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侃红楼111:忠言逆耳,花袭人进言;慈母关心,王夫人动容

贾宝玉被打后,先是在贾母房中处理,诊治上药后发现没有大碍,才抬回了怡红院。一时间人来人往的探望不止。直到掌灯时分,看着昏昏沉沉地睡去,才停歇了下来。

这时王夫人房中一个婆子过来传话,叫一个随便什么人过去回话。这里很有问题。

红楼梦里宝玉和袭人(袭人让贾宝玉搬家)(1)

首先,最了解贾宝玉情况的,当然是袭人,为什么不明着叫袭人,还是不想叫她。

其次,不管是什么人,就是谁去都可以。那么还不如叫婆子看完了回去汇报岂不简单?可见王夫人叫人意不在贾宝玉伤情。

最后,既然不叫最熟悉情况的袭人,她想叫谁?联系后文王夫人说她在怡红院有“眼耳神意”,可知想叫的当然就是“奸细”。

那么,王夫人的奸细是不是袭人呢?很多人认为就是。但其实并不是!

第一,袭人此时是贾母的人,王夫人不会用贾母的丫头当奸细,否则被贾母知道不像话。

第二,王夫人此时并不信任袭人、晴雯等。

第三,袭人的目的是给贾宝玉做妾,她绝不可能自甘堕落给王夫人做眼线,被瞧不起。

红楼梦里宝玉和袭人(袭人让贾宝玉搬家)(2)

贾宝玉的妾,也需要人品性格都适合才可以。别看王夫人想要知道贾宝玉的一切情况。但袭人若要事无巨细都告诉她,尤其涉及怡红院的秘密,王夫人不会让她给儿子做妾,将来再生儿育女。

袭人太知道如何在主子面前把握分寸,绝不可能做这种傻事。

所以,当她决定去见王夫人时,就只说自己能说的。除了汇报贾宝玉的情况,绝口不提其他人的问题。王夫人问她是否与贾环有关,袭人虽然早知道贾环告状,也说不知道。更是不提薛蟠,咬死了是蒋玉菡的事让贾宝玉被打。这是一个聪明丫头的立场!

王夫人虽然没从袭人口中听到想要的答案,但袭人的表现滴水不漏。贾宝玉在她照顾下也没问题。她对袭人还是满意的。

不过,袭人这次亲自来见王夫人,是有更重要的事要说。无论对她自己还是对贾宝玉,都刻不容缓。所以,当王夫人问话完毕后,袭人还是下定决心要与王夫人推心置腹。

红楼梦里宝玉和袭人(袭人让贾宝玉搬家)(3)

(第三十四回)袭人笑道:“太太别生气,我就说了。”王夫人道:“我有什么生气的,你只管说来。”袭人道:“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王夫人一闻此言,便合掌念声“阿弥陀佛”……

袭人的聪明就在于她始终明白主人的“痛点”。比方她被贾母看中,给了贾宝玉取代李嬷嬷。就因为贾母看中她恪尽职任,忠心耿耿。

贾母通过袭人伺候史湘云尽心尽力,看好她能伺候贾宝玉。这是袭人一步登天的机会。也是她要让贾母看到的自身素质。为此,她的努力远比别人多。

如今贾宝玉被打,王夫人心疼,袭人有话要说。本意就是想得到王夫人的信任。

王夫人要问贾宝玉情况,却没派人叫袭人,就是“不信任她”。袭人要如何取得王夫人的信任至关重要。

尤其贾宝玉搬进大观园,贾母的影响力不断降低,王夫人已经完全接管贾宝玉的人生。袭人想要再进一步,必须得到王夫人的信任。

不过,袭人太知道豪门之中,各房人之间的“隔阂”。她是贾母的人,王夫人不可能也不会全无顾忌的信任她。

红楼梦里宝玉和袭人(袭人让贾宝玉搬家)(4)

如何取信于王夫人是对袭人的考验。而这点,只通过任劳任怨和尽忠职守是不够的。那是她的本分,王夫人不会满意。

至于袭人为什么一定要取信于王夫人?原因也有两个。

第一,贾母将袭人和晴雯都给了贾宝玉。但她更属意晴雯给贾宝玉做妾。袭人不想办法没有出路。别看她已经与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第二,金钏儿之死给了袭人很大刺激。金钏儿是王夫人奴婢。袭人是贾母奴婢。贾宝玉被打的最主要罪名是“淫辱母婢”。如果一旦被长辈追究袭人与贾宝玉“偷试”,贾宝玉固然要挨打,袭人可就完了,金钏儿就是她的前车之鉴。

所以,袭人在贾宝玉被打后,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必须要为自己搏一个未来,也必须化解潜在的危机。王夫人是唯一靠山,贾母都不能助她。

所以,袭人来了,至于能否取信于王夫人,就看她自己的表现。

袭人一开口就展现了她的聪明。她说:“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

红楼梦里宝玉和袭人(袭人让贾宝玉搬家)(5)

啥意思?王夫人这边因为贾宝玉挨打,正处于矛盾之中。一方面心疼贾宝玉被打,一方面也懊悔、生气儿子不争气。

袭人说贾宝玉“该打”,按说不是她一个奴才应该说的话。但正因为如此,才更显出勇气。袭人平时做得再多,也不会让王夫人感动,都是她应该做的。但她冒着得罪王夫人的风险,说贾宝玉“该打”。在王夫人最矛盾的时刻,用大不敬的话说着最正确的道理,一下子就抓住了一个“慈母”矛盾的心。

王夫人何尝不知道贾宝玉该打,可她舍不得。如今袭人一个丫头也说贾宝玉“该打”,等于将王夫人拽到了理智的天平,让她产生心理共鸣,拉近了二者的关系。

什么是对贾宝玉好?不是言听计从,不是百般讨好,是真心地想让贾宝玉好。王夫人是如此想,如今袭人也如此想。岂不让她感动?

