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年立志,追求理想耶鲁大学1878年班“在实践中求希望”的班铭,深刻地印在詹天佑的心底,熔铸成他所特有的“以建设求进步”的钢铁般坚定意志詹天佑认为,留学所得该“善用之”,要报效祖国,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詹天佑的爱国事迹100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詹天佑的爱国事迹100字(詹天佑的故事爱国情怀)

詹天佑的爱国事迹100字

1、幼年立志,追求理想。耶鲁大学1878年班“在实践中求希望”的班铭,深刻地印在詹天佑的心底,熔铸成他所特有的“以建设求进步”的钢铁般坚定意志。詹天佑认为,留学所得该“善用之”,要报效祖国。

1871年,年幼的詹天佑在家父的鼓励下,从小就立下报国之志,到香港考取了清政府组织的“幼童出洋预习班”,亲历了父亲在“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 的证书上画了押,并于1872年7月登上了赴美留学的洋轮。从此,詹天佑幼小的肩膀扛起了中国近代的强国之梦。作为首批留学幼童,詹天佑虽然是最早接触西方科技的中国少年,但他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忠诚始终如一,立志为祖国早日富强而刻苦学习科学。1878年,他考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铁路工程专业就读,并立志申请三年学完毕业,还以第一名的数学考试成绩获得了学士学位。

2、平民出身,奋发图强。詹天佑自幼至20岁在西方学习生活,远隔重洋整整9年未见故国亲人和乡音,但他从未中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依恋与追求。从他用毛笔书写并保存至今的一些信函、批牍、文件以及文章著作的手稿中,颇见其汉字的运笔功力,况且他还有不少文章著作是精彩的文学作品。这无疑饱含着他眷恋祖国的强大原动力,着实由衷令人震惊和敬佩!

不仅如此,詹天佑如饥似渴地汲取世界先进之国的科学技术与先进文化思想为动力,在美国从小学到大学,仅仅用9年就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耶鲁这所名牌大学,他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地说:“曰富曰强,首赖工学。交通不便,何以利运输?机械不良,何以精制?”他满腔热情、学以致用地选择引进吸收发达国家近代机器大工业生产技术,积极寻求近代科技振兴中华的救国之路,从而推动实现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促进中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文明等的全面进步。

3、七年磨练,献身海防。詹天佑在美国完整地接受了西方教育,回国后因当政者视铁路为怪物,因此詹天佑所学的机械业没有了用武之地,被安置到福州船政局去“学习一艺”,从1881-1888年足足被耽误了七年。期间,詹天佑先后在福州船政后学堂、广东博学馆、广东水陆师学堂任教。1886年受张之洞委托,在一年之内运用西洋测绘方法绘制了中国第一份《海险要图》,开启了我国新技术测绘的先例,并参与修建广东沿海炮台等海防建设。为此,他还推迟了自己的婚期,直到1887年27岁时才与出国时就订婚的妻子——澳门商人的女儿谭菊珍举行了婚礼。期间7年,为晚清时期中华民族的海防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一批海防优秀人才和专业骨干。

4、马江海战,爱国体现。在福州船政后学堂任教期间,力行“求是、求实、求精”的教育理念,“官称其能,士服其教,被尊为导师”。因教导出色,1882年6月他以一等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从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并获得清政府同批嘉奖中最高的五品顶戴奖,被派往“扬武”舰担任见习驾驶官。同年11 月,正式担任“扬威”号旗舰驾驶官,参加了1884 年中法马江海战。在战斗中詹天佑表现出色,灵活果断地指挥“扬威”号攻击法国“伏尔他”指挥舰,差点要了法国海军远征司令孤拔的命。充分显示了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临危不惧的可贵品质,非常值得我们为之自豪。

5、矢志不渝,报效祖国。詹天佑并非贵族出身,也没有丰厚的家底,尽管是通过个人努力考上了清朝的首批留洋学童,但也仅仅是一介平民。他天生聪颖,诚实本分,勤勉学习,坚毅顽强,刻苦敬业,富有爱心,严谨自律,兢兢业业。虽享留洋荣耀,也遭回国落寞;虽当威武朝官,也遇洋人嘲讽。一生虽身处变革乱世,但他在官、商、学三界都受到尊敬。在修筑京张铁路取得进展时,詹天佑不忘于1906年10月24日写信,向自己在美国幼童时期照顾他生活的“美国妈妈”诺索布夫人汇报:“中国正在觉醒, 已感到需要铁路。几乎在中国各地, 现在都需要中国工程师, 用本国的资金, 修筑中国自己的铁路。”

6、铮铮铁骨,革命情怀。1901年,詹天佑受命组织收回八国联军入侵时,曾被美、俄两国侵占的山海关外铁路。俄军占管时肆意破坏、收入甚钜,但收回时竟扬言反而要求中方赔偿其维护费用。对此,詹天佑义正辞言地与俄方谈判,迅速收拾残局,恢复关外通车。由此可见詹天佑过人的外交才干与非凡的组织领导能力,以及不畏强暴的精神意志和胆识智慧。

此外,詹天佑坚持辛亥革命的民主理想。在他任职商办粤汉铁路公司总理兼总工程司期间,在辛亥革命政权更迭的大是大非面前,顺应历史潮流和社会前进方向。革命前夕,他曾致电川汉铁路公司,声援四川保路运动,并默许广东的股东反对收回铁路的斗争。他虽是清政府的二品官员,但在保路运动中,詹天佑并没有像其他高官那样逃亡香港,而是坚守铁路生产第一线,保护铁路财产不受损失,保证线路正常运行,迎接新政权的到来。1911年5月17日,他在广州粤路公司,接待了前来视察的已辞去总统之职而转事中国事业建设的孙中山先生,应其之邀积极投身民国铁路事业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