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某音上看到一位讲茶的大姐姐,外表知性优雅。

在讲到红茶的关键工艺步骤之时,只见这位大姐姐徐徐道来:

红茶的关键性步骤,是“揉”;通过对红茶茶青叶的揉捻,使得细胞壁破损,茶青内部的汁液大量溢出,附着于茶青叶表面,然后经过发酵,形成了红茶独有的品质。

所以,红茶的制茶过程关键在“揉”。

红茶品鉴与冲泡(苗工说茶第一百九十九篇)(1)

红茶的揉捻

以上观点,对于“揉”的功效,分析的非常正确。

但是,把揉捻(揉切)定义为红茶制作的关键性步骤,确实有失偏颇。

从视频中能看的出来,起码这位大姐姐是非常认真背诵了文本的。

那么,红茶制作工艺中,最关键的步骤是什么?

在前文中,我给大家介绍过,应该是发酵。

为什么这么说,可能大家对于我的介绍还是心存疑虑的。

毕竟,我又不是茶学专业的科班出身。

那么,请让事实来说话。

作为一名理工科出身的工程师,讲求严谨。

我为了查清楚为何发酵是红茶的关键性制作步骤,专门查询了茶学专业的本科教材。

名为《制茶学》,第三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红茶品鉴与冲泡(苗工说茶第一百九十九篇)(2)

就是这本书

在红茶章节,关于发酵的介绍,教材中如此介绍:

“红茶发酵的实质,是鲜叶细胞组织受到损伤,确切说,主要是半透性液泡膜受到损伤,多酚类化合物得益于内源氧化酶类接触,引起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聚合作用,形成茶黄素、茶红素等有色物质。与此同时,偶联发生一系列内含物质的化学反应,从而形成红茶特有的香味物质。红茶发酵既不是微生物发酵,也不是单纯的化学氧化,而是依赖于鲜叶内源酶的酶促氧化作用。

发酵是制作红茶的关键过程,没有发酵就不能形成红茶的品质特征,发酵作用不正常,红茶品质就会下降。”

教材中的介绍,说清楚了红茶发酵的实质。

红茶发酵中的参与物质:多酚类化合物、内源氧化酶。

其中多酚类化合物是生化反应的主要参与物质,内源氧化酶是催化剂。

发生的反应,有主要两种:酶促氧化聚合作用,偶联反应。

生成物质有两个大类:

茶黄素、茶红素等有色物质——决定了茶汤的颜色与叶底的色泽;

红茶特有的香味物质——决定了红茶挥发性香气,一般是酸醛酚酯类物质。

红茶品鉴与冲泡(苗工说茶第一百九十九篇)(3)

武夷红茶的顶级作品——金骏眉

化学反应过程:既不是微生物发酵,也非单纯的氧化;属于酶促氧化作用。

进行总结:发酵是红茶制作的关键过程。

所以,通过对茶学专业本科教材的研读和理解,可以得知,这位某音上讲茶的大姐姐,说错了。

正确的表述应该是:红茶的制作工艺,关键步骤是发酵。

各位茶友,如何学茶?

不要只是被动的当一只耳朵,要思考,当讲茶的人讲述的内容与平时我们的认知不同之时,可以去查一些书籍资料,结合自己的思考,一定会拥有自己对茶叶的认知。

这就是学茶过程中加深理论和实践功力的过程。

生活处处皆学问。

苗工,结构设计工程师,对好茶有执念,故通过此公众号与各位茶友沟通交流。

茶友交流:苗工说茶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