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波叔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百家姓之范姓。

范姓,是我国的一个古老姓氏之一,主要源自祁姓和部分少数民族改姓。其得姓始祖为范武子(士会),他是帝尧的后代,春秋时期曾担任晋国上卿、正卿中军将之职,受封官于范邑,后世子孙以封邑“范”为姓,称范氏,尊士会为得姓始祖。

目前全国的范姓总人口数约有四百六十余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7%。范姓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姓氏,在全国的范围内主要集中于河南、安徽、山东三省,大约占范姓总人口的33%,其次分布于河北、江苏、四川、辽宁、黑龙江、山西,这六省的范姓又集中了29%。而河南省则是范姓第一大省,约占范姓总人口的17%。

据《中国人名大辞典》的收录记载,范姓历代名人228名,占总名人数的0.5%,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四十二位。以下波叔列举几位历史上的范姓名人:

范蠡,楚国宛地三户(今南阳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官至越国相国、上将军。范蠡是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的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文财神”,是为“南阳五圣”之一。其虽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文武双全 。早年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之后被拜为上大夫、相国,两人共同辅佐越国勾践。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成就霸业,被封为上将军,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后定居于宋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自号“陶朱公”。后世唐、宋两朝皆将范蠡配享武庙。

范姓和哪个姓氏有关系(盘点百家姓之范姓)(1)

范雎,魏国芮城(今山西省芮城县)人,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纵横家、军事谋略家、战略家、外交家,官至秦国宰相。范雎辅佐秦昭襄王上承秦孝公、商鞅变法图强之志,下开秦始皇、李斯统一帝业,是秦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名相。早期因为提出“远交近攻”之策而得到秦昭王赏识,拜为客卿,后又提出加强王权,亦被秦昭王采纳并拜其为相。范雎拜相之后先后推荐了许多贤才,又创修褒斜栈道,发展秦同巴蜀之间的往来交通,最终“使天下皆畏秦”。长平之战爆发后,范雎设计在外交上孤立赵国,防止各国合纵,两军对垒三年后,范雎又以反间计使赵国启用无实战能力的赵括代廉颇为将,助力长平,使得白起大破赵军。

范姓和哪个姓氏有关系(盘点百家姓之范姓)(2)

范增,居鄛人(今安徽桐城),秦朝末年著名谋士、政治家。范增是西楚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跟随项羽参加巨鹿之战、攻破关中,屡献奇谋,被项羽尊为“亚父”,后被封为历阳侯。鸿门宴上,曾力劝项羽除掉项羽以绝后患,但是未被采纳。后来项羽中了陈平的“反间计”,而疏远了范增,导致其辞官回乡并病死于途中。

范姓和哪个姓氏有关系(盘点百家姓之范姓)(3)

范增

范质,大名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威县 )人,五代后周时期至北宋初年宰相、政治家。范质出生于后梁时期,自幼好学,博学多闻,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五朝,赵匡胤代周建宋之后,拜相封鲁国公。范质曾主持编定后周的《显德刑律统类》,宋代第一部法典《宋刑统》直接来源于此法典。范质一生贯穿了整个五代时期,并且在数个朝代都担任过高官,可谓是史之罕见。

范宽,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宋代著名的绘画大师,与董源、李成并称“北宋三大家”。其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等。

范姓和哪个姓氏有关系(盘点百家姓之范姓)(4)

溪山旅行图

范仲淹,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早年因秉公直言而曾屡遭贬斥,宋夏战争爆发后,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的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对宋夏议和起到促进作用。后拜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范仲淹“文武兼备”“智谋过人” ,无论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后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在文学方面,范仲淹也有很高的成就,其在散文名篇《岳阳楼记》中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其著作主要收录于《范文正公文集》中传世。

范姓和哪个姓氏有关系(盘点百家姓之范姓)(5)

范仲淹

范文程,辽东沈阳人,清朝初期杰出的政治家、谋略家,官至议政大臣、封少保兼太子太保。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范文程深受皇太极信赖, 凡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他都有参与决策。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了,感谢您的观看,敬请期待下一期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