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起来需要动力驱动,现代车的动力来自汽油,而古代的车,一般都是借助动物的外力,而“车马”一词,又侧面阐述了古代一般靠马来拉车。有句古话“没有无马的车,也没有无车的马”。

咏马诗十首(古代车马)(1)

已出土的最早是商代晚期的。车型为双轮、独辀,连接两个轮子的横杠叫“轴”,马拉车就是将车的轭承于马的颈部,图上有两个轭,就是驾驶两匹马,商车一般驾驶两匹马的车,也有驾四匹马的,但少见。其车体轻便,车速较快,从而车上若干关键部位如轭、踵等部位一定要重点加固,不容忽视。另外,人们对自己的所有物总有一颗装扮的心,为了装饰车,铜䡇、铜锡等物相继出现。

那么,古代车马到底是如何发展的呢?

车马的历史

中国古车的性能在世界上曾长期领先。李约瑟的《中国与西方在科学史上的交往》一文,认为自公元1世纪至18世纪,由中国外传的二十六项重要发明中,第十一项就是驾车的挽具。不过他是就依据纪元后的情况立论,其实早在纪元前的数千年中,中国古车已经奠定了这方面的优势。

原始时代搬重物时时常在地上拖,进而发明了拉东西的撬。后来在撬前部增加滚动装置(滚轮),然后车就出现了。1492年哥伦布登上新大陆之前,那里一直没有车。印第安人行军的时候,辎重一般是由妇女背扛。

我国古代的车传说中是由夏代的奚仲创造的,然而传说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是考古上已经证明夏代是有车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12区之相当夏代(二里头三期)的地面上曾发现双轮车的辙痕,在当时不仅有车,而且已经出现战车,一个战车上配备车左,车右、御手等三名甲士,组成一个战斗单位。由此可见,夏代的战车兵已有明确分工,车站战术已经规范化,而当时,西方古车连拉车的牲畜的呼吸问题还没有解决。

我国古代马车在系驾方面采用过轭靷式、胸带式和鞍套式三种方法,其使用时间约为商周至秦,汉至宋以及元以后这三个时期。它们都是我国独立的发明创造,都是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的突破性进展。

车马文物

咏马诗十首(古代车马)(2)

汉画像石车马图拓片

咏马诗十首(古代车马)(3)

铜车马仪仗俑队,汉代,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

展品中,规模壮观,造型精美的铜车马仪仗俑队尤为引人注目,主车舆车通长36厘米,马高40厘米,奴婢俑高19.5-24厘米。铜车马出行仪仗,由三十八匹铜马、一头铜牛、一辆斧车、四辆轺车、三辆辇车、二辆小车,三辆大车、一辆牛车、十七个手持矛戟的武士俑和二十八个奴婢俑组成。显示出汉代群体铜雕的杰出成就。

咏马诗十首(古代车马)(4)

资阳市兰家坡墓出土铜车马

咏马诗十首(古代车马)(5)

赵简子车马坑

车马其他作用

古代车马就只有交通工具这一个作用吗?它还有其他什么神秘的作用?

咏马诗十首(古代车马)(6)

铜车马坑试祭祀坑,两件铜车马是祭祀皇天上帝时献给神明的礼物,理据有四:

1.从秦襄公到秦始皇,秦人传承者悠久的包括用车马祭天传统

2.铜车马坑是一个密闭系统,跟秦陵地宫毫无联系,铜车马为秦始皇灵魂乘用说是没有根据的,铜车马坑有巨星祭天“禋祀”的焚烧痕迹

3.铜车马一、二号车形制虽有差异,但其处于同一规格等级,将其性质分别定为“兵车”和“安车”显然不妥。

4.秦始皇陵丽山是为沟通天人而建筑,丽山陵与骊山主峰则组成天门;铜车马坑位于丽山园内城西门里,对应天官西宫;咸池,即五帝车舍,北斗七星为帝车;铜车马是秦人献给天的帝车。

咏马诗十首(古代车马)(7)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475225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