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来说说黑木耳的室内层式栽培管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室内层式栽培,卧式袋和瓶栽的是排放在多层的架床上,套环袋的采用多层拉铁丝吊挂。当菌袋经过40~50天的培养后,根据黑木耳出耳的生理和生态条件的要求,这阶段应以保湿为主,协调温、光、气等因素。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黑木耳种植方法和管理(黑木耳的室内层式栽培)(1)

1. 菌袋消毒,打洞增穴开洞前,套环袋的应把棉塞套环去掉,用橡皮筋捆扎袋口菌袋消毒可用0.2%高锰酸钾溶液或0.1%托布津擦洗袋面。卧式袋的在两侧袋面开割共8~10穴。吊挂袋的可三面增穴9~12穴。穴口宜窄不宜宽,过宽容易散失料内水分,且喷水后不易保住湿度,影响耳芽形成;原基分化过多,出耳密,耳片分化慢,朵形大小不整齐,也易引起污染和烂耳。穴窄则出耳密度适宜,朵形完整,耳片分化快。通常穴口以长1.5~2厘米为宜。穴与穴之间相距5~6厘米,布局呈"品"字形或并排形均可。

黑木耳种植方法和管理(黑木耳的室内层式栽培)(2)

2. 排放长耳,根据各种栽培器的特点,排放长耳有:(1)卧式袋栽:打洞增穴后顺序平放架床上。上面覆盖旧报纸,喷水于纸上。纸张吸水性强、透气性好,能起到保湿作用。穴口上的胶布仍应保持,不要撕掉,因穴口耳基较大,长出木耳的朵形不美。新增穴出耳齐、朵形美。打洞后空气相对湿度以90%左右为宜,保湿条件差的耳房,四周宜用薄膜覆盖,向空间喷雾以增加湿度。一般开洞增穴10天左右耳芽出现,逐渐生长、发育成子实体。

黑木耳种植方法和管理(黑木耳的室内层式栽培)(3)

(2) 瓶栽:为防止瓶壁产生大量耳芽,或瓶口耳芽密集,不易开片,影响产量和质量。因此,应去掉菌瓶瓶口上的牛皮纸,用黑色塑料袋套住瓶壁,或用旧报纸包裹瓶壁。瓶子应卧放,防止积水。再在排放的瓶上面覆盖旧报纸,喷水于纸上,保持湿润。黑龙江省人防科研所等单位,为使定向出耳,采取了以下三种方法:

黑木耳种植方法和管理(黑木耳的室内层式栽培)(4)

①控光保湿法:将长满菌丝的瓶子,用木板遮住挡光,打开上层纸盖。在打有直径0.4厘米出耳眼的薄膜上,覆盖一块白布,每天喷水在白布上调节温度在20~25℃,隔10天左右,原基在薄膜盖眼上产生②石灰刺激法:菌丝长满瓶后,去掉覆盖物,自然风干6小时。用小刀轻轻挖掉瓶口表面的菌膜,呈"△"形,立即用毛刷抹上石灰一层,并将瓶子卧放在架床上,保湿培养。一般7天左右后,在抹石灰处均能产生耳基。但采用石灰刺激法定向出耳,子实体长出瓶口后,需大量补充水分,因石灰抹后较干燥。③墨线划框法:为了防止耳基过大过密,可用墨笔在瓶口盖膜上划"井"字墨框。线宽1~1.5厘米。墨线处不出耳芽,并可缩短生产周期5~7天。上述这些方法,各地栽培者均可试用。

黑木耳种植方法和管理(黑木耳的室内层式栽培)(5)

(3) 吊挂栽:开好洞口的栽培袋,即可拔掉棉塞,脱掉套环,并扎上纱绳。纱绳长18~20厘米,打结后扎于袋口上方,并采用"S"形吊钩,把袋子吊挂于室内架床上。每一架层上拉5条5~10号铁丝。2米长的铁丝可吊9~10袋。铁丝间的间距20厘米,袋与袋间距8~10厘米。耳房四周用薄膜围住,使之保湿长耳。3.科学管水黑木耳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需要较多的水分。当菌袋开洞增后,菌丝内部的生理变化处于整个生育过程的高峰耳房相对湿度,要求经常保持在85~95%。

黑木耳种植方法和管理(黑木耳的室内层式栽培)(6)

若低于80%,耳片生长迟缓,变薄,重量减轻,颜色不正;若超过95%,则易生杂菌,导致流耳。因此,要认真按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并根据耳片大小、吸水能力强弱和气候变化,灵活掌握喷水量。下面详细介绍四个不同阶段的科学管水方法:

黑木耳种植方法和管理(黑木耳的室内层式栽培)(7)

(1) 原基形成期:菌袋打洞增穴后,以保湿为主,保持穴口的菌料湿度,以免干燥板结。室内空间相对湿度以90%左右为宜。通风量不宜过大,一般不往菌袋的穴口上直接喷水,只可用0.7毫米孔径喷水片的喷雾器,在架床四周及空间进行喷雾。如果空间湿度过大或喷水于增穴口上,菌丝就会加速生长,形成一层白色菌皮,影响耳芽发育和出现,或者菌丝易胶质化,有时甚至出现耳基腐烂。因此不宜喷水于穴口上。正常情况下,打洞增穴后4~7天可见到幼小的粒状原基发生。黑木耳的室内层式栽培管理我们今天就说到这里了,谢谢大家的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