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而后工。意思是文人骚客,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

就像曹雪芹,前半生生活优渥,而后陷入困顿,从此“十年辛苦不寻常”,写出了让人叹为观止的《红楼梦》。

读了儒林外史你明白了什么(奇书儒林外史这7句箴言)(1)

就像吴敬梓,他本出身世家望族,他的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就有6名进士,他的父亲是康熙年间的拔贡。

遗憾的是,就在吴敬梓考取秀才那一年,他的父亲去世。此后的日子,因为不善于治理生计,吴敬梓度过一段挥霍浪子的生活,直到千金散尽,他开始陷入困顿。

在后来参加科举考试时,吴敬梓的文章被斥责是“文章大好人大怪”——翻译成白话,大约就是“不说人话,总喜欢说些奇情怪状”。

吴敬梓非常愤懑,于是离开故土,靠着卖文和朋友的接济为生,就在这种困顿窘迫中,吴敬梓写出了《儒林外史》。

读了儒林外史你明白了什么(奇书儒林外史这7句箴言)(2)

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自己切身经历过,而后经过审视,用嬉笑怒骂的笔触描写出来,这叫“讽刺”;如果自己并没有经历,而只是人云亦云,为了骂而骂,那就叫——“键盘侠”。

在《儒林外史》中,吴敬梓写了很多戏谑荒诞的故事,但在这些故事背后,又隐藏着人性中的晦涩,尤其是这7句经典名言,读懂之后,就会明白什么叫“人情练达”。

也有人说,读懂之后,会感觉人生豁然开朗,再不会被人当傻子。

01

“人生世上,难得的是这碗现成饭。”

在第二回书中,周进一生执着于参加科考,但一直到了60岁,还是没有考中,他自己的学生都已经考中了秀才,他却依旧身为白衣。

这时候,金有馀来劝他,就说了这句话:“这读书求功名的事,料想也是难了。人生在世,难得的是这碗现成饭。”

听到劝说后,半生沉沦落魄的周进,终于答应金有馀,到省城做了一个记账人。

读了儒林外史你明白了什么(奇书儒林外史这7句箴言)(3)

在书中,两人的名字就很有意味:周进,周而复始,毫无寸进。金有馀,有多余出来的金子,生活至少是有保障的。也就是这样的人,才能说出“这碗现成饭”这样的话。

《论语》里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孔子看来,是在躬身践行的基础上,如果还有余力,再去修习学问。

这是一个次第问题,孔子讲的“孝、悌、仁、爱”,都不是高深的理论,而是要践行的东西,当你做到了,那些理论,不学而会。

这跟《儒林外史》中这句“现成饭”的话极为相应,现有一碗现成饭吃着,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考量读书求功名的事。

读了儒林外史你明白了什么(奇书儒林外史这7句箴言)(4)

遗憾的是,很多人都弄反了。

02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日月流转,一切都是变化的,强弱、尊卑、高低、贵贱,都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会引申出很多名言警句,比如:得意时莫炫耀,失意时莫气馁。

其实这句话,说得更深的含义是:生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读了儒林外史你明白了什么(奇书儒林外史这7句箴言)(5)

很多时候,我们会陷入麻烦,是因为用静态的眼光来看待动态的问题。

以前听人感慨:我要是有100万就好了,那样就能解决掉所有的麻烦。

真是这样的吗?有了100万,就能解决掉你的问题?

其实未必。因为当你有了100万的时候,你会遭遇100万带来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不陷在问题之中,你只有跳出来,站在更高的地方,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之道。

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它在不断变化。所以想要生活得更好,你只有随它一起变化。

读了儒林外史你明白了什么(奇书儒林外史这7句箴言)(6)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是一句自我安慰,而是告诉你,要提前做好准备,不然在从“河东”变到“河西”的时候,你可能会掉进水里。

03

“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斗米恩,担米仇——你给别人一斗米,他可以用来活命,因此会感激你;但你给出一担米,他却会认为,你给的太少,为什么不能给更多?

这就是人性。

《论语》里有一条记录。

有人问孔子:老师啊,你说“以德报怨”,这事怎么样?

