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一个城市的简称不会和其他城市雷同,比如江苏南京简称宁,广西南宁简称为邕,浙江宁波简称为甬。不过凡事总有例外,确实存在两个城市简称为同一字的情况,而且还在一个省,这就是荆州和荆门。
荆州市位于湖北省的中南部,地势平坦,万里长江穿荆州全境,气势雄浑。荆州南接湖南省,北与宜昌市、荆州门、潜江市、仙桃市、武汉市(蔡甸区)、咸宁市接壤,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荆门市位于荆州市正北方向,与宜昌市、襄阳市、随州市、孝感市、天门市、潜江市、荆州市接壤,面积约1.24万平方公里。
对于荆州的知名度,大家都是很熟悉的,有人说“一部荆州史,半部三国志。”围绕着荆州(江陵),曹操、刘备、孙权联袂上演了一出出历史大戏,让人叹为观止。
相对于荆州,很多外地人可能对荆门并不熟悉,曾有人问湖北省既然有了荆州,为何还有一个荆门,二市合并岂不是更好?
荆州和荆门的面积都较大。荆州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辖二区二县四市(县级),荆门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辖二区一县二市(县级),就是掇刀区、东宝区、京山市、钟祥市、沙洋县。两市合并后的面积高达约2.6万平方公里,对于地处中东部人口稠密地区的地级行政区来说实在是太大了。而且,荆州有历史,荆门同样有悠久的历史。
荆门最早为楚国地盘,汉朝时隶属于南郡(治今荆州市主城区)。荆门最早设立行政区划是在东晋安帝隆安五年(公元401年),设了长宁郡和武宁郡。由于荆门与历史重镇荆州(江陵)距离非常近,所以荆门经常并入古代荆州的区划。南北朝西魏控制荆襄后,在荆门设置基州,隋朝撤销基州并入荆州,然后又设又撒。荆门这个地名出现在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设荆门县,隶属于江陵府。
之所以称为荆门,因其境内有荆门山,故名。荆门山名字的来源,是因为此处有东、西二山。二山对峙如一门,所以就叫荆门山。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荆门山的位置是有争议的,一说在荆门市,一说在今宜昌市代管的宜都市北部的长江两侧。
通过湖北省地图,我们可以看出,湖北省区域内有四大军事重镇,就是北边的襄阳,西南的宜昌,正南的荆州(江陵),东南的武汉。襄阳扼汉水之颈,而宜昌、荆州、武汉皆临长江。荆门位于四大重镇的相对中间位置,所以古人说荆门“扼长峡而连郢楚,充襄汉之藩墙,为四要之地。”唐朝末年,黄巢打算从江陵北上襄阳,唐军就屯于荆门阻止黄巢。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伏兵于荆门附近的山林中,大破黄巢军。
到了五代十国,长江中游出现了一个小国,这就是高季昌(高季兴)建立的荆南国。荆南面积非常小,最大时只有三州十七县,是五代十国中最小的国家。荆南的国都定在江陵,往北不远就是荆门,荆南国设立荆门军。
荆南夹在中原的五代、西边的蜀国(前蜀、后蜀),南边的马楚,东边的吴国(以及南唐),处四战之地,战略回旋余地反而较大。
由于周边几个大国都不会轻易吞并荆南以改变四大国的对峙格局,荆南形势较为安定。在周边大国中,荆南是主要臣服于中原五代的,向北出了荆门军不远就是五代在南方的重镇襄阳。一旦荆南遇到敌军进攻,荆门介于江陵与襄阳之间的战略地位就突显出来。虽然荆门军很快就撤销了,但宋朝又恢复了。洛阳、南阳、襄阳、江陵一线,可以视为宋朝统治南方的中轴线,于东可顺江去武昌、江东,于南可溯湘江入湘粤,于西可逆水上至巴蜀。所以,北宋的荆门军介于襄阳与江陵之间,战略意义之重大是不言而喻的。南宋更不用说了,北线已在襄阳城北不远,襄阳之于南宋太重要了,而要守住襄阳,就离不开从江陵至荆门一线的各种支援。
荆门在元朝设府,后降为荆门州。明朝初年的荆门隶属于荆州府,但到了明世宗嘉靖十一年(公元),荆门又改隶承天府。承天府是嘉靖帝的家乡,即位后升为承天府,治今钟祥(隶属于荆门市)。
就GDP来说,湖北省呈明显的“三足鼎立”格局。省会武汉最强,约1.6万亿元,第二名的襄阳约4800亿元,第三名的宜昌约4460亿元。就地理来说,荆门正好夹在三座城市之间,前景是非常看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