礼部尚书姜逢元,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但屡屡强加勒索,还动辄坐地起价才代为禀报,气让李晚容有苦说不出。

明朝官宦对外国人,都压榨到这个程度,天朝脸面都不要了,对自己的子民能好到哪里去?

(事见李晚容《崇祯丙子朝天录》,第88页)

当时又遇上了所谓的小冰河期,天气寒冷、连年干旱,粮食基本收获不了,百姓们流离失所。

也不见朝廷和官府想办法赈灾,反而是不耽误他们捞钱,昏聩的官员们照旧我行我素。

比如朝鲜使者金堉就感叹说:

天旱如此,而朝廷大官只是爱钱,天朝之事亦可忧也!”(《朝京日录》,第310页)

明朝再这样的搞下去,基本就是病入膏肓没救了,连挣扎的余地都没有。

朝鲜使者处处感受到明朝的腐朽,准确的遇见他离垮台不远了,可以说相当的“杞人忧天”了。

明朝的困境到底有多严重(如果没有小冰河期)(8)

我们总是会设想明末的场景,让谁谁上台就能扭转乾坤,就能让明朝起死中兴;其实就是理想状态下的胡扯,明朝已经腐朽到压根没法挽救了,王朝周期规律谁都不能避免。

就算没有小冰河期,明朝也照样会因为王朝的腐朽,而被农民起义或者新的王朝推翻。

这就是定局。

(一家之言,求同存异,感谢您的阅读)

明朝的困境到底有多严重(如果没有小冰河期)(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