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古村新“治”促和谐,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传统村落立法经验分享?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传统村落立法经验分享(安义县这个千年古村)

传统村落立法经验分享

原标题:

古村新“治”促和谐

安义法院石鼻法庭以传承“古村治理法”为抓手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安义县一个千年古村,为何连年“少讼”?原来,传承下来的古村“叙彝堂”,是村民化讼止争的好去处。以“叙理明是非,解纷促家兴”为主要内容的古村“叙彝堂”治理法,在安义县人民法院石鼻法庭结合乡土民情、融合现代治理理念的传承发展之下,成为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经验。今年以来,石鼻法庭通过发挥乡贤、五老等多方联动调解作用,妥善化解群众生产生活纠纷170件,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传承发展“古村治理法”

  安义县地处赣西北,属南昌市城郊县,境内千年古村群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中科院旅游规划中心誉为“中国江南第一古村群”。安义古村古建筑群主要分布于石鼻镇罗田、水南和京台三大自然村,都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其中,罗田村还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内最大一户是“世大夫第”,内设“叙彝堂”。

  起初,“叙彝堂”既是家族长辈教导晚辈的场所,也是家族中用来化解纠纷的地方。后来,在乐善好施的四品红顶商人黄秀文的推动下,“叙彝堂”成为了整个古村村民化解矛盾纠纷的地方。村民之间产生矛盾,便自发邀请村里有声望的人居间调解,慢慢形成“叙理明是非,解纷促家兴”为主要内容的古村“叙彝堂”治理法,因此安义古村也一直是“少讼”甚至“无讼”村。

  在上级法院的精心指导下,安义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出台专门实施方案,深入挖掘古村文化底蕴,总结提炼古村“里甲长夜间巡查、集中堂内授业解惑、大事共议通报、名望人士调解矛盾”等治理经验,通过“一脉相承、两处场所、三治融合、四种模式、五老参与”等方式,传承发展成一套以“文化带动、多元解纷、普法宣传”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古村治理法”,积极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定分止争提效能

  “既然你们都签字了,就要按这个协议来履行赡养义务,如果临时有事需要调整时间,你们也可以自行协商。”在安义县某村委会,石鼻法庭庭长张新明,指着一份刚刚签好的调解协议道。

  原来,村里九十高龄的李某某因患眼疾失明,失去自理能力,但其5个子女都不愿意照顾。村干部得知这件事后,邀请石鼻法庭庭长、派出所干警一同进行诉前调解。

  老人5个子女到场后,张新明耐心听他们讲述了各自的委屈与困难,了解到该赡养纠纷的发生源于不患寡而患不均。李某某因脾气不好,在处理和子女的关系时会过于简单粗暴,导致与子女之间产生嫌隙。张新明对老人5个子女的感受表示理解,基于李家的实际情况,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普之以法。

  在法庭、派出所及村干部三方一下午的耐心调解下,老人5个子女终于达成了一致赡养协议,轮流照顾老人。至此,这起赡养纠纷终于得到妥善解决。

  以自治为基础,石鼻法庭与乡镇综治中心、派出所、基层调解委员会建立对接机制,多元化解矛盾纠纷,释放司法审判定分止争效能。石鼻法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巡回审判、法治宣传,如针对辖区外出务工人员多、“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多、园区外来流动人员多以及民间矛盾特别是婚约彩礼、借贷纠纷突出等诸多特点,多形式开展普法宣传。

  生动普法提升群众法治意识

  “我88岁了,年纪也大了,想请个保姆来照顾日常起居。我用自己的退休金请保姆,但是子女们不同意,不让我请保姆。我用自己的退休金请保姆为什么不行?”近日,安义法院立案庭接待了一位八旬老人。

  在听完老人的诉说后,法院工作人员通过社区委员会联系到老人的子女。原来,是那位保姆的子女不同意母亲照顾男性老人。因此,这名老人的子女想让老人寻找其他更合适的保姆,并非完全不同意老人请保姆照顾起居。

  工作人员告知了老人真实原因,并耐心地向老人说明了子女的顾虑及态度。经过工作人员协调,老人的情绪渐渐平缓。

  为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安义法院在网上开设“古村治理法”叙理解纷专栏,采用鲜活案例加法官说法,附上法条链接的做法,进行宣传普法。同时,法庭做实判后答疑及跟踪回访,有效提升服判息诉率。接下来,安义法院将把擦亮“安义古村”地方名片与“传承古村治理法”司法品牌打造充分融合、相互促进,以司法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内容来源:新法治报 (李赟恺 郑明明 记者王白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