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棕榈文化综述

棕榈在我国长期的栽培利用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丰富而独特的棕榈文化。本文试从棕榈文化综述、棕榈花语、诗文棕榈、艺术棕榈——齐白石的棕榈画、棕榈风水和国外的棕榈文化六个方面作以简要论述。

棕榈到底是怎样行走的呢(棕榈文化知多少)(1)

几株棕榈江南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讲师徐永福,在《棕榈的植物文化》一文中写道:在我国丰富的传统植物文化中,棕榈常作为村落标志、吉祥及爱情象征、生殖力象征、祖宗象征及风水树而被崇拜。云南红河是中国的“棕榈之乡”,境内哈尼族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习俗都与棕榈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常把棕榈作为村寨标志,谚语云:“无棕无竹不成哈尼寨”,借丝丝相连的棕片象征着亲密无间的爱情,借勃勃生机的棕心象征着子孙繁衍的生殖力,并形成了种棕、采棕、食棕、歌棕、舞棕、颂棕的独特棕榈文化。每逢节日庆典,婚丧喜事,男女老少都去街上跳“棕扇舞”,唱“棕榈山歌”;每年冬春季节可尝棕笋、棕苞、棕花菜果等美食,四至五月可品棕米饭或棕米粥等有机食品;每蓬街天,可欣赏和采购琳琅满目的棕榈工艺品。棕榈树成为了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一种富贵、祥和、幸福的圣树

棕榈到底是怎样行走的呢(棕榈文化知多少)(2)

红河哈尼甲寅村的棕榈树

客家人常把棕榈作为祖先来崇拜,他们认为“棕”者,“宗”也,故在房前屋后常遍植棕榈,以应“种棕树, 敬祖宗”之说。

在台湾,传说大尖、水社两兄妹,用潭边的棕榈树,托起太阳和月亮,终于把被恶龙吞下玩耍的日月顶上了天,光耀大地,万物复苏,人们欢呼雀跃,百姓安居乐业。后来这个潭叫做日月潭,两兄妹变成了两座山,守护着棕榈和大潭,这就是大尖山和水社山。

棕榈到底是怎样行走的呢(棕榈文化知多少)(3)

台湾花莲七星潭

云冈画院院长王祥夫,在欣赏国画大师齐白石的《棕榈图》时感叹道:“中国画,大多有美好的寓意在里边:画一只喜鹊落在梅花上是‘喜上梅梢’,画一条大鲇鱼,是‘年年有鱼’,而棕榈则是‘忠实伴侣’——我们都希望自己永远做爱人的忠实伴侣。”

棕榈到底是怎样行走的呢(棕榈文化知多少)(4)

齐白石《棕榈图》(抱歉,欣赏需要向左旋转90°)

近些年,在我国北方,棕榈景观不仅以“一株棕榈树,满院江南风”的气势,走进普通百姓家的庭院书房;坊间还取其高大挺拔,四季常青,一柱同心,丝丝相扣的特征,兴起新婚夫妻同种一棵棕榈树的风尚,赋意“棕榈,棕榈,终生伴侣;白头偕老,同心协力。”

棕榈到底是怎样行走的呢(棕榈文化知多少)(5)

豫北内黄县翟野羊村 盆景棕榈 2022年8月一人拍照

棕榈常作为绘画、编织、舞蹈艺术的表现题材,保留在人们的记忆和现实生活中。

我们熟知的著名画家齐白石,从二十年代初绘制《棕榈公鸡》始,就将家乡的棕榈树作为自己绘画的语言,其《风中的棕榈树》《棕榈鸡蟋图》《棕荫栖雀》《枯棕》等画作,已成为存世珍品。

棕榈到底是怎样行走的呢(棕榈文化知多少)(6)

齐白石《风中的棕榈树》(抱歉,欣赏需要向左旋转90°)

一棵棕榈树,在微风中摇曳,新叶欲出,茁壮挺拔,气冲云霄,颇具诗意。

云南红河县哈尼族人在祭祀、丧葬、逢年过节、农事休闲时常盛行跳“棕扇舞”, 以表现哈尼族人民对死者的尊敬和怀念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棕榈到底是怎样行走的呢(棕榈文化知多少)(7)

红河县哈尼族人在跳“棕扇舞”

哈尼族棕扇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哈尼族古代图腾崇拜的祭祀舞蹈。人们手拿棕榈叶,模拟成能为民族带来稻谷和吉祥幸福的白鹇鸟的翅膀,在舒缓、柔美的乐曲伴奏下,模拟白鹇鸟在梯田、树下嬉戏、漫步等自然状态。注:白鹇xián,世界有名的观赏鸟。

广西那坡县黑衣壮族人常手持棕榈叶跳“八字舞”“团结舞”,象征着黑衣壮人的刚毅性格与和谐团结。

棕榈到底是怎样行走的呢(棕榈文化知多少)(8)

红河县哈尼人的棕榈梯田

一人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