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山西砥洎)(1)

这里叫砥洎城。砥,从石、氐声。磨刀石,又为支柱作用的中坚人物或力量的意思。组词砥砺,中流砥柱。洎,从水、自声,灌釜也。往锅里添水,也有浸润、到达,直到的意思。“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一般翻译为“直到(等到)李牧因受诬陷……" 为什么叫砥洎,查了半天,网上说这里北临沁河,三面环水,远观坚如磐石,如中流砥柱,故名砥洎。沁水河和“洎”有啥关系我还纳闷了半天。后来才查到,说晋东南的这一段沁河古称洎水。瓶儿大爷说,“沁河古称洎水没见著述,都是人云亦云。洎字的本意就有浸润的意思,看来砥洎城的本意未必就不是:挡住并被水浸润的城池。”这解释其实更贴切些。

砥洎城位于山西省阳城县润城镇,出名就是因为上图这些坩埚墙。山西润城自古巨贾迭出,文风鼎盛,又是铁货冶炼及销售中心,冶铁中废弃的坩锅很多,当地百姓 便废物利用,堆砌成墙,降低成本,坚固耐久,外包青砖,与城墙无异。年久脱落,才看见蜂窝般的内部。晋商货汇通天下,称雄商界数百年,过去一直都是各大帮 商之首,买卖之大,通路之广,至今为人赞叹。这其中,”平阳、泽、潞富豪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 泽潞商人是指山西东南部的泽州(今晋城)和潞州(今长治)一带借经营盐铁、丝绸等物起家的商人群体。这一地区东有太行、南有王屋,属山地丘陵地带,虽有漳 水、沁水、丹水等在山谷间流过,但长年干旱少雨,仍非宜农地区。明清时期的地方文献记载,这里有大量的人以工商为业。

距今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山西砥洎)(2)

泽、潞两地产铁的历史很悠久,《隋书·百官志》记载,北齐在今天阳城固隆乡白涧村设有冶铁局,委有专门的官吏,是北齐的七大冶铁局之一。唐代的潞安府发展 为各种铁货的集散地。宋代山西的冶铁中心是交城的大通监,泽州的大广冶也是产铁区。1004年“河东转运使陈尧佐,奏减泽州大广冶铁课”。同时泽州还铸造 北宋铁钱。庆历六年(1046年),泽州知州李昭遘,因“阳城冶铸铁钱,民畏山险,输矿炭,苦其役,为奏罢铸铁”。关于金代泽州冶铁的记载较少。到了元 代,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设立河东提举司掌管河东路的八处铁冶,其一为益国冶,就在泽州高平县西北十里的王降村。洪武、永乐年间,益国冶是全国十 三个冶铁所之一,年产铁50万斤左右。在洪武年间对冶铁实行了短暂的官方控制以后,明政府最终允许民间自由冶炼,促进了民营制铁业的发展。泽州阳城在整个 山西制铁业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山西很多地方产铁,但“惟阳城尤广”。

距今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山西砥洎)(3)

阳城制铁业于明代中叶的兴盛,从白巷、润城等村镇的记载中可以窥见一斑。阳城东北部的白巷里原名黑松沟,因为居民冶铁致富,砍光松树修房屋,所以改名白巷 里。又因为上、中、下三庄连成一片,白天铁炉相望,夜间火光烛天,人称火龙沟。明正德七年(1512年),刘六、刘七的军队“至阳城东白巷等村,民以铁锅 排列衢巷,登屋用瓦击之,贼不能人,引去”[20](p1178)。白巷里东面的润城镇原名老槐树,后来因为铁业兴旺而改称铁冶镇,最后因为要振作文风, 在明代万历年间才取名为现在的润城。筑于晚明的润城砥洎城,城墙内壁用成千上万个炼铁的坩埚砌成,所以又称坩埚城。

距今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山西砥洎)(4)

走进村子就见着施工队,正在东补西盖。村口几户明显修缮过,地上堆满了新做出来的“旧坩埚”。

距今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山西砥洎)(5)

绿树黄墙,四处乱糟糟的在建设。不晴不阴,天不蓝,没云彩,还挺热。

距今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山西砥洎)(6)

乡亲们坐在坩埚墙上唠嗑,后头隐约可见清真寺的房尖儿

距今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山西砥洎)(7)

侧面看的更清楚些。不知这墙里是不是也是蜂窝的?

