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经典对战(咏春大战咏春相煎何太急)(1)

安泰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是海神波塞冬与地神盖娅所生。他力大无穷,无往不胜。因为他在战斗无力时,只要靠在大地上,就能从大地母亲那里汲取无穷的力量而继续作战,直至打败对手。敌人发现了他的秘密,诱使他离开地面,在空中杀死了他。

后来,人们把一旦脱离相应条件就失去某种能力的现象称为“安泰效应”。

如果如果用安泰形容一门功夫,那它的大地就应该是“以能打为标准”,而不应是“以是否正统为标准”。


正文共:1847 字 21 图

预计阅读时间: 5 分钟

资料取自网络,如有出入请留意告知


一、咏春战咏春?

咏春经典对战(咏春大战咏春相煎何太急)(2)



近日,一场传武内战在佛山打响,而冲突双方或同为叶问系咏春门人。

一队由“讲手王”黄淳梁门人香港猫带队,来自香港;

另一队则是“鬼脚灿”伍灿门人张亮领衔,来自佛山的壁华咏春。

香港猫比武视频如下,其他视频请查看本号的头条视频。


二、咏春有几种?

这次冲突是怎么发生的呢?

有人说是叶问系咏春内讧,也有人出来辟谣说叶问系咏春根本不承认壁华咏春是叶问门下。

那么叶问系咏春都有谁?什么是壁华咏春呢?

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先看看咏春的传承。

咏春经典对战(咏春大战咏春相煎何太急)(3)

有关咏春拳的最初起源,一直都是众说纷纭,甚至多达五种说法,玩君不再累述,只从严咏春之后开始梳理。

咏春经典对战(咏春大战咏春相煎何太急)(4)

严咏春将武功传于红船中人黄华宝之后、黄华宝传授给戏班好友梁二娣,梁二娣又将拳技传给鹤山县古劳乡人士梁赞

咏春经典对战(咏春大战咏春相煎何太急)(5)

梁赞将其毕生所学重新整理,在赞生堂内收徒授拳,能得其真传者,除其二子梁春及梁璧外,仅陈华顺一人。

咏春经典对战(咏春大战咏春相煎何太急)(6)

陈华顺,外号“找钱华”,其传人共有16人,而能得陈华顺之技者,有吴仲素、何汉侣、雷汝济、其子陈汝棉以及封门弟子叶问等,而能将咏春拳术一派推广者,首推叶问。

咏春经典对战(咏春大战咏春相煎何太急)(7)

叶问门下高徒辈出,有黄淳梁,梁相、骆耀、徐尚田、招允、卢文锦等,还有通过电影将中国功夫扬威世界的李小龙

咏春经典对战(咏春大战咏春相煎何太急)(8)

伍灿也是叶问弟子,1953年随叶问习咏春拳,1954年后为助教,居宿于馆内3年,勤练咏春拳所有技术,后开馆教人。

咏春经典对战(咏春大战咏春相煎何太急)(9)

目前已知的咏春流派里,大致分为4个流派“叶问系”、“姚才系”、“阮奇山系”、“张保系”,但他们的分支非常多,而且分支之下都各不相同。

咏春经典对战(咏春大战咏春相煎何太急)(10)

其中叶问宗支咏春分布于世界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分布最广、门人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咏春流派,伍灿咏春和壁华咏春就属于叶问系。

咏春经典对战(咏春大战咏春相煎何太急)(11)


三、冲突为哪般?

先普及一下壁华咏春和伍灿咏春的背景:

伍灿咏春,香港,创始人陈毅谦,其网站称陈毅谦师父在70年代初师从伍灿,习研和教授咏春拳近40年。

咏春经典对战(咏春大战咏春相煎何太急)(12)


壁华咏春,佛山,创始人潘其,其网站引用潘其师父自述:我于1968年幸得吾师(伍灿)收纳学习,1969年开始居于馆内,边学边帮吾师教同学,并在2010年于佛山南海成立壁华咏春拳社。

咏春经典对战(咏春大战咏春相煎何太急)(13)

对于潘其与伍灿的师徒关系,伍灿咏春却并不认同。

咏春经典对战(咏春大战咏春相煎何太急)(14)

他们在其官网发布了一条通告,声称潘其“並沒有得到先師正式傳授;祇是從旁觀察先師練習而側面學到拳技”,

同时“敬告各界武術同道,有關潘師傅、佛山壁華詠春及其門人以伍燦詠春之名作出所有言論、一慨與伍燦詠春夲門無關。”

通告全文如下:

咏春经典对战(咏春大战咏春相煎何太急)(15)


所以,咏春清理门户也好,壁华咏春为自己正名也罢,这次争斗都应该算是咏春内战。


三、为何争正统?

咏春经典对战(咏春大战咏春相煎何太急)(16)

为何现代搏击没人争正统?而传武对正统二字如此敏感呢?

玩君觉着,主要是因为二者的评价标准不同。

现代搏击没有派系,只有拳馆,拳馆好不好是以其培养的拳手能不能打为依据,只要拳手能在擂台上取胜,才不管他的教练是跟谁学的。

咏春经典对战(咏春大战咏春相煎何太急)(17)

而传统武术是不打擂台的,没有实战,该如何评判哪家更厉害呢?只能看谁的师承更正统,毕竟只有正统才能得到真传,跟着正统学,学到真功夫的概率应该会高一些。

咏春经典对战(咏春大战咏春相煎何太急)(18)

现代搏击的拳馆因拳手成绩好而闻名,传统武术的支系则主打祖师爷的招牌。这大概就是传武支系偏爱争正统的缘由吧!

咏春经典对战(咏春大战咏春相煎何太急)(19)


只可悲,知弊病根源,却实难改变。

唯叹息,同为传武人,相煎何太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