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图中二维码,观看系列访谈:庆祝农村改革40周年•三农大家谈↓↓↓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

50年来,他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践行了他“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宗旨,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生产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先后荣获国家发明特等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20多项国际国内奖励,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

第三代杂交稻基本研究成功,对转基因要慎重

关于第三代杂交水稻的有关情况,袁隆平介绍说,第三代杂交稻基本研究成功。第一代杂交稻1973年研究成功,叫三系法。从1976年开始试产推广,三系法杂交稻优点是稳定。两系法杂交稻在1995年开始在生产上应用,它的主要优点是配组自由,优良组合的机率比较高。目前超级稻的品种多半是两系法。但是三系法有优点也有缺点,两系法有优点也有缺点。三系法的缺点在于配组的时候受到恢保关系的制约,它也有恢复基因、保持基因,因此选择优良组合的机率比较低,难度很大。两系法配组自由,但是它受气候、气温影响,遇到异常的气候、异常的天气,两系法就会失败。第三代杂交稻兼有第一代的优点和第二代的优点,克服了三系法的缺点,也克服了两系法的缺点,目前有两种非常好的组合。

袁隆平还介绍说,第三代杂交水稻是采用分子技术,而不是转基因技术,培育的产品。对于转基因不能一概而论,我们要谨慎,但是不能绝对化。

袁隆平还对超级稻项目提出了希望。超级稻项目对提高育种水平,鼓励育种家的积极性,起了很大的作用。起初,超级稻是三个时期,第一期是1996年到2000年,指标是700公斤,第二期是2001年到2005年,指标是800公斤,第三期是指标900公斤。2013年,第四期超级稻立项,第二年就实现了1000公斤。袁隆平希望,农业部进一步再立项,向1100公斤、1200公斤,16吨、17吨,18吨目标发起挑战,调动育种家农民的积极性。

三系杂交稻是什么(第三代杂交稻基本研究成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