距今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山西砥洎)(8)

谦受益。过去的人吧,甭管有没有文化,总是信唯有读书高的。

距今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山西砥洎)(9)

施工现场免进,像庙。个人家哪有这么宽阔的背影?

仔细看和瓶儿大爷拍的庙好像是一间?(点此查看)屋脊是阳城的琉璃。据说明代故宫的琉璃狮子和十三陵的部分琉璃,就出自阳城匠人之手。不远的阳陵村有一个寿圣寺,寺庙内有一座400多年历史的琉璃塔,没工夫,没去成。

距今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山西砥洎)(10)

泰山石敢当。过去人用小石碑或小石人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上刻(或书)“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之类,要禁压不祥之俗。南北皆有此风俗。据说盛与唐代,保平安,驱妖邪,家门吉祥。

距今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山西砥洎)(11)

静谧居。

距今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山西砥洎)(12)

门神常见,大青蛙不常见。还是绿色的,金光闪闪,倍儿生动

距今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山西砥洎)(13)

谦益居

距今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山西砥洎)(14)

右手边,“存其心”。前面这叫什么?过街楼?过楼?

距今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山西砥洎)(15)

怀德堂

距今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山西砥洎)(16)

石鼓。多漂亮的老东西

距今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山西砥洎)(17)

淑善。意为贤惠善良,“康宁新喜事,淑善旧家声”。

距今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山西砥洎)(18)

窑洞一排,外头就是沁水了吧?上面是新路,再外面是新城。

距今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山西砥洎)(19)

破楼荒草老水新桥,一个城应该是什么样子?

距今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山西砥洎)(20)

小城大城不一样。大城已经现代化了,返回手来保护小城,还保护的好不?

小城人未必不想大城住。毁掉了再重改,未必是旧滋味。悖论无处不在。

距今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山西砥洎)(21)

窑已经废了。坐在上头聊聊天。

距今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山西砥洎)(22)

有人在施工。

距今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山西砥洎)(23)

普通人家

距今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山西砥洎)(24)

屋里整整齐齐,旧时气息扑面而来。

照片上的爷爷奶奶健在,此时正在外头晒太阳。

距今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山西砥洎)(25)

好大的岁数,一点都不像。我说您精神真好,她一指,老头儿比我大多啦。

距今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山西砥洎)(26)

那,大多了的老先生。没记错的话,88了,像吗?

距今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山西砥洎)(27)

坩埚墙

距今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山西砥洎)(28)

鸿胪第。鸿胪是大雁的意思。大鸿胪为上古九卿。明清复置,主官为鸿胪寺卿,主要掌朝会仪节。

距今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山西砥洎)(29)

鸿胪第个保留至今的明代民居。有人说这是张敦仁故居。张敦仁是砥洎人,清数学家、藏书家,做过吉安知府,也做过云南盐驿道,宦海沉浮40载,据说又精通方程运算,有著作名《求已算术》。在过去重文轻所有科的时代,数学家都是奇才。但能不能叫鸿胪大夫实在值得商榷。

屋里没人,没往里走。

一天以后有网友留言:

受教受教,感谢这位朋友。

看来硬说是敦仁故居无非是牵强附会,以讹传讹。

距今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山西砥洎)(30)

回身看。

距今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山西砥洎)(31)

说实话,破。真破。土大垃圾多,满目疮痍,野草遍地,充满了斯人已逝,时代已过的沧桑。只剩断壁残垣诉说往事,三五老宅体味彼时耕读兴家的传统。少见年轻人,都出城去了吧。

也感慨。小小的村庄,出了进士不说,家家门口“存其心”、“谦受益”,彼时农民的品味情趣,要比今天城里人“恭喜发财”高尚多了。

走走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