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吃药”对一般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对哺乳期的宝妈来说却是个大难题。

吃药吧,怕药物进入乳汁,影响宝宝健康;不吃硬扛吧,自己难受,贻误治疗时机的话,小病扛成了大病……

哺乳期妈妈生病(哺乳期生病别硬扛)(1)

专家提醒,哺乳期的宝妈服药不能一概而论,宝妈是否需要用药需要权衡利弊,利大于弊就可以考虑用药。有的药物哺乳期用是相对安全的,有的药物是禁用的,如复方感冒制剂及抗病毒、抗生素、阿司匹林等。

1

这些因素影响母乳中的药物含量

虽然许多药物可通过血乳屏障进入胎儿体内,但能否继续母乳喂养,要看药物的转运量以及药物种类。

药物主要通过扩散作用进入乳汁。产后72小时内,小泡细胞的间隙较大,药物及多种免疫球蛋白、活性细胞等更容易进入乳汁。

药物在乳汁中的分布受药物的理化性质和母亲血药浓度的影响。脂溶性高、分子量小、解离度低、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易进入乳汁。绝大多数的药物是从母亲血浆被动扩散到乳汁,母亲的血药浓度是决定乳汁药物浓度的最重要因素。

哺乳期妈妈生病(哺乳期生病别硬扛)(2)

但是,药物经过母亲肝脏的代谢,再一级一级地扩散,影响力也在逐渐下降,所以真正能影响到孩子的量是很少的。

2

哺乳期用药选择

看看属于哪一级

宝妈在使用药物前,应综合评估婴儿状态和药物风险。对药物的风险评估可参考哺乳期药物分级系统。

小贴士:“L”分级是美国儿科学教授Thomas W. Hale提出的哺乳期药物危险分级系统。Hale教授归纳了数千种药物在哺乳期使用的危险分级。按其危险性分为L1至L5五个等级,认为L1级最安全,L2级较安全,L3级中等安全,L4级为可能为危险,L5级为禁忌。

哺乳期药物分级系统表

哺乳期妈妈生病(哺乳期生病别硬扛)(3)

哺乳期宝妈服药应尽量选择L1级和L2级的药物,使用时一般不需要停止哺乳,但要注意药物的说明书中哺乳期用药注意及警告事项。

3

哺乳期用药原则

宝妈在哺乳期用药时,可以参考以下原则来选择药物。

❶考虑用药的必要性,如自愈性的疾病不吃药。

❷能外用,不口服,能口服,不输液。

❸选择单一制剂的药物,不建议服用中成药、复方制剂。因为中成药对哺乳期妈妈的不良反应,缺乏相应的数据,所以暂不推荐使用。

先哺乳,再吃药,选择短效药物。宝妈应遵循先哺乳,再吃药的原则。适当延迟下一次喂奶的时间,尽量减少药物对孩子的影响。

❺如需服药,不要擅自减少或增加剂量;长期服药应遵医嘱。

❻留意药物的安全性。

❼选择半衰期短的药物。

4

哺乳期常用药的安全攻略

1.抗感染药物

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较易进入乳汁,哺乳期应避免使用。

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感染药物为弱酸性,不易进入乳汁,在乳汁中浓度较低,但有引起过敏反应的可能,用药期间哺乳需严密观察婴儿反应。

2.解热镇痛药

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体温38.5℃以下可以正常哺乳;体温38.5℃以上建议暂停哺乳,口服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后可继续哺乳。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者不需要停止哺乳,但需佩戴口罩。可用解热镇痛类药物缓解症状,但不建议使用复方感冒制剂及抗病毒、抗生素、阿司匹林等。

3.降血糖药

胰岛素属于大分子肽链,很少转运到乳汁,哺乳期使用一般不会导致婴儿发生低血糖;二甲双胍哺乳期分级为L1,有限的研究数据表明二甲双胍用于哺乳期母亲安全有效,但对于肾功能不全的婴儿,应谨慎哺乳。

4.甲状腺疾病用药

哺乳期甲状腺功能低下服用左甲状腺素片,可以继续哺乳。甲亢妇女服用中等剂量的丙硫氧嘧啶(PTU<300mg/d)或甲巯咪唑(MMI 20~30mg/d)都是安全的。考虑PTU有严重的肝毒性,哺乳期推荐首选MMI,PTU为二线治疗药物。

为减少婴儿的药物暴露量,抗甲状腺药物应分次在母乳喂养后服用。

碘化物(如131I)或碘的任何离子形式,都可能在乳汁中浓缩,影响婴幼儿的甲状腺系统发育,应避免使用。

5.抗过敏药

如果在母乳喂养期间需要使用抗组胺药,首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氯苯那敏可能引起婴儿嗜睡和喂养困难。

6.糖皮质激素

大多数糖皮质激素均可少量分泌进入乳汁,哺乳期妇女应用小剂量(泼尼松,≤7.5mg/d)的糖皮质激素对婴儿一般无明显不良影响,但中等剂量(泼尼松,7.5~30mg/d)、长期治疗可能影响婴儿生长发育。母亲用药后最好等至少4小时后再哺乳,以减少婴儿的摄入量。

7.麻醉性镇痛药

吗啡和双氢吗啡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较差,美国儿科学会认为哺乳期母亲适宜选择。芬太尼使用2小时后母乳中的含量极低,同时芬太尼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很低,母乳喂养对婴儿的影响较小。

最后再划一遍重点

对于哺乳期常见疾病,只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就可以在解决妈妈困扰的同时,也不会影响宝宝。宝妈在就医时要注意告知医生自己处于哺乳期。在哺乳后服用药物;若用药后哺乳,需密切关注宝宝状况,如发生皮疹、腹泻等情况,应停止哺乳并及时就医。

祝愿所有的哺乳妈妈度过愉快的哺乳期,也祝愿宝宝们健康成长

文章来源:陕西省人民医院

编辑:吴悦

主编:杨苏剑

终审:张景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