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无祖不立”在中国传统民俗中,各行各业都要从历史名人中强行给自己找个一个类似于“保护神”的祖师爷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本行业的“领军人物”、“大佬”、“一哥”、“创始人”、“第一人”,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各行业尊奉的祖师爷:古行业祖师爷?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各行业尊奉的祖师爷:古行业祖师爷

各行业尊奉的祖师爷:古行业祖师爷

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无祖不立”。在中国传统民俗中,各行各业都要从历史名人中强行给自己找个一个类似于“保护神”的祖师爷。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本行业的“领军人物”、“大佬”、“一哥”、“创始人”、“第一人”。

这个风俗起源何时?是怎么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比较冷门的“祖师爷”有哪几个?

壹丨“祖师爷”的起源与发展

拜“祖师爷”的风俗起源于先秦,在西周初期著名政治家周公旦所编辑的《周礼·考工记》中就有“智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作也。”意思是说,所有的工种的创始人都是“圣人”。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时期内,手工业的传承来自“家族”和“师徒”两种关系,为了维系好这两个链条,古人创造出“祖宗家法”和“祖师爷训”两种道德约束。

到了隋唐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松散的家庭作坊逐渐的聚拢成“行会”,为了同时约束住行会的参与者,必须给自己的行会寻找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因此“祖宗”和“创始人”慢慢的合二为一,成为被“神化”的祖师爷,成为神灵崇拜的一种。

两宋时期,中国的商业经济迎来了空前的大繁荣期,社会分工已经非常的细化,各行各业的“祖师爷”在此时已经逐渐地确定下来,此时为本行“祖师爷”建祠立庙已经蔚然成风,祭祀祖师爷的活动已经成为了“必须要做的事情”,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到新中国建立之前。

当然所谓的360行只是一种夸张的约数而已,据北宋婉约词宗周邦彦的儿子周煇所写的杂记书籍《清波杂志》中所载唐朝鼎盛时期不过“肉肆、宫粉、成衣、玉石、珠宝、丝绸、麻、首饰、纸、海味、鲜鱼、文房、茶、竹木、酒米、铁器、顾绣、针线、汤店、药肆、扎作、仵作、巫、驿传、陶土、棺木、皮革、故旧、酱料、柴、网罟、花纱、杂耍、彩兴、鼓乐和花果”三十六行。

贰丨各行各业的祖师爷

肉肆祖师爷—张飞。肉肆就是卖肉的,因为《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出道之前是个屠夫。

宫粉行祖师爷—观音菩萨。宫粉行就是卖胭脂水粉的,祖师爷为什么是观音菩萨,土鳖君也不知道,许是观音像需要抹粉的原因。

成衣行祖师爷—黄帝。成衣行就是裁缝铺。相传,黄帝曾教人用树叶和兽皮制作衣服。

玉石行祖师爷—丘处机、卞和。卞和即大名鼎鼎的“和氏璧”的发现者,丘处机,在得道之前曾做过琢玉的工匠。据说,玉石行还有位叫做“白衣绅”的祖师爷,土鳖君查了半天也不知道此人是谁。

珠宝行祖师爷—周灵王。相传,周灵王曾将大夫苌弘放逐到楚地,苌弘为表忠心剖腹自杀。楚人将苌弘的血染过的泥土用木匣收藏起来埋在地下,三年之后发现木匣中的鲜血已经化为碧玉。

丝绸行祖师爷—嫘祖。相传,嫘祖是黄帝的妻子,她曾教人用蚕丝制成丝绸,北周以后被视为蚕神。

麻行祖师爷—黄道婆。麻行,应该就是棉麻布行业,元朝之后的织布业拜的是改良了织布工艺的黄道婆,而元之前的祖师爷已经无考。

首饰行祖师爷—丘处机。原因跟玉石行相同。

纸业祖师爷—蔡伦。东汉的太监蔡伦曾大大地改良了造纸技术。

海味业祖师爷—龙王爷。海味行,即捕鱼的和卖海鲜的。龙王爷统帅水族,捕鱼的和卖海鲜的当然要向龙王爷讨饭吃。

鲜鱼行祖师爷—姜子牙。鲜鱼行,估计是捕、卖淡水鱼的。姜子牙在发迹前,曾在淇水边钓鱼。

文房行祖师爷—子路、蒙恬。文房行,即卖文具的。相传,子路发明了墨和砚台,蒙恬改良了毛笔。

茶业祖师爷—陆羽。唐人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曾撰《茶经》三卷,被誉为“茶神”、“茶圣”、“茶仙”。

