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北伐金国,他为此不但得罪了皇帝宋孝宗,还得罪了不少朝中权贵。

陆游一生际遇坎坷,始终得不到重用,他数次被贬官,一生起伏不定,他的仕途是悲剧的。

那么,陆游宁愿被罢官也要坚持北伐,其目的究竟是什么?要知道,陆游作为一个职业官僚,明哲保身,追求加官进爵才是他的“本职追求”。

为了理想牺牲自己,这种高成本低回报的事业,不符合职业官僚的职业本性。即便是陆游爱国,热血衷肠,恐怕并不足以保证他一生都为此奋斗。

陆游追求北伐金国的思想基础到底是什么呢?从他的一首诗中其实可以看出端倪,这首诗就是《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慷慨激昂的诗(陆游晚年写出豪迈悲壮的诗歌)(1)

北宋末年的老将宗泽,临死还在大呼“过河,过河,过河”,陆游晚年说自己“僵卧孤村不在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可谓与宗泽同气连声。

如果说年轻时的陆游说自己“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是因为血气方刚,年轻气盛,那么老年的陆游仍痴心不改,“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则明显是有一股气支撑着他的追求,这股气或许可以称为“信念”。

一个人平时可以装,但临死之际的话,往往不会有假,毕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陆游临终留给自己儿子的话是什么呢?“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慷慨激昂的诗(陆游晚年写出豪迈悲壮的诗歌)(2)

可以看到,北伐金国,恢复北方国土,是陆游一生贯彻始终的追求。这个追求没有因为年龄的变老而改变,也没有因为遭遇不幸而改变。

能让一个人保持这样的信念,背后必定有巨大的推力,要么是国仇,要么是家恨,那么,陆游始终追求北伐的推力是什么呢?

答案就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之中。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六十八岁,他早已不复当年的壮勇,但诗词中的豪气却并未减弱,开篇就说“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将大好河山的苍茫辽阔,用短短两句话体现的淋漓尽致。

诗的后半句则是陆游精神的核心,“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民”指的是金国控制下北方的汉人,“王师”指的自然是南宋的军队。

这句话的意思是很明白,北方沦陷区的百姓,日夜盼望着南方宋朝军队来解救自己啊。

陆游慷慨激昂的诗(陆游晚年写出豪迈悲壮的诗歌)(3)

如果说追求建功立业的北伐是功利的,那么的为了百姓而北伐则无疑是高尚的。

陆游这么写是有历史依据的,当年岳飞北伐原本很顺利,却被宋高宗强行召回,北方百姓便痛哭,认为自己失去了最后的被解救的机会。

后来南宋使者范成大出使北方,北方人看到南宋使者仍不免哭泣。

辛弃疾后来之所以坚持抗金,也是因为亲眼目睹了北方汉人悲惨的遭遇。

陆游一生追求北伐,其思想根源就在于“遗民泪尽胡尘里”,为此他不避权贵,不顾个人荣辱,矢志不渝,这就是陆游伟大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