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这话套用在吕不韦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自从和赵姬上床之后,无论从身体方面衡量,还是从权力方面考虑,吕不韦都开始走起了下坡路。

秦始皇迎回太后了吗(秦始皇5)(1)

△吕不韦影视形象

为了满足赵姬的需求,吕不韦不得不进献“天赋异禀”的嫪毐。此时的吕不韦怎么也没不会想到,这个男人不仅要夺走他的女人,还要夺取他的权力。

后来,嫪毐的阴谋被嬴政发现。蕲年宫的一场搏杀,宣告了嫪毐集团的灭亡。这个消息传到咸阳,吕不韦松了一口气,但是很快, 他又紧张起来,毕竟,嫪毐这个人是自己送进宫里了。盐打哪儿咸,醋打哪儿酸,按照嬴政的性格,他肯定要彻底清查此事。

果不出他所料。在清除嫪毐集团之后,嬴政便开始下令彻查此事。很快,便有人来举报,嫪毐是吕不韦送进王宫的。嬴政自然非常愤怒,他决定借此事将吕不韦逐出秦国的权力中心。

有观点认为,嬴政这样做有些不近人情。毕竟,他的王位就是吕不韦搏来的,没有吕不韦,嬴政这个人能不能出生,都是个问题。

这样的观点,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嬴子楚、嬴政父子确实应该感恩吕不韦,对此,他们也在权力上进行了回报。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吕不韦实际上都是秦国的“第一人”。可以说,嬴氏父子已经对吕不韦仁至义尽。

但吕不韦又做了什么?一来,他给嬴子楚戴了“绿帽子”,不仅如此,还给嬴政找了个“假父”嫪毐。作为人子,嬴政做出反击,不是很正常的吗?

二是吕不韦在十多年的时间内,掌控秦国大权,实质上已经结成了一个“吕党”。围绕在他周围的宾客就有三千多人。拥有如此庞大的势力,吕不韦实际上已经有了威胁王权的能力。这对于权力欲极强的嬴政来说,是不能容忍的。嫪毐集团的灭亡,正好给了嬴政驱逐吕不韦借口。

秦始皇迎回太后了吗(秦始皇5)(2)

△嬴政

但是,吕不韦毕竟对嬴政有功,直接驱逐他,确实有些说不过去。为了照顾这位“相父”的颜面,嬴政只是以吕不韦与嫪毐之乱有牵连的罪名,免去了其相国之职,让他回河南的封地居住。

可就在吕不韦回到河南封地的一年多时间内,他又犯了一个大错。在此期间,他和各国诸侯频繁地见面,往来的车队“相望于道”。嬴政担心吕不韦内外勾结,发动变乱,于是下令将吕不韦迁到蜀地,割断其与各国、封地和门生故吏的联系。他亲自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上面说:“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看到这封信之后,吕不韦绝望了。嬴政的意思很明确,就是不承认吕不韦以往的所有功劳,而这些功劳,正是吕不韦赖以生存的“护身符”。吕不韦知道,事情到了这一步,只有身死,才能保住一家老小。在嬴政登基后的第十二年,这位曾经在中华大地上翻云覆雨的秦国相邦,喝毒酒自杀身亡。

不知道,吕不韦临死的时候,是否能想到十多年前的邯郸,他和嬴子楚把酒言欢的情景,那时候的他充满了豪情壮志,那时候的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而如今,他只得对着毒酒苦笑。所谓繁华,只不过是过眼云烟,那些富贵,也只不过是黄粱一梦。一切的算计,如今都显得是那么的荒唐可笑。

吕不韦死后,他的宾客数千人共同将他葬在洛阳的北邙山。按照当时通行的政治道德,这些宾客与吕不韦有“君臣之义”,他们理当哭临主君或故主。但是这种大规模的会葬行动对于嬴政来说,却是政治示威。嬴政当然不会容忍,他很快便下令处罚吕不韦的门客故吏。吕不韦的舍人,凡是临哭会葬者,三晋之人一律驱逐出境,秦人则剥夺其爵位,并迁徙到房陵。围绕在吕不韦周边的政治势力,就此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