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后宫有很多嫔妃,虽然谈不上真正的“佳丽三千”,但确实很多皇帝嫔妃多到连自己都记不住。

这些入宫伺候皇帝的女子有些甚至一辈子都没能见上皇帝一面。因为古代选秀不一定要皇帝参加,太后和皇后也可以为皇帝安排合适的秀女入宫。

太监死前说了什么(太监死前说出的最后一个秘密)(1)

入宫后,秀女被分配到统一的住处,如果被皇帝翻到了自己的牌子,就收拾妥当,由太监抬去皇帝的寝殿伺候。

皇帝有三宫六院,但他一生只结一次婚,那就是与他的皇后大婚。皇后以下的嫔妃,不管位分多高,都不会跟皇帝举行婚礼,顶多行个册封礼。

所以,古代的男子并非是人们所谓的一夫多妻,而是一夫一妻。除了正室外,其他的女人都是妾,绝对不能和妻相提并论。

在皇家,这个观念更加贯彻的严谨。

民间纳妾还可以举行个仪式,但皇家绝对不可以。

除非是皇帝废黜了原先的皇后,或者皇后死了,娶继后的时候才可能再举行一次结婚仪式。

太监死前说了什么(太监死前说出的最后一个秘密)(2)

因此,皇帝的婚礼必须得大办特办,能多隆重就多隆重。

皇帝大婚虽礼节多,但进了洞房,还是有很多民间的传统习俗。这一点在很多影视剧中都有体现,比如掀盖头、喝交杯酒。

同时,新房的桌上还要摆满花生、莲子、枣子等食物,寓意着新婚夫妇能早生贵子、连生贵子。

所有的仪式都进行完,皇帝和皇后便该就寝了。

不过,即使是大婚洞房,他们的身边依然缺不了太监和宫女的伺候。

清朝的皇帝皇后大婚当晚,还有一个习俗,跟汉人不同。这是他们的小秘密,也关系着大清朝的国运。

太监死前说了什么(太监死前说出的最后一个秘密)(3)

有一个太监晚年出宫后,向世人吐露了皇帝皇后新婚当晚的秘密。

这个秘密就是:睡觉前,皇后要吃下“子孙饽饽”。吃了之后,便能祝福皇后早日诞下龙裔,为大清开枝散叶。

子孙饽饽是一种满族面食,外面是面粉做的皮,里面裹着红枣、花生、栗子等坚果。这其实就是汉人的饺子,只不过里面的馅料不同而已。

但跟日常吃的饺子不同的是,子孙饽饽必须是半生不熟的状态,皇后吃的时候,旁边的宫女会问皇后:“生不生?”

此时皇后必须回答“生”,这一步的仪式就算完成。

太监死前说了什么(太监死前说出的最后一个秘密)(4)

这个场景,在《如懿传》中有过专门的描写。如意咬了一口子孙饽饽,觉得又生又涩,便下意识地问旁边的嬷嬷:“生的啊?”

这话一出,皇帝和嬷嬷都满意了。

皇帝娶亲,最大的目的是为了为皇家多增加些人口,毕竟人家是真的有江山要继承。所以生孩子这件事,就成为关乎国运的大事了。

皇帝皇后喝的交杯酒也跟民间有所不同,民间是新郎新娘一人一个杯子,两人的手一交叉就喝了,皇帝皇后不用普通的杯子。

太监死前说了什么(太监死前说出的最后一个秘密)(5)

他们用瓠瓜,破开成为两个瓢来盛酒。他们管这种仪式叫“合卺礼”,喝了合卺酒之后,皇帝皇后能琴瑟和鸣、美满幸福。

把这些步骤都完成后,洞房才开始。

古人结婚早,皇帝也不例外,但通常他们的婚不是在成为皇帝后结的,而是在登基前。到他们继承大统后,通常已经有好几个小妾了。登基时,他们的正妻会名正言顺地成为皇后,不需要再举行一次仪式。

史上有个皇帝最为特殊,他举行了婚礼,但却一辈子没立后。他就是秦始皇,他大婚的时候是两个夫人同时举行的仪式,而这两位后来都没能成为王后。

而且,皇帝的婚姻通常是政治联姻,娶妻最重要的是看家世,长相是其次,最后才是喜不喜欢。

太监死前说了什么(太监死前说出的最后一个秘密)(6)

比如顺治,他有四任皇后,但前三个他都不太喜欢。他最爱董鄂妃,在董鄂氏封为贤妃后仅一个月就连跳两级晋封为皇贵妃。顺治还在董鄂氏册封时大赦天下,给了她皇后才能享有的待遇。

董鄂妃死后,顺治伤心至极,追封她为孝献皇后。

光绪皇帝也是,在慈禧的掌控下,他娶了表姐隆裕皇后,给了她应有的体面,却一生只爱珍妃一人。

所以,古代的皇后也许是后宫最有权势的人,是唯一能跟皇帝举办婚礼的人,却不一定是最幸福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