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挑战局#

有句俗话: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出自《封神演义》,姜子牙在渭河边用直钩钓鱼,旁人劝他,他还倍有范地宣称:“宁为直中取,不向曲中求”。真的是这样吗?

姜太公钓鱼用什么鱼钩(姜太公钓鱼真的用直钩吗)(1)

姜太公,有很多名字,如:姜尚、吕尚、姜子牙、吕望、太公望、姜飞熊等等。其实正式一点的史书上称呼的姓名都是叫做吕尚。

其先祖曾在大禹治水时为四岳之官,辅佐治水有功,封在吕地,姓姜,即姜是姓,吕是氏。吕尚字子牙,号飞熊。称呼其为姜太公或太公望是因为,周文王的祖父(太公)古公曾经有个预言,那个年代的人都神神叼叼的,尤其是周室这一脉,有遗传,像传说中的先天十六卦就是文王发明的,据说因为太准了,会泄露天机,文王在发明后又毁去了八卦,所以只剩八卦。但这家人发表的预言经常灵验,比如这次古公的预言就准了,古公的曾孙周公旦后来也发表了一个预言,“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也准了,鲁国后来果然被齐国并了。

闲篇扯远,拉回来说古公的预言,古公说:“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有圣人会来辅佐周室的,周室因此兴旺。所以当文王遇见吕尚后,说你就是我太公(祖父)一直盼望的人啊,你是太公望啊。太公或太公望就是这么来的。

吕尚的祖上虽然辉煌过,但到了他那一代却沦落了,封地也没了,吕尚只能靠做些小生意过活,三国的学者谯周称吕尚曾屠牛于朝歌,卖饮于孟津。朝歌是商朝的都城,孟津也是当时繁华城市,“仗义每多屠狗辈”,屠狗屠牛都差不多,地位相当低下,可见吕尚混得很惨。

吕尚到了七十岁左右,居然越混越差,连在大城市做小买卖都做不下去了,流落到歧州(西歧),在兹泉钓鱼过活。吕尚在兹泉钓鱼,是为了糊口,可不是像《封神演义》上说的那样在装清高,故意用个直钩子,还嗨皮地唱“愿者上钩”曲。

关于姜太公钓鱼,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呢,《说苑》是这么描写的:吕尚一开始在兹泉钓了三天鱼,却一条也没上来(没说用的是直钩还是弯钩),吕尚很气愤,“望即忿,脱其衣冠。”也就是气得连衣服帽子都脱了。超可爱的七十岁老头啊,就不知有没有身板去show。还是附近有人看不下去了,估计是看他可怜,对他说,你的钓鱼技术不行,教他:“子姑复钓,必细其纶,芳其饵,徐徐而投,无令鱼骇。”也就是说你再多钓的话,鱼线要细,鱼饵要香,投钩要慢,不要吓跑了鱼。

老头很虚心,听从了别人的教诲,改进了技术,“初下得鲋,次得鲤。”第一次钓上来条鲋鱼,第二次又钓上来了鲤鱼。真是学习型的人才啊,这么快就完全掌握了一门新技术。

老头掌握新技术还没实习多久,文王姬昌又靠算卦找上门来,第一次见面就把老头拉上车和他一起回去了,从此按照王安石的说法就是“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