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黄石市发展的一直很好,被称为“黄老二”,连湖北省的车牌号也是根据城市的强弱来分配的。比如鄂A是武汉的车牌,鄂B是黄石的车牌,鄂C是十堰的车牌,鄂D是荆州的车牌,鄂E则是宜昌的车牌,鄂F则是襄阳的车牌。然而,正所谓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进入新世纪以后,昔日的黄老二逐渐被昔日的老五宜昌取代。到如今,湖北省的经济发展按GDP排序,武汉是第一,2020年GDP一万多亿,第二是襄阳,GDP是四千六百多亿,第三名是宜昌,GDP是四千二百多亿。黄石2020的GDP则是一千多亿,连昔日的老三荆州、老四十堰都不如了,因为荆州、十堰2020年的GDP分别都过了两千亿。那么,黄石为什么如今掉队了呢?

襄阳十大奇案(昔日的黄石黄老二)(1)

黄石是近代早期开发的工业城市,黄石的资源也很丰富,是华中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黄石的矿产有金、铜、钴、锶、铁、煤、石灰石等。大冶铁矿闻名中外,正是因为丰富的矿产,使黄石成为主要以矿产加工为主的城市,形成了以矿产开发、加工、销售的整个产业链条,使黄石有了“青铜故里”、“钢铁摇篮”、“水泥故乡”等称呼,靠着天然的矿产开发、加工,使黄石的经济有了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然而,资源的开发是越开发越少,黄石面临着资源的枯竭,进入新世纪以后,经济发展的转型没有及时跟上步伐,导致了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目前,类似于黄石这样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不在少数,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措施,相信黄石只要抓住了机遇,一定会重振昔日的辉煌!

襄阳十大奇案(昔日的黄石黄老二)(2)

那么,宜昌和襄阳是如何超越黄石的呢?对宜昌来说,宜昌有一半也是依靠资源发展起来的。比如国家在宜昌投资数千亿修建葛洲坝、三峡大坝,对宜昌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宜昌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工业,使全市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襄阳则是在二汽基地进入襄阳以后,建成了以乘用车生产及零配件加工一整套的汽车产业链条,并以汽车工业为依托,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医药化工、食品加工等几大产业,使襄阳的经济有了质的飞跃!

襄阳十大奇案(昔日的黄石黄老二)(3)

十四五,湖北省提出“一主两翼”战略,一主就是武汉,两翼分别是襄阳和宜昌,黄石在武汉城市圈内,背靠大树好乘凉,在武汉的引领下,黄石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