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这位老太说的话,真能忽悠!

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中秋节又是我国的“团圆节”,在外工作的你,别忘了给父母打个电话送去问候。你不打的话,骗子可就先下手为强了,如今的骗子,尤其喜欢找老年人下手,据相关统计显示,在接受调查的电信诈骗受害者中,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了大多数!

在近年的诈骗案件中,投资理财、养老保健等诈骗名目,是老年人最易中招的案件类型,而冒充公检法、中奖等“传统”骗术,也仍有不少老人上当。

老人防骗的5大攻略来了(这五大骗术老人最容易上当)(1)

老年人容易上当的5种骗局

★中奖基本上是骗局

骗子冒充节目组打电话称“中奖了”,成为了幸运观众、或者老人在外捡到中奖,骗子会要求你先缴纳“个人所得税”“公证费”等,实际上就是骗钱!

案例

“奔跑吧兄弟”中奖?他被骗走5000元

60多岁的王先生,是“奔跑吧兄弟”节目的忠实粉丝,每一场节目他都没落下过。5月的一天,王先生收到一条“177”开头的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王先生仔细一看,短信内显示是“奔跑兄弟”中奖短信,这让王先生喜出望外,并直接点击短信附带的链接,并在页面上填写了个人信息。

填完提交后,一名自称“奔跑兄弟”的“客服人员”联系王先生,表示要拿奖品的话,要先交保险费和领奖手续费。欣喜若狂的王先生马上转账5000元给对方。“客服人员”收到钱后,让王先生再交一笔获奖税费,幸好在朋友的提醒下,王先生发现自己被骗,遂报警。

提醒:接到此类综艺节目中奖的短信或电话时,一定不要轻信对方,要先进行核实。特别是对方提及要先交钱的,基本上可以断定是诈骗。

★骗子冒充国家公务人员

骗子冒充“公检法”等国家工作人员,称受害人涉嫌犯罪,吓唬老人,为了证明清白,老人就会根据骗子提示,将自己账户的钱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接受调查,结果被骗。

案例

她为证明清白 被骗走3万元

70多岁的刘女士接到一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建设银行总行业务员”,并表示刘女士办理的信用卡已到达总行,让刘女士到银行领取卡片。刘女士表示自己没有办理信用卡,并怀疑个人信息遭泄露后,“业务员”热心地帮刘女士将电话转至“公安局”。

电话接通后,“民警”称刘女士涉嫌洗黑钱案,将要被通缉,并要求刘女士添加“办案民警”QQ。刘女士添加“办案民警”QQ后,“办案民警”就通过QQ发送网站给她,让她自行点击网站查询通缉令。刘女士看到自己的“通缉令”后,整个人都懵了。随后,“办案民警”让刘女士找一个安全的地方,且不能告诉任何人。于是,刘女士就到酒店开房。为了证明自己的资金合法,刘女士就按照“办案民警”的要求,将3万元存款转至指定的安全账户。转账完后,刘女士便离开酒店。

当晚,刘女士又接到“公安局队长”的来电,对方要求刘女士再次汇款。刘女士不堪压力,向家人提及此事,才发现被骗并报警。

提醒:此类诈骗中,骗子常会“恐吓”老人,击溃老人的心理防线。大家要记住,执法部门不会通过电话处理所谓的涉嫌犯罪等问题,接到这类电话时,不要惊慌失措,可拨打110核实并报警。

★养老金投资理财

投资理财是现在的热门话题,老人们也都希望自己手里的养老金能够增值,骗子就瞄准了老人的养老金,宣称自己的理财产品不仅安全,而且收益很好,并不时送一些小礼物获取老人的信任,待老人将养老金交给骗子之后,对方就人去楼空了。

案例

高息回报没到手 还被骗6万元

黄阿姨在路上认识了发传单的小李。此后,小李经常打电话给黄阿姨嘘寒问暖,两人慢慢成了忘年交。经小李介绍,黄阿姨给一家公司投资了将近6万元,公司承诺黄阿姨每个月可以得到1000元高息。两个月后,公司负责人卷钱失踪了,数十位和黄阿姨一样被骗的老人血本无归。

提醒:面对所谓的理财产品,老人要多家甄别,并与子女进行沟通,不要盲目相信陌生人所说的“高额回报”,且勿随意向陌生人转账汇款。

老人防骗的5大攻略来了(这五大骗术老人最容易上当)(2)

★养生保健

骗子以社会组织举办活动的名义打电话,邀请老人参加“免费体检”或“义诊”,然后让所谓“专家”在现场进行保健养生讲座,趁机高价推销各类保健药品。

案例

专家免费体检 推销昂贵“特效药”

