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会客厅 今天‖

石鼓文,是先秦时期的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发现于唐初,共计十枚,高约三尺,径约二尺,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 ,共十首,计七百一十八字。内容最早被认为是记叙秦王出猎的场面,故又称“猎碣”。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1)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2)

宋代郑樵《石鼓音序》之后“石鼓秦物论”开始盛行,清末震钧断石鼓为秦文公时物,民国马衡断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断为秦襄公时物,今人刘星、刘牧则考证石鼓为秦始皇时代作品。石鼓刻石文字多残,北宋欧阳修录时存四百六十五字,明代范氏天一阁藏本仅四百六十二字,今之“马荐”鼓已一字无存。原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石鼓馆。

第一鼓首行“吾马”二字皆稍连石花;第二鼓第四行“氐鲜”二字剪裱时弃去,疑已泐损;第三鼓第四行“宫车”之“车”字末横右端泐连石花,而此橫划右方上下二处石花渐泐通;第三鼓第五行“弓寺射麋”之“麋”字中右“匕”部与石花泐连;第七鼓第四行“滔滔是 (有释为“”者,有释为“戠”者)”之“”字第二笔、第三笔皆损连及石花;第四鼓第五行“宣搏眚车”之“宣”字“宀”部左尚存小竖笔。后附拓元至元五年乙卯(1279)潘迪撰并书、茅亮刻之《石鼓文音训》。剪裱成册,卅三开,各页纵:27.8厘米;横:15.0厘米。

深入探索

石鼓文是唐代在陕西凤翔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内容为秦国国君游猎的十首四言诗,亦称“猎碣”。今中国考古界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代秦国的遗物。唐初陕西凤翔出土,北宋时司马池移其入凤翔府学,第六鼓非原石;北宋中期皇祐四年(1052)向传师访得第六鼓原石,惜上半已被截去。大观(1107—1110)年间由蔡京迁至汴京(今河南开封)辟雍,后迁入宫中稽古阁,以黄金填字,以示珍贵。金人破汴京,将石鼓与宣和殿的金石书画一同运至金中都城燕京。元初置之国子学;后置孔庙大成殿门内左右石壁下;如此一放六百余年。抗日战争初期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石鼓先后迁往上海、南京、四川峨眉等地。后西迁文物东归南京,国民政府当局将部分南迁文物迁往台湾,由于石鼓特重而且易损,所以没运走。解放初南迁的文物尚未启运北返之前,首先将石鼓全部运回北京故宫。原石今在北京故宫。

石鼓文的字体,上承西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石鼓文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其为“书家第一法则”。石鼓文对书坛的影响以清代最盛,如著名篆书家杨沂孙、吴昌硕就是主要得力于石鼓文而成自家风格。

十鼓通行次序为:一、(吾)车;二、汧殹;三、田车;四、銮车;五、酃雨;六、作原;七、而师;八、马荐;九、水;十、吴人。

世存字数最多、最好的拓本为明代大收藏家安国的十种石鼓文拓本,安氏亦因此颜其居曰“十鼓斋”。其中最佳者北宋拓三本,仿军兵三阵命名为《先锋》、《中权》、《后劲》而秘藏之。现在日本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2006年春,此三本曾同时来华参加上海博物馆的《中日书法珍品展》。石鼓文重刻极夥,精善者多从毁于火灾之“天一阁”范氏所藏北宋拓本出。翻者亦极易辨认,详见“相关评论”栏,兹不赘述。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3)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4)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5)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6)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7)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8)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9)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10)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11)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12)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13)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14)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15)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16)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17)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18)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19)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20)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21)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22)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23)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24)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25)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26)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27)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28)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29)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30)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31)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32)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33)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34)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35)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36)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37)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38)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39)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40)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41)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42)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43)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44)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45)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46)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47)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48)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49)

石鼓文译文(参考郭沫若<石鼓文研究>)

一、吾車既工,吾馬既同。吾車既好,吾馬既阜。

君子員獵,員獵員游。麀鹿速速,君子之求。

騂騂角弓,弓玆以寺。吾敺其特,其來趩趩。

[走 憲]2炱炱,即禦即時。麀鹿[走 朿]2,其來大次。

吾敺其樸,其來[之 賣]2,射其[豕 肩]蜀。

二、汧殹沔沔,烝彼淖淵。鰋鯉處之,君子漁之。

濿有小魚,其游散散。帛魚皪皪,其筵氐鮮。

黃帛其鯾,有鯆有[魚 帛]。其[立 月]孔庶。

臠之毚毚,汗汗博博。其魚維何,維鱮維鯉。

何以苞之,維楊及柳。

三、田車孔安,鋚勒馮馮。 既簡,左驂旛旛,右驂騝騝。

吾以躋于原,吾戎止垤。宮車其寫,秀工寺射。

麋豕孔庶,麀鹿雉兔。其原有紳,其 奔奔。

大 出亞 昊 執而勿射。

多庶轢轢,君子攸樂。

四、鑾車,賁[朿 次]真 。彤弓孔碩,彤矢 。

四馬其寫,六轡驁驁。徒馭孔庶,[广 虜 邑] 宣搏。

眚車載行,戎徒如章。原灦陰陽,趍趍 馬。

射之 ,[之 予] 如虎,獸鹿如 。

多賢,陳禽 ,吾獲允異。

五、 ,零雨 流。迄[水 甫 方]2盈渫濟。

君子即涉,涉馬 流。汧殹洎洎,淒淒 。

方舟 逮, 自[6],徒馭湯湯,維舟以行。

或陰或陽,极深以戶。濟于水一方。勿 止。

其奔其[吾 攵], 其事。

六、□□□猷作原作□□□道 我司□□□□□除帥彼陂□□□□[莽 早]為 里□□□微 攸 □□□栗柞棫其□□□椶[木 咎] 鳴□□□□□亞箬其華□□□為所游優□□□盩導[二 日]樹□□□[五 日]

□□□□而師弓矢孔庶□□□□□□以左驂□□滔滔是 □□□不具獲[尸 辛]復□□具[月 亏]來□□其寫小大具□□來樂天子來□嗣王始□古我來□

七、天□□彼□□□走[馬 齊]2馬 微微雉立心□其一□□□□□□□□ 之□□

八、吾水既清,吾道既平。吾□既止,嘉樹則里。

天子永寧,日維丙申。翌□□□,吾其旉道。

吾馬既陳,□□康康。駕□□□,左驂驁驁。

右驂[馬束矢],牝□□□。毋不□□□翰驪

□□□公謂大子,余及如□□,害不余及。

九、吳人[粦心]□,朝夕敬□。載西載北,勿奄勿代。

而初□□ 用□□□□□□□大祝□曾受其庸□□

[]寓逢中囿孔□□鹿□□吾□其□□□緟緟大□□□□□□求有□□□□□□□是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50)

吴昌硕节临石鼓文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51)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52)

十篇石鼓文全篇释文(石鼓文释文注音高清完全珍藏版)(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