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通过读史,我们能明白一件事情的兴与亡;通过品读历史人物,我们可以清楚一个人的成与败。历史是一部人性的回忆录,让我们通过读史来尽大可能地纠正我们的缺点,充分发挥我们的优点。

主父偃和公孙弘的遭遇很像,在发迹前也是苦无机会,幸好遇到汉武帝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才有出头之日。但他发迹前比公孙弘更悲催,真正到了人见人厌的地步,备尝人世艰辛;更惨的是,心态彻底失衡,一朝大权在握就想着抓紧机会变现,最终落了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主父偃是齐地人,年轻时学的是纵横之术,后来才改学《易经》《春秋》、百家学说。也许是改换门庭原因,他在齐地的读书人圈子里是相当不受待见,儒生们也因他半路出家排挤他,而且穷到借不到钱的地步,他只好离开齐国发展。在燕、赵、中山三地游学时,他也是无人赏识,门客的生涯也很悲催,只能前往长安找机会。到了长安后,他成为将军卫青的门客,虽然多次获得卫青的推荐,但汉武帝就是不搭理他;长期没有当官的机会以及收入来源,他穷得叮当响,其他门客就觉得他没前途了,都很讨厌他。这段人生经历给他的打击非常大。

小人一朝得势鸡犬升天 一朝得势便往死里作(1)

主父偃剧照

万般无奈之下,主父偃再次向汉武帝上书言事,事情涉及律令8件和匈奴1件,早晨上书,晚上就获得汉武帝的召见。更厉害的是,主父偃一年之内获得了四次升迁,比公孙弘升迁的还快。不得不说,主父偃是真有本事,推恩令、迁徙令和筑朔方城是他做的最成功的的事情,也产生了极大影响。

推恩令。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诸侯国的势力受到削弱,但势力仍然很大,仍能对汉朝中央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主父偃向汉武帝建议推行“推恩令”,将封爵继承权由之前嫡长子独享改为众子共享,以时间换空间,使得诸侯国越来越小,不用动武就削弱了诸侯国,加强了中央集权。“推恩令”是一把软刀子,封地王侯们只能看着封地被自己儿子们瓜分。推恩令内容是: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適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原,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小人一朝得势鸡犬升天 一朝得势便往死里作(2)

迁徙令。汉朝初年奉行黄老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对民间和官吏皆放松管制。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不仅老百姓财富逐渐增加,而官吏和游侠的财富和势力也极具膨胀,违法乱纪、巧取豪夺,逐渐成为地方一霸,如将军灌夫、酷吏宁成的家族都是当地一霸。汉武帝就想打击日益膨胀的地方势力,便采纳主父偃的迁徙令。其内容是:

“茂陵初立,天下豪杰并兼之家,乱众之民,皆可徙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

根据这个命令,汉朝将豪强大族前往新建的茂陵,也用不流血的方式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当时有名的大侠郭解也在迁徙之列,虽然郭解一贫如洗,但是能请动将军卫青帮忙说情,遭到汉武帝的果断拒绝。不过,这个命令只是延缓了豪强做大的时间。到了西汉末年,光武帝刘秀成为皇帝所依靠的主力就是这类豪强大族。

小人一朝得势鸡犬升天 一朝得势便往死里作(3)

筑朔方城。此事就尽显主父偃的战略眼光,也不得不说他的纵横之术学得很到位。元朔二年,卫青采取迂回的方式夺取河套地区,如何处置这一地区成为汉朝争论的重点。主父偃认为朔方水草肥美,外有黄河作为天险,又有蒙恬时留下的城池,可以作为消灭匈奴的根据地;而公孙弘则坚决反对在这个地方筑城。后来,汉武帝让朱买臣在朝堂上用问题问住了公孙弘,然后下令筑城并迁徙百姓到朔方生活和生产。不过,此事也让公孙弘记恨在心了。

朔方城筑成之后,不仅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战略威胁,还成为重要的战略基地,是汉朝进攻匈奴的跳板。卫青第四次出击匈奴就是从朔方郡的高阙出击,大破匈奴得胜而归后被封为大将军。自此,匈奴在漠南失去了战略屏障,而汉匈之间的攻守之势发生了逆转。

小人一朝得势鸡犬升天 一朝得势便往死里作(4)

然而很不幸的是,主父偃曾经的困顿遭遇让内心产生了极大的心理问题,行事霸道且贪婪无比。在别人说他为人“太横”,他对之前的人生遭遇总结一番,得出了结论:“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伍子胥的名言)。”

因此,主父偃极力向上爬,汉武帝办的很多大事几乎都有他的身影,虽然极得汉武帝信任,但也得罪了很多人。而且,他贪污受贿,不知收敛;为人比较绝,到了齐国后担任齐相后,他将跟之前的旧识、亲戚召集到一起,当众大骂他们势力,然后宣布绝交。最危险的是,他贪心贪到将手伸向了汉朝王公之间。

小人一朝得势鸡犬升天 一朝得势便往死里作(5)

在汉武帝废除陈皇后、立卫子夫为皇后一事上,他出了大力,所以必然得罪了外戚窦家;因在游学时熟悉燕国的情况,他派人揭发了燕王刘定国淫乱,导致燕王自杀,燕国被取消。趁宦官徐甲游说齐王娶修成君(汉武帝之母与前夫的女儿)之女为王后之际,他请徐甲事成后也将自己的女儿送入齐王后宫,结果遭到了齐王之母纪太后的拒绝和辱骂,于是他开始报复齐王。随后,他便向汉武帝揭发齐王与亲姐淫乱之事,被派去担任齐相处理此事,结果导致齐王自杀,齐国也因齐王无后被取消。

赵王刘彭祖也经常干坏事,知道主父偃在赵国游学过,看到主父偃揭发燕王淫乱时就感到害怕了,非常担心他哪天跑到自己封国任职,于是趁他担任齐相时派人检举揭发,说他收受诸侯们的贿赂,使得很多诸侯子弟获得封地。汉武帝看到这封举报信后,刚好碰到齐王自杀,以为齐王是被主父偃逼死的,大怒将他抓进监狱并派人调查他。主父偃承认了收取诸侯贿赂,但是不承认齐王自杀跟他有关。汉武帝本想放他一命,却遭到了公孙弘的反对,便下令将他灭族,成为堵住诸侯王们的替罪羊。主父偃富贵时养了上千门客没有一人出面给他收尸,只有孔车帮他收葬,被汉武帝得知后称为长者。

结语

汉武帝的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方式给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主父偃非常的务实、有才,看问题非常准,所出的主意都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且影响非常的深远。然而,主父偃贪婪成性,不仅大肆敛财,还想着获得不切实际的富贵,心态非常疯狂,手段更加极端,以至于四处树敌。

小人一朝得势鸡犬升天 一朝得势便往死里作(6)

“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是伍子胥在攻破楚都时的名言,而伍子胥最后被逼自杀了。主父偃也引用这句话,还说“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注定了自己必死的结局。在得势时唯利是图,不给自己留后路,这是一种典型的暴发户心态。这归结于主父偃落魄时凄惨的遭遇,致使他心态失衡了,一心疯狂变现手中的资源。因此,主父偃的遭遇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也应是人们应该吸取的教训。所谓“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在任何时候都该有谨慎戒惧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目前读《史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让我们一同品鉴这部伟大的史书,了解我们先辈的过往,学习他们的睿智、坚持和选择。欢迎喜欢的小伙伴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