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北约轰炸大使馆解密(北约轰炸中牺牲的记者邵云环)(1)

邵云环

1999年5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公然违反国际条例,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3名办公人员当场死亡,新华社女记者绍云环也在其中。这场无妄之灾,逝者已逝,生者则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之中。

邵云环与南斯拉夫的情缘

在南斯拉夫大使馆轰炸事件中牺牲的记者,名叫邵云环。作为一名新闻记者,邵云环深入战地一线,她与南斯拉夫也颇有渊源。

在新华社任职20年来,邵云环无数次亲自前往一线。1990年,南斯拉夫实行多党制,分裂成数个国家,众多国家矛盾不断,战事持续升级。

1999年北约轰炸大使馆解密(北约轰炸中牺牲的记者邵云环)(2)

1991年,克罗地亚战争爆发,邵云环前往战火纷飞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采访。

与此同时,从南斯拉夫分裂而来的马其顿、黑山共和国,也曾经有邵云环的身影。南斯拉夫的历史遗留问题众多,表面祥和一片,内部却危机重重。

邵云环亲身经历、亲眼目睹其中的纷争,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她对南斯拉夫的苦难感同身受,写下了众多有见解、贴合实际、有深度的稿件,将南斯拉夫的辉煌与挣扎展现在大众眼前。

多年来,邵云环经手无数与南斯拉夫相关的翻译、撰稿工作,也正因如此,她对那里的危险局势了如指掌。

1999年北约轰炸大使馆解密(北约轰炸中牺牲的记者邵云环)(3)

纵使如此,在面对危机重重的国际形势时,邵云环依旧毫不犹豫,前往南斯拉夫,冲在一线,为大众带来实时报道。

20世纪90年代末,苏联解体,南斯拉夫失去社会主义大国的庇护,内部形势更加复杂。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趁机入侵,各个国家、民族之间剑拔弩张,矛盾已经到达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在北约的主导下,科索沃与塞尔维亚关于主权、资源等问题纷争不断。北约对南斯拉夫的领土、资源垂涎已久,他们以此为借口,悍然发动对南斯拉夫的侵袭。

不久后,美国派遣大量轰炸机,于南斯拉夫上空盘旋。

1999年北约轰炸大使馆解密(北约轰炸中牺牲的记者邵云环)(4)

1999年3月,南斯拉夫紧张局势依旧没有得到缓和,中国政府获知此消息,开始准备撤侨工作。

为了保全性命,留在南斯拉夫的华人华侨开始紧急撤退。众人慌张不已之际,一群人镇定自若,从安全地带前往南斯拉夫,成为人群中的逆行者,新华社记者邵云环便是其中之一。

3月中旬,南斯拉夫联盟局势紧张,科索沃战争一触即发。新华社发布消息,希望派遣记者前往战地,收集第一手资料。邵云环已经负责南斯拉夫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经验。

1999年北约轰炸大使馆解密(北约轰炸中牺牲的记者邵云环)(5)

与此同时,她精通塞尔维亚语,擅长英语,在当地工作更加便捷。不论出于何种考虑,邵云环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正当新华社领导思考如何劝服邵云环前往战地时,她却主动请缨,要求前往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领导欣然同意,邵云环便开始了出行前的准备。

贝尔格莱德危机重重,得知邵云环主动请缨,同事们十分担忧。面对他们的紧张,邵云环只是淡淡地说道:“没什么,大不了一条命!”

在和平的大环境中,总有地区纷争不断,如邵云环般的一线记者,本着对事实负责的原则,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1999年北约轰炸大使馆解密(北约轰炸中牺牲的记者邵云环)(6)

“你去那里条件艰苦,工作危险,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领导提醒道。

同事和领导们永远忘不掉那个临行之前意气风发的邵云环,她说道:“我不怕,我有在波黑战争前线采访的经验,我会很好地完成任务,一定不辜负新华社对我的期望!”

“等你凯旋”,这是同事们对邵云环的祝愿,没有人想到,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成为了最后的决别词。此去贝尔格莱德,邵云环便再也没有归来……

异国的无妄之灾

战地记者没有枪支弹药,手中的笔就是他们的武器。来到南斯拉夫,邵云环果真不负众望,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她为国内带来了大量的一线资料。

3月24日,北约发起轰炸,邵云环传回了第一篇战地实时报道——《悲壮的贝尔格莱德》:其中写了这么一段话:

“春天本是一年中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春天来了,可是谁的心里都明白,战争已经逼近这个热爱和平的国家。”

1999年北约轰炸大使馆解密(北约轰炸中牺牲的记者邵云环)(7)

贝尔格莱德

这座战争中满目疮痍的城市,在邵云环的笔下愈加清晰。

这篇通讯一经发布,便被新闻界奉作榜样,国内报纸开始大量刊登,国外媒体不时引用,热度居高不下。穿行于战火中,作为一名女性,邵云环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3月26日,按照原定计划,邵云环将前往联盟大厦采访南斯拉夫联盟副总理利利奇。她刚刚进入大厦,防空警报随即响起。

联盟大厦是北约重点轰炸的目标,邵云环不禁犹豫起来,利利奇是否会冒着生命危险,接受自己的采访?