孔子听后,微微沉吟,只问了一句: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读了儒林外史你明白了什么(奇书儒林外史这7句箴言)(7)

你认为“以德报怨”会让自己显得很高尚,但这其实也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过多的(超过规格)给予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这个人又问:这该怎么办呢?

孔子回答了一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就是一个尺度的问题,该给一斗米的时候,千万不要给一石米。

04

使心用心,反害了自身。

《红楼梦》中,王熙凤杀伐决断,不让须眉,在她的治理下,荣国府一派欣欣向荣,但同时,王熙凤也做了一些“弄权铁监寺”这样的事,遗留祸端。

最终,家家败落,王熙凤最后死在狱中,书中给她的评语就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读了儒林外史你明白了什么(奇书儒林外史这7句箴言)(8)

这个评语,跟《儒林外史》中这句话的意思很接近。很多时候,我们花费技巧心思,以为天衣无缝,其实,却将自己深陷其中。

《庄子》里说:嗜欲深者天机浅。

一个人的欲望太过驳杂,甚至为了实现这些欲望而用尽机巧,这时,上天所给予的机运恰恰是稀少的。

所以,当你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只管去做,不要旁枝侧蔓,牵连不断,如此,诸事可成。

05

“家贫不是贫,路贫贫杀人。”

民间有一句俗语:穷家富路。在家乡故土的时候,即使穷困,也有骨肉亲人能够帮衬一下,但若是在路途之中,就要多准备资粮,以防有短缺。毕竟路途之中,即使想要求助,也很不方便。

读了儒林外史你明白了什么(奇书儒林外史这7句箴言)(9)

这句话的背后,其实是提前做好准备,不要让自己陷入到绝境之中。

《孙子兵法》里有一句很有名的话:陷之死地而后生。很多人都读错了,以为是让自己陷入绝境,然后就能激发出无限潜力。

马谡守街亭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最后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而街亭失守,也迫使诸葛亮来了一场“空城计”。

读了儒林外史你明白了什么(奇书儒林外史这7句箴言)(10)

《孙子兵法》本来是孙武献给吴王的兵书,这一段是一个问答——孙子说不要让自己陷入死地。

吴王问:万一不小心陷入了死地该怎么办?

孙子这才回答:如果真的陷入了死地,那就让士兵们吃饱饭,把兵器磨锋利,大家抱着必死的决心来冲击,如此,才有万分之一可能生还的机会。

所以,《儒林外史》里的这句话,扩展一下,就是做好准备, 不要让自己陷入窘迫之中。

06

“船载的金银,填不满烟花债。”

在《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中,陈木南迷恋烟尘女子聘娘,为了给聘娘治病,他不惜花费巨资,又是买人参等名贵药材,又是找人来看病。

对此,房东都有些看不过去,他劝说了这样一句话:“船载的金银,填不满烟花债”。

读了儒林外史你明白了什么(奇书儒林外史这7句箴言)(11)

这句话可以被解读成“那啥无情”,但更深刻一些的理解是——当你痴迷于某件事情的时候,就会深陷其中。

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一件事,每一个爱好,都是有成本的,你如果沉溺其中,就要为此付出很多。

付出没有问题,只是你要想清楚——你是否甘愿如此,以及,你真的想清楚了吗?

所谓“想清楚了”,就是如果事情没有按照你预期的方向发展,你能做的只是找一个没人的地方,狠狠扇自己耳光而不能怨天尤人。

07

“老不拘礼,病不拘礼。”

我们都听说过一个说法:言必信,行必果。这句话出现在《论语》中,但孔子当时说的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可见孔子是不赞成“言必信,行必果”的。

到了后世,孟子听懂了孔子的话,他就补充说:“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孔孟说的都是:你不必把自己限制住!其实你有很多选择。

读了儒林外史你明白了什么(奇书儒林外史这7句箴言)(12)

这就是“老不拘礼,病不拘礼”的含义——儒林之中,大家注重礼仪,但是,在一些情况下是可以不必拘泥于此的。

应机权变,才是获得幸福生活的妙招。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