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已经93岁的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重新成为中国公民。一时间,国内舆论四起,有些人不怀好意地说,杨振宁就是回国来养老的,年轻时为他国卖力,年老后仗着自己的名声骗取国家福利。

直到今天,对于杨振宁的谩骂声依然不绝于耳,关于这位老学者的质疑依然不时见诸于网络,讥讽其“倚老卖老”“不作为”。

真的是这样吗?其实,还真不是!杨振宁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也从没忘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本分,回国的十几年,用世界一流的成果回击了曾经的质疑。

杨振宁在哪里上大学(杨振宁定居清华十余年)(1)

杨振宁教授

赤子杨振宁:出走半生,载誉归来

1922年,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三年后,他得到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在芝加哥大学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从此开启了在物理学“开挂”的历程。

数十年后,杨振宁已经成为当今物理学首屈一指的大师级人物。除了因为“宇称不守恒”理论斩获诺贝尔奖之外,他的“规范场理论”,以及在统计力学、高温超导方面的成就都颇高。

杨振宁在今天科学界的地位有多高?《自然》杂志曾经在2000年评选出“人类千年最伟大的二十位物理学家”,杨振宁是其中唯一在世的。他是能够与麦克斯韦、薛定谔这些科学大佬并列的大师级物理学家。

杨振宁在哪里上大学(杨振宁定居清华十余年)(2)

杨振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C位合照

然而,学术上的成就,并不是杨振宁受到国家器重的唯一原因。他在年老后回国,依然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和赞誉,是因为他在年轻时,就一直践行着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的职责。他所做的事情,大致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第一,向世界宣传中国,让世界认识真正的中国。

杨振宁早在1971年便回新中国访问,成为美籍华裔知名学者回国访问第一人,回国后又到美国许多地方演讲;出任全美华人协会会长,宣扬中美建交的重要意义;参加“保钓运动”,成为运动的精神导师。在当时中美还未建交的情况下,他的这些行为是具有很高的风险的,但他义无反顾。

第二,为国内人才培养出谋划策,推动改革开放初期人才建设。

文革结束后,国内的人才培养和科研体系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为了帮助国家培养人才,杨振宁利用自己在美国学术界的地位和资源,为中国的留学生在美国深造创造了许多条件。同时,他凭借自己对于高端人才培养体系的认识,建议国家创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创立中科大少年班,设立多个科研奖项。这些人才,后来成为改革开放后学术研究和国家建设的主力军。

因此,毫不夸张地说,杨振宁在年迈之后的载誉归来,是值得我们由衷的敬佩和支持的,更不用说,他归来至今,为国家做出的建设和贡献从未间断过。

杨振宁在哪里上大学(杨振宁定居清华十余年)(3)

杨振宁和首届基础科学班同学20年重聚首

大师杨振宁:事必躬亲,不计得失

为什么我们会说“人才是第一资源”?一个顶尖人才,尤其是某一领域的领军人物,具有突出的能力和声望,不仅拥有一流的科研,同时也具有洞悉行业发展的眼光,更有“号令天下英豪”的影响力。

或许杨振宁就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杨振宁在哪里上大学(杨振宁定居清华十余年)(4)

杨振宁和多位学术大咖在清华

回到清华任职的杨振宁,已经是耄耋之年,再进行科研已经是力不从心了,但如何促进物理学发展,他却始终了然于心。创建清华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就是他的“杰作”。

1997年,杨振宁在清华大学主导创立了清华高等学术研究中心(2009年更名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所参照的模式是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中心。主要有两大特点:

第一,研究中心人数不多,规模不大,但所聘请的研究任何和从事的研究项目都必须的世界一流的。杨振宁出任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著名物理大师聂华桐任首任院长,又聘请海内外著名科学家担任顾问。

第二,研究中心的日常运作经费由清华大学负责,但特邀学者来访问的经费则自理。为此,杨振宁东奔西走,筹集了1000多万美元,甚至把自己在清华大学每年100万的薪资捐出来用于人才培养。有了经费就有了底气,后来能够支付给姚期智与他在普林斯顿一样的薪酬,杨振宁的这笔经费功不可没。

当然,受到杨振宁影响而回国的顶尖人才,可不止姚期智一个。清华大学建造的三座“大师邸”,除了杨、姚之外,第三座给了由杨振宁引进清华的力学家林家翘。此外,著名科学家张首晟、薛其坤等到清华大学工作、指导研究生,都是受到杨振宁邀请或影响来到的。

杨振宁在哪里上大学(杨振宁定居清华十余年)(5)

清华高等研究院

借大师之力,迈向世界一流

我们没有办法统计,在过去20年中,有多少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受到杨振宁教授的邀请,到清华或国内其他大学工作或进行学术交流,因为人数实在太多了。

我们更无法评估,这些顶尖学者的到来,为国内学术研究的推进和人才的培养产生了多大的作用,因为其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有些进步是显而易见的。近些年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在凝聚态物理、冷原子等领域取得了世界前沿的成绩,所发表的SCI论文、著作无数,甚至还有“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样诺奖级的成果。

有些进步看不见,却意义深远。国际顶尖学者的频繁到来,以及顶尖人才的回流,为清华大学带来了国内最重要的“科学的空气”——清华大学正在建立起一套思想自由、精神独立的科学体系和研究氛围——这是世界一流大学所具备,而国内的大学一直稀缺的。

今年,清华大学宣布已经率先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虽然有些人持不同意见,但清华大学近些年的发展早已令世人刮目相看。

不只清华大学,杨振宁对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海南大学等国内其他大学,都曾多次募集资金、引进人才、交流学术。其目的,都是希望推进国内大学迈向世界一流。

杨振宁在哪里上大学(杨振宁定居清华十余年)(6)

获得“求是终身成就奖”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2012年,清华大学为杨振宁举行90岁寿诞,并赠送了一尊黑水晶作为贺礼,上面除了刻有杨振宁在学术上的巨大贡献之外,还有杜甫的一句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是的,人无完人,但客观上讲,杨振宁的成就足以名流千古,这些年为国家所做的事情也足以彪炳青史。面对这些年的得失,或许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又何必去在意那些“莫须有”的指责。

因为时间的长河总能淘洗出真心,也能淘汰掉假意。是非功过,自在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