深思熟虑后,邵云环认为此次见面预约不易,还是决定采访利利奇。她随着防空警报的声音前往大厦内部,发现利利奇依旧在原地等待。

1999年北约轰炸大使馆解密(北约轰炸中牺牲的记者邵云环)(8)

原来,工作人员为了自保全部前往地下室,利利奇为了遵守与邵云环的约定,果断拒绝了手下撤离的建议:“我们在这里采访,炸弹随时有可能掉下来打断我们的谈话。”

邵云环笑笑,并无畏惧之色,继续进行采访。

稿件发布后,邵云环称赞利利奇勇气可嘉,然而在轰炸前决不退缩的邵云环,又何尝不是勇气可嘉呢?

贝尔格莱德战火纷飞,邵云环依旧奔波在一线。4月27日,在《在血与火中所见所闻》中,邵云环说道:北约的700架飞机在上千次的轰炸中投下了6000吨炸药,南斯拉夫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000万人口深受其害。

1999年北约轰炸大使馆解密(北约轰炸中牺牲的记者邵云环)(9)

“可是,北约在解释这些血淋淋的事件时,往往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偏离了军事目标或不可避免的失误”从邵云环的文字中,世界人民感受到了深深的绝望。

5月,北约的轰炸持续进行着,贝尔格莱德整个供电系统全面崩溃,众人恐惧不已,邵云环依旧镇定自若。她所表现的勇气,为男子所不能及。

纵使从事战地报道多年,她还是被南斯拉夫经历的痛楚深深震撼。自从前往贝尔格莱德,邵云环整日埋头工作,直至凌晨两三点。

从业20多年,邵云环最害怕的,便是稿件无法及时传回国内,失去时效性。尽心尽力还原真相的邵云环并没有想到,意外正悄然发生……

5月7日晚,北约再次出动飞机,向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投下了5枚导弹。令人悲痛的是,邵云环正在大使馆中工作。

1999年北约轰炸大使馆解密(北约轰炸中牺牲的记者邵云环)(10)

第一枚导弹,直接瞄准了工作人员的宿舍;

第二枚导弹,落在大使馆的办公室、会议室;

第三枚、第四枚、第五枚导弹,分别轰炸了客房、地下室、大使馆官邸。

美国人显然有备而来,整座大使馆瓦砾飞溅,无一场所能幸免。直至遇难前的最后一刻,邵云环还坐在办公桌前,整理刚刚从尼什采访得来的素材。

新华社新闻编辑部郑坚说:“根据现场情况分析,使馆被轰炸时她仍在紧张工作并准备向总社发稿。”

救援人员匆匆赶到,看到的便是一副血肉模糊的画面:邵云环已经没有呼吸。

1999年北约轰炸大使馆解密(北约轰炸中牺牲的记者邵云环)(11)

毫无生气的邵云环还身穿外出采访的衣服,她的办公室一片狼藉,鼠标、键盘全部被毁,只剩下一本《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汉语词典》,上面布满了灰尘。

遗憾的是,这本词典,再也无法见到它的主人。

邵云环遇难的消息传回国内,同事们悲痛欲绝。郑坚紧急飞往贝尔格莱德,看到了被轰炸的大使馆。

第一枚从顶楼下坠的导弹,直接将邵云环与丈夫所在的宿舍炸开了一个大洞,邵云环的床早已经被炸得粉碎。

“如果当时她在睡觉,我们可能连她人都见不到了”,说到这,同事们失声痛哭起来……

1999年北约轰炸大使馆解密(北约轰炸中牺牲的记者邵云环)(12)

纵使邵云环避免了粉身碎骨的结局,她的身体也在战争中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同事赶往邵云环遗体停放地陆军医院,甚至认不出眼前人就是十几年来相互陪伴的同事邵云环。

贝尔格莱德战火依旧,物资紧缺,同事们想方设法为邵云环寻找衣物,送她最后一程。邵云环生前最喜欢的颜色便是绿色,郑坚等人跑遍了各个地区,终于找到了一套绿色的西装。

1990年,前往贝尔格莱德搜集战报时,邵云环穿的便是这种西装。而今再着西装,也算善始善终。

邵云环为和平牺牲,是中国的英雄。她离世的消息传回国内后,国家领导亲自前往新华社吊唁邵云环同志。

与此同时,国家授予在轰炸中牺牲的邵云环、许杏虎、朱颖,“革命烈士”与“人民的好记者”的光荣称号。

1999年北约轰炸大使馆解密(北约轰炸中牺牲的记者邵云环)(13)

