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谈一个社会上现在比较热门的词汇,叫杠精。做学问,有一个大忌就是不要穿凿,就是不要牵强附会。

历史上有个名人王安石,他虽然是一个比较知名,甚至可以说是比较伟大的政治家,但是他有个缺点,他做学问就爱穿凿。比如说,他就认为,波浪的波,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波在水面上,所以波就是水的皮,别人一觉果然是宰相有学问,遇到杠精了,谁?苏东坡。

古人笑岔了气是什么原因(是不是所有的杠精)(1)

苏东坡说要照您的说法,滑岂不就是水都骨了吗?你看一句话就把王安石怼回去了。

后来有一次王安石给人解释,笃信的笃,上面一个竹字头底下一个马,这个字的本意是什么?是马走得很慢,王安石就给大家解释,这个字怎么来的,以竹鞭马,拿竹棍打马,慢慢地走。苏东坡又跟他杠上了,就说以竹鞭马为笃,那以竹鞭犬,有何可笑?把王安石气的够呛。苏东坡这种杠法是对的,为什么?他合逻辑,能证明王安石的解释是不贴切的,是不合逻辑的。

古人笑岔了气是什么原因(是不是所有的杠精)(2)

当年我上学的时候,我也是有点杠头,有一次老师给我们解一个词,叫蛛丝马迹,那意思大家都懂,那种很细微的痕迹,老师就问同学,同学们什么是蛛丝,什么是马迹?

我们语文课本就说了,蜘蛛织网留下的丝,马走过路上的马蹄印,蛛丝马迹。刘老师就发挥我的杠精天赋了,你肯定不对,蜘蛛丝多细,马蹄子有点多粗,是不是?这俩能是一回事吗?你能说马迹是那也是细小的痕迹吗?老师一听了之后非常高兴,我觉得你的质疑是对的,给你个任务,明天你给大家讲讲蛛丝马迹怎么来的,今天你就查资料。

古人笑岔了气是什么原因(是不是所有的杠精)(3)

那个时候没有百度,刘老师真的泡在图书馆里了。第二天我找到答案了,给大家讲蛛丝马迹的马,不是指高头大马,是一种小虫子,它叫灶马,大概就这么大。他在过去在灶台上经常出现,他走过之后这个痕迹是很细微的,你看这个跟蛛丝是不是能对在一起。

所以说这种质疑精神,这种杠精我觉得作为老师,你是要允许的,甚至要鼓励的。什么杠精不支持了,他的杠法毫无逻辑性,那就不行了,关键看他这个质疑是不是具备逻辑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