袭人真是一开口,就注定她赢了!

王夫人一听就叫“阿弥陀佛”,自然是说到了心坎里。她正有一肚子“委屈”要倾吐,就对着袭人说了一通“养孩子”的难处。也拿贾珠和贾宝玉对比,并非她不会教养,一味纵容。

王夫人有理由诉“苦”。她三个孩子一死一去,只剩下贾宝玉。可怜天下父母心,只有亲身经历王夫人的苦才能感同身受。

所以,对王夫人一定不要大言炎炎地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她的对与错,只因我们无法感同身受她曾经历的切肤之痛。

红楼梦里宝玉和袭人(袭人让贾宝玉搬家)(6)

她说:“若打坏了,将来我靠谁呢!”是当时所有妇人的悲剧。年纪老了丈夫靠不住,庶子靠不住,唯有亲生儿子才是依傍。

袭人陪着王夫人落了几行泪,她必须再继续对王夫人感情加码。

(第三十四回)袭人道:“……那一日那一时我不劝二爷,只是再劝不醒。偏生那些人又肯亲近他,也怨不得他这样,总是我们劝得倒不好了。今儿太太提起这话来,我还记挂着一件事,每要来回太太,讨太太个主意。只是我怕太太疑心,不但我的话白说了,且连葬身之地都没了。”

这是袭人在表功,证明自己确实尽职尽责,贾宝玉这次挨打主要是听不进去逆耳忠言。

王夫人虽然偏听偏信,袭人的努力和人品早看在眼里。袭人说得又是实情,重点不在表功,而在最后必须要说的话:“我还记挂着一件事,每要来回太太,讨太太个主意。”

袭人最了解怡红院的情况,又说得这么郑重,王夫人瞬间警觉了起来。

(第三十四回)袭人道:“我也没什么别的说。我只想着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教二爷搬出园外来就好了。”王夫人听了,吃一大惊,忙拉了袭人的手问道:“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

王夫人第一时间就觉得贾宝玉和谁“作怪了”,就是指有了“私情”。显然贾宝玉搬进大观园,王夫人不放心安排了眼线,也早都传递了类似的消息给她。王夫人是过来人。宝黛之间的问题,她比袭人早看出得多。

红楼梦里宝玉和袭人(袭人让贾宝玉搬家)(7)

袭人此时提出这件事,一来是唯有如此才能让王夫人真的重视她。毕竟她能想主人之想。是最关键的“投名状”。

二来,她白天亲耳听闻贾宝玉对林黛玉表白,当时就吓哭了。这件事在当时就是“丑祸和不才之事”。袭人越是贤德,就越需要在事情没有严重扩大之前,让长辈主子们有干预的准备,避免后面一发不可收拾。

在此要说一句公道话,袭人进言让贾宝玉搬出大观园的做法一点问题都没有。以她的身份,能冒险说出这番话,也是可钦可敬。因为这本不是她一个丫头应该承担的。

至于这番话对宝黛爱情的影响,不能本末倒置去理解。在当时,男女之情属于“私情”,违背伦理道德,必须要扼杀在摇篮中,否则将会身败名裂,影响极大。

袭人绝口不提宝黛,只说贾宝玉年纪大了,与林黛玉、薛宝钗群居不方便,也要防患于未然,是最合适的言辞,没有针对林黛玉。当然,对宝黛爱情的影响不可避免!

王夫人是成年人,心智远比袭人十几岁的小姑娘成熟。她对宝黛早有关注。一听就知道是二人的事被袭人发现了。

这传递出一个危险信号,宝黛二人的感情,已经到了掩盖不住的地步。那么,王夫人当然不能看着不管。

红楼梦里宝玉和袭人(袭人让贾宝玉搬家)(8)

但这不是袭人的责任。袭人只是在她的责任范围内,做了最正确的事。以当初的伦理规范,错的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

王夫人早看出宝黛不妥,不待见林黛玉,与袭人进言无关。

果然,袭人一番话说出,王夫人大为感动,甚至对袭人做出承诺:“你如今既说了这样的话,我就把他交给你了,好歹留心,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我自然不辜负你。”

袭人要得就是王夫人的承诺,有了这句话,她就可保无虞,也达成了这次进言的目的。卸下了肩上和心头的担子。

至于她要贾宝玉搬出大观园产生的日后影响,此时处置权已经落到了王夫人手里。那么,王夫人会如何处置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