竹木行祖师爷—张班。竹木行,即卖竹制品的。相传,张班是鲁班的徒弟,曾被鲁班逐出门墙,被迫在竹林中以编竹为生,后又被鲁班寻回,并传授了制竹技巧。

酒米行祖师爷—杜康。在我国古代卖粮食的也兼营酿酒,据传,杜康是黄帝手下专管粮食的官员,曾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粮食发酵后可以变成美酒,因此被称为“酿酒始祖”、“酒圣”。

铁器行祖师爷—太上老君。铁器行,即铸造业。太上老君曾铸造出“金刚圈”,因此,被尊为铁器行的祖师。

顾绣行祖师爷—卢媚娘。顾绣行,即刺绣业。卢媚娘是唐顺宗时期著名的绣娘,其绣品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曾被称为“神姑”。

针线行祖师爷—刘海。刘海,本名刘操,五代初期燕政权的宰相,在民间,曾有“刘海戏金蟾”的传说。因为戏文中,刘海戏金蟾时曾以“线过金钱眼”,所以被拜为针线行祖师爷。

汤店行祖师爷—闻太师。汤店行,即糕点业。相传,商纣王的太师闻仲曾用糖和谷粉制作“糖饼”,作为行军时的粮食。

药肆行祖师爷—韩康。东汉隐士韩康曾在终南山采药并在长安城中售卖,因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被人称道,后世的药肆常挂有“韩康遗风”的招牌。

扎作行祖师爷—五道真君。扎作行,即卖丧葬用品的。五道真君又名五道将军,是民间传说中的冥界之神,因此作为丧葬行业的祖师爷非常贴切。

仵作行祖师爷—宋慈。仵作行,即中国古代的法医。宋慈,南宋时期著名的提点刑狱官,“中国法医学之父”,曾撰有《洗冤集录》五卷,是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

巫行—无考。巫行,即跳大神的。这个行当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行业,其祖师爷实在无从可考。

驿传行祖师爷—马王爷。驿传行,相当于现在的邮局和招待所。马王爷,全名叫“水草马明王”或“灵官马元帅”,相传是西王母的车夫。

陶土行祖师爷—宁封子。相传,宁封子是黄帝手下负责掌管制陶事务的官员(陶正)。

棺木行祖师爷—鲁班。凡是与木匠有关的行业均可拜“鲁班”为祖师。

柴行祖师爷—无考。

皮革行祖师爷—比干。传说,商纣王的皇叔比干,曾派人围猎肆虐的野兽,并糅其皮制革。

花纱行祖师爷—无考。花纱行,即织纱业,谁发明了“纱”,已经无法考证。

杂耍行祖师爷—周庄王。相传,周庄王曾派出梅、清、胡、赵四个能说会道的大臣,击鼓说讲善恶报应,劝人为善以教化民众。

彩兴行祖师爷—祝融。彩兴行,即庆典业。在我国古代庆典以燃放爆竹,点花灯为主,以“火神”祝融为祖师爷也非常贴切。

鼓乐行祖师爷—洪崖。相传,洪崖从大夏之西走到昆仑山脚下,根据凤凰的叫鸣区别了十二律,后铸十二钟,以和五音,因此被誉为“中国音乐之祖”。

花果行祖师爷—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种“蟠桃”。

酱行祖师爷—无考。酱行,即酿造业,其祖师爷已经无典可考。

叁丨冷门行业的祖师爷

腌咸菜行业—秦始皇

相传,未解决长城民夫的吃菜问题,秦始皇曾派人腌制了大量的咸菜供应到工地中。

太监—竖刁

竖刁是齐桓公时期的宦官,为了表示对齐桓公的忠心,曾自行阉割,从此开创了宦官必阉的工作制度。

烤鸭行—朱元璋

相传,朱元璋酷爱吃鸭肉,当了皇帝之后,命宫中御厨改变了传统烹制方法,以果木炭火挂炉烘烤,并亲自命名为“烤鸭”。

餐饮业—易牙

易牙,是齐桓公的宠臣,曾是厨师出身,做的一手好菜,他又是中国私营饭馆第一人,所以他被厨师们称作祖师。

火腿业—宗泽

宗泽,宋朝抗金名将,宗泽是金华人,曾将家乡特产—咸猪腿用作军粮,并命名为“火腿”,从此金华火腿名扬四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