76岁的陈大爷根据街头传单,来到某宾馆参加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免费体检”。经单独会诊,“专家”推荐了一种价格高昂的降血脂“特效药”,声称此药专供国家领导人。陈大爷遂花大笔钱购买了该药。陈大爷服用后却发现没有任何疗效,才知道是上当受骗了。

提醒:子女要常和老人沟通,如果确实需要购买保健品,也要通过正规药店等途径进行购买,以免上当受骗。

★虚假“便民”

骗子装作是燃气公司、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物业公司等员工,要为业主提供某种服务,收费时却没任何单据。

案例

不请自来 安装“报警器”索要“安装费”

于大妈家里突然来了两位自称是燃气公司的工作人员,为用户统一安装“防煤气泄漏报警器”。于大妈热情地将两人请进门。两人将一个白色的小盒子安装到厨房后向于大妈索要了350元“安装费”,但没开具发票。后于大妈拨打燃气公司电话确认,却被告知没有此事。

提醒:煤气、水、电、有线电视、电信等社会服务部门的相关活动,一般会经社区提前发布通知,或在社区管理人员的配合陪同下进行。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被骗?

投资理财知识缺乏

老年人群体是投资理财风险防范最弱的群体,投资理财知识缺乏,获取市场行情信息的渠道窄,再加之“耳根子软、爱贪便宜”,很容易陷入到许以重利回报的融资投资中去。而一些不法分子就是利用老年人的这些弱点,设下投资陷阱,引诱老年人上当受骗。

年纪越大反应判断能力降低

随着年纪增大,老年人的知识、信息结构明显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对社会中很多复杂的现象知之不多,知觉反应迟钝,轻信花言巧语,加之与社会接触较少,分析判断能力减弱,对花样日益翻新的骗术不易识别,易被歪门邪说所迷惑,便往往成为犯罪分子诈骗的目标。

物质、健康需求增大

部分老年人退休或下岗后经济状况不够稳定,常期望能有机会意外致富,因此容易上假广告和推销商的当,损失钱财。另外,随着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病痛增多,他们对晚年生活的不确定感以及对死亡的恐惧感会增强,这个时候,他们会特别迷信各种“神奇”的疗法,以求“不得病”,一些江湖骗子就利用部分老年人的心理,打着祛病强身、偏方有奇效等幌子进行欺骗。

与亲人缺乏沟通、联系

人到了晚年,就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怀,而一旦跟家人、亲戚的亲密联系不足,面对陌生人递过来的“关爱”橄榄枝,老年人很难去设防,要被欺骗很容易。在很多的保健产品诈骗中,骗子就对老人关怀备至,嘘寒问暖,最终诈骗时屡屡得手。

诈骗的形式越来越专业化

对老人进行诈骗的形式一直在变化,老龄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又较低,比较容易相信他人,对越来越专业的诈骗手段难以防范。

老人防骗的5大攻略来了(这五大骗术老人最容易上当)(3)

老年人怎么防范被骗?

1.平时要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板报、宣传栏等的防诈骗宣传,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法,提高警惕。

2.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谎言。凡是有人让你出钱的时候要多留个心眼儿,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送出去。

3.遇事要找人商量。当你无法辨别事实真相的时候,一定要打个电话问问子女,或者是告诉邻居街坊,让大家和你一起商量。

4.独自外出时,不要带贵重物品和首饰。

5.看见类似诈骗行为,要立即拨打110报警。

而作为儿女

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看到老人被骗的新闻

我们可能一边痛恨着骗子的行径

可能又一边觉得老人就是“太笨了”

但我们是不是有些地方也做得不够?

也许我们许久没打过电话回家

也许我们每次跟父母的通话时间都不长

父母打电话给自己,可能也会因为忙而挂掉

其实

多提醒父母几句

多帮他们进行防范

也许父母就不会被骗了呢?

甚至有时候我们的一通普通的电话

他们会高兴得像个孩子

请记得

父母不笨也不傻,他们只是老了而已

老人防骗的5大攻略来了(这五大骗术老人最容易上当)(4)

老人防骗的5大攻略来了(这五大骗术老人最容易上当)(5)

老人防骗的5大攻略来了(这五大骗术老人最容易上当)(6)

【策划】胡键 戎明昌

【监制】赵杨 罗彦军 张西陆

【主持人】赵杨

【文本】赵杨 麦小华 祁雷

【编导】张西陆 麦小华

【运营】赵杨 曾妮 尚黎阳

【摄像】王良珏 姚志豪 陈明记

【剪辑】姚志豪 梁文悦

【视效】陈明记 郑炜良 刘子葵 黄泽伟

【绘图】陈韦伶

【校对】吴荆子

老人防骗的5大攻略来了(这五大骗术老人最容易上当)(7)

【作者】 尚黎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南方号~深度~武松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