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载无穷年

大喜他妈吃面—没有数”是威海经典俗语,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为了解释这个俗语,我曾为此专门写了一篇俗语故事:长工和丫鬟结婚,一年遇四喜,转年又一喜,结果悲剧了

由于这个俗语过于经典,所以今天还接着聊聊。

说到吃面,最重要的莫过于夏至面了。夏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面条:一是新麦下来,尝尝鲜,当然也有庆丰收的意思。二是夏至到了,天渐渐短了,俗语有“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所以,吃面条也有留住时光的意思。

相比有些地方,威海的面条种类多并不太多,基本都是手擀面,不像其他地方有拉面、刀削面等等花样。种类不多,吃法却是五花八门,有打卤面、炸酱面、清汤面、一味儿面等等。更重要的是,种类不多,精致却是如假包换,单单一个打卤面,就有鸡蛋面、牛肉面、海鲜面等等,每一种从选料到刀工到火候到配料都有很多讲究,所以吃起来往往让人欲罢不能。可见,面条在威海人的日常生活的饮食中是举足轻重的。

威海面条做得好,吃起来规矩也很多。比如:威海人讲究上车的饺子下车面,是说亲人出远门前吃饺子求个平安,回家了吃面条求个长远。遇到结婚、看喜、上梁、温锅等喜事一定要吃面条;遇到病啊灾啊等不吉利的事儿不能吃面条。平时吃面第一碗先盛给长辈;过生日这天,先盛给过生日的人等等。小小的一根面,拴着威海人的大人生,也拴着威海人的亲与情。

以前,农村穷,敞开肚子吃麦子面做的面条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情。想吃却吃不到,农村妇女就开动脑筋,想很多办法变通做面条出来,以满足一家老小的口腹之欲。为此,也闹出了不少笑话。

北方人和南方人吃面的区别(大喜他妈吃面没有数)(1)

小时候,村里有一个人叫喜子。喜子妈喜欢吃面。那个时候麦子面贵金(威海地方话:珍贵、稀少的意思),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有喜事时才能吃。没有麦子面,喜子妈就把地瓜面做成面条吃。地瓜面不经煮,入了锅就断成一截一截的。有人问:喜子,今儿夜饭啖(这个字威海人念dǎi)的么?喜子答:说是哈面条,临了还是哈个老雁橛。众人听了大笑,后来就有了一句歇后语:喜子妈做老雁橛——脱裤子放屁,费两道事。

老雁橛是把地瓜面加水和成面团,炝好锅后添水烧到开锅。把菜冲 (铁片打上筷子粗的洞,用来把萝卜、地瓜等擦成丝儿的工具)架在锅上,拿地瓜面团在菜冲上反复擦,这时菜冲下会出现一股股粗面条落到锅里。烧开锅装盆。这样做出来的就是老雁橛。面条则是把小麦面团幹成面皮,折叠后横切,就成了面条,然后下锅煮。喜子妈是用做面条的工艺做地瓜面,费了事,效果却不好。喜子妈明明答应的是给喜子做面条吃,自己费了事,喜子却不承认吃的是面条,硬说吃的是老雁撅。这种把粗粮细作的事情以前在农村并不少见,其中体现的,是农村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北方人和南方人吃面的区别(大喜他妈吃面没有数)(2)

以前听大人讲“大喜他妈吃面—没有数”,我一直以为说的就是我们村的喜子妈。后来,忍不住好奇心问了大人,结果大人笑得岔了气,说:不怕诌断腚格肠。

大喜他妈吃面—没有数,这句话出自哪村谁家已无从查考。据老人讲,这句话的大概出处是:大喜他妈在家和面的时候,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到最后,弄出几大盆面,几天都吃不完。和过面的人都知道,这个解释不可信。

也有解释说,大喜他妈喜欢哈面,哈了一碗又一碗,最后撑得走不动了。这种解释想想挺可笑,倒是有可能。以前,农村妇女一年难得吃几回面,遇到机会可劲儿地吃,也不少见。更何况,在威海是遇到喜事儿吃面;遇到喜上加喜的事儿,更得吃面。结果,高兴过了头,吃面也过了头,想来还真不算个事儿了,这种事儿在谁家都有可能发生。这样想想,“大喜他妈吃面—没有数”也就不是个贬义词了。

北方人和南方人吃面的区别(大喜他妈吃面没有数)(3)

想归想,不过大喜他妈这个人在威海多少还是个贬义的意思。大喜他妈是做事没有规划的典型,常常被大人用来教育孩子,或者用来嘲讽批评不会做事、做不成事的人。如:威海人实在,就怕别人说自己懒惰,所以干活时喜欢使蛮力,出笨劲。比如,推车时能推200斤偏要推220斤;扛麻袋能扛100斤,偏要扛120斤。可是有时候太重了又干不动,这时候,旁人看见了会过来帮一把。帮完了,不忘嘟囔一句:你是大喜他妈吃面—没有数。听听,干活的人实在,帮忙的人也实在,威海人真叫一个实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