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是在哪里考试中了举人(你知道举人在如今是什么职务)(1)

俗话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自科举制度确立以来,无数寒门学子都希望通过读圣贤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在科举制度中设置了从秀才到举人再到进士这样的晋升门槛,能够从莘莘学子中鲤跃龙门的都毫无疑问是佼佼者。

而在《儒林外史》中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位疯魔的读书人——范进,他在得知自己中了举人之后居然一度发疯了。我们不禁要问,“举人”在今天是个什么职务呢?当我们对举人这个身份有所了解后就不难理解范进为什么会发疯了。如果范进把举人的位子给你,或许你更疯狂。

范进是在哪里考试中了举人(你知道举人在如今是什么职务)(2)

考中举人,享有特权

相比于秦汉时期广泛存在的贵族世袭官位的情况,隋唐时期产生并发展完善的科举制度则给予了广大底层民众阶层跃迁的机会和可能。为了出人头地,数不胜数的读书人皓首穷经,只为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科举制度下,一般的读书人无论出身如何,通过县里的童生试则可以成为秀才,秀才通过乡试则成为举人,而举人通过会试成为贡士,贡士一般不淘汰人,只是通过殿试来确定名次高低,也就是最后的进士名次。

范进是在哪里考试中了举人(你知道举人在如今是什么职务)(3)

由此可见,举人的身份高于秀才,却又低于进士,算是科举制度筛选出来的中等人才,那么举人会拥有哪些普通人没有的权力呢?要知道,古代人普遍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皇帝也希望通过科举制度来挑选人才当官处理政务,因此自然会在待遇上给予激励。

一般的读书人考中秀才就可以得到一部分特权,比如见到地方官只需要行学生礼,而不需要下跪,朝廷还会定期资助一些钱粮鼓励秀才继续参加科举考试。而举人除了有秀才的待遇以外,还享有不用缴纳税赋的权利。

范进是在哪里考试中了举人(你知道举人在如今是什么职务)(4)

在以农为本的古代社会中,朝廷的主要赋税来源就是田税和人头税,而成了举人的读书人则可以依法免交。这样一来,当地的豪强地主就会来巴结举人,把自己的土地划到举人的名下来减免赋税。范进中举不久后,当地的土财主登门拜访就是为了这一点。

也就是说,由于免除赋税这项特权,举人在地主老财们看来简直就是一位财神爷,对他巴结奉承都是在所难免的,而举人也可以从中获利,改变自己贫困的家境,像范进一样收下地主的礼物更被视为理所当然。

范进是在哪里考试中了举人(你知道举人在如今是什么职务)(5)

明清时期,可以做官

按照最初的科举制度设置来看,举人虽然握有比秀才更多的特权,但也只是相当于官员的后备力量,要再考上进士才能真正进入官场,当官办事。只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官员的等级品阶划分得越来越明细,而进士的录取名额却没有增加多少,像一些地方上的芝麻绿豆官也找不到足够的进士出任,这就给了举人们机会。

明清时期,举人们开始有了直接当官的资格。考中举人的士子当然可以继续向上冲击考进士,但如果在多次折戟后心灰意冷了,也可以放弃继续考试,参加由吏部主办的“大挑”,通过遴选后就可以直接当官了。

范进是在哪里考试中了举人(你知道举人在如今是什么职务)(6)

只不过,“大挑”原本就是为了弥补低层官员不够人手的情况,进士一般授予的官职品阶都比较高,大约七品起步,而举人能在“大挑”中得到的官职品阶则非常低,八九品已经算是比较好的官职了,更多的举人第一次分配得到的官职甚至没有品阶。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相比于科举考试是考读书人的真才实学,“大挑”则主要是看举人的容颜相貌,颜值高的更容易分配到好的官职。尽管如此,为了谋得一官半职,还是有很多举人对“大挑”趋之若鹜。

范进是在哪里考试中了举人(你知道举人在如今是什么职务)(7)

出路不佳,也有例外

通过“大挑”进入官场的举人,可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一方面,他们的官职和地位都比不上通关后当官的进士,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算是有了一官半职,比起无权无势的平民老百姓还是要强得多了。

这些举人能够担任的官职都是一些地方上的芝麻绿豆官,比如说地位比县太爷还低的管当地童生的教谕、管牢房囚犯的典狱等等。除了起点不高,他们当官以后的出路跟进士们相比也是望尘莫及。

范进是在哪里考试中了举人(你知道举人在如今是什么职务)(8)

进士在进入官场后,会得到自己的同榜好友、改卷老师的鼎力相助,七品官起步的他们优秀且幸运的话,往往能做到一二品的大员,时运不济的进士退休前再怎么样也能混到四五品。而举人则由于在官场上缺乏往往缺乏助力,能混到七品退休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了。

当然,正所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举人直接当官往往出路不佳的情况也不是绝对的。比如明朝的著名清官海瑞就是举人出身,最后也做到了两三品的位置。而被誉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的左宗棠也是举人出身,最后也身居高位,做出了一番事业。

范进是在哪里考试中了举人(你知道举人在如今是什么职务)(9)

这是因为,能进入官场的读书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算是“天子门生”,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相比于永世不能出头的普通人,成为举人的读书人无论是继续考取进士还是选择直接当官,都算是前途光明的。

小结

在科举制度下被挑选出来的举人,某种意义上已经拥有了平民百姓无法企及的资源和机会,相当于今天的高级储备人才,比一般意义上的普通公务员还要厉害得多。正因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潦倒半生的范进在得知自己中了举人之后直接发疯了。

范进是在哪里考试中了举人(你知道举人在如今是什么职务)(10)

话说回来,在巨大的名利诱惑之下,一般人一时之间克制不住自己是很正常的。而在科举制度盛行的一千多年间,既使得许多醉心名利的读书人逐渐迷失了自己,也不乏许多意志坚定的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出任高位,造福大众。可以说,用于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更像是一把双刃剑。

参考资料:《儒林外史》、《中国科举制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