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邵云环离世后,最痛苦的莫过于她的家人。整个大使馆中最后一个知道邵云环消息的,便是她的丈夫曹荣飞。

曹荣飞是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一等秘书,轰炸发生时,他也在大使馆内部。飞溅的残骸击中了曹荣飞的眼睛,他受了严重的外伤,左眼失明,右眼仅仅能看到一米范围之内的事物。

爆炸发生得太过迅速,曹荣飞甚至来不及反应,也失去了与妻子邵云环的联系。众人担心曹荣飞为邵云环哭泣加重病情,便隐瞒了她已经遇难的事实。

1999年北约轰炸大使馆解密(北约轰炸中牺牲的记者邵云环)(14)

曹荣飞与邵云环

伤情好转后,曹荣飞问的第一句话便是:“为什么她没有来看我?”

众人搪塞过去,曹荣飞依旧呢喃着,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曹云飞的病情逐渐好转。

不久后,他左眼视力恢复到0.1,右眼视力0.3,医生为其拆除纱布,他终于能够看到久违的世界。如今曹荣飞的病情已经稳定,新华社的领导们思虑再三,还是决定将真相和盘托出。

6月3日下午4时,新华社副社长张宝顺走进了曹荣飞的病房。经历过生死的曹荣飞已经从震惊中缓过来,他刚刚修理了头发,干干净净地坐在病床上,身上、脸上依旧有爆炸遗留的伤痕。

张宝顺观察曹荣飞良久,认为他的精神状况极好,身体状况也可以承受,遂走上前,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

1999年北约轰炸大使馆解密(北约轰炸中牺牲的记者邵云环)(15)

曹荣飞(前排中间)

“我代表新华社党组和近万名职工向你表示慰问。你已经经受住了生与死的考验,经受住了医疗抢救的考验。你是英雄,我们要向你学习。”张宝顺如是说。

他犹豫良久,继续开口说道:“今天,希望你再坚强些。我们的好记者、你的好妻子邵云环同志,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大使馆中牺牲了。”

此时距离邵云环牺牲,已经过去了整整20几天的时间。作为最亲近的枕边人,曹荣飞得知妻子牺牲的那一刻,几乎万念俱灰。为了不在领导面前失态,他紧攥着双手,强忍着眼泪。

望着曹荣飞悲痛的表情,领导们也十分难过。中联部副部长蔡武拉着他的手说道:“你心里难受,就大声哭出来吧。”

听到众人的安慰,曹荣飞再也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他声嘶力竭地喊着,在场的人都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

1999年北约轰炸大使馆解密(北约轰炸中牺牲的记者邵云环)(16)

邵云环同志已经牺牲了20多天,纵使众人不断消化,却依旧无法摆脱伤痛。邵云环的离开,是中国新闻界的损失。

良久,曹荣飞平静下来,小声地说道:“我早有预感,我早有预感……”

他整理心情,对领导们说:“我感谢党,感谢全国人民,感谢党和国家给予邵云环这么高的评价和荣誉,感谢对我的关心。”

新华社同志告诉曹荣飞,他与邵云环的孩子曹磊已经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

与此同时,已经等在门外多时的曹磊推门而入,见到父亲的那一刻,曹磊扑进他的怀里,父子二人抱头痛哭。

1999年北约轰炸大使馆解密(北约轰炸中牺牲的记者邵云环)(17)

邵云环牺牲时,曹磊被困国外,无法及时赶到。惊闻噩耗,他始终不愿相信,母亲已经离自己远去。

曹磊的脑海中反复回放着,母亲前往贝尔格莱德前一家人出游的场景,母亲微笑着挖荠菜……那一次相聚,竟然是一家人的永别。

随着时间的流逝,曹磊内心的伤痛逐渐被抚平,他振作精神,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塞尔维亚语,继承母亲作为一名战地记者的遗愿。

曹磊说:“我会永远像母亲生前希望的那样,诚恳做人、光明磊落。”

邵云环牺牲后,曹磊真正成长起来。他意识到了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立下了报国之愿。邵云环生前最放心不下的便是自己的儿子,如今曹磊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九泉之下她亦能安息。

1999年北约轰炸大使馆解密(北约轰炸中牺牲的记者邵云环)(18)

多年来,曹荣飞未曾有一刻停止思念自己的妻子。他没有再婚,也从未允许妻子的遗物手表离开自己身旁片刻。

“邵云环没有离开我们,她又和以前一样,出长差去了,我相信,她一定能听到来自世界不同角落,有关和平和正义的声音的。”曹荣飞如是说。

英雄邵云环虽离世,其精神却永远流传。她为世界和平发出的呐喊,她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她向世界人民传递的爱意,从不会随着肉体的离去而消弭。

爱神永远不会离开,胸中有大爱的邵云环,正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守护中国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