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豆瓣评分9.2的天道,其中精彩的要数五台山论道了。虽然那些文言文听不大懂,但一听就很厉害,听着很爽。爽完我们当然要回味一下那些文言文是啥意思了。首先就是丁元英用来敲开大师门的《悟》: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意思是:悟道的人不要信六道轮回,修行也不要非得取得真经。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都不是前生注定的。穿上袈裟也不是就清净了,身处红尘如何不染红尘,什么万物皆空都是痴人说梦罢了。很显然这是早早准备的激将法,于是大师就问丁元英:修行不取真经为啥还要修行呢?

天道去五台山论道(天道的五台山论道)(1)

丁元英回答道:“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

意思就是真经不是修来的,是靠悟来的。修行是从外在求,而压制内心欲望,其实这种求取也是一种欲望,一种执念。而悟是从内而外的,达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才是涅槃,才是大自在。

天道去五台山论道(天道的五台山论道)(2)

后面他们又讨论了佛教,其实前面的不学佛,不知道佛学概念的看看就行,没啥实际意义。主要后面几句说佛教价值的,这里的以幻制幻说的就是六道轮回这些

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后面跟剧情相关的一些讨论也很好,看似讨论的是杀富济贫,实则讨论的是贫富差距,两级分化的问题。喜欢的可以去看下,最后就是大师改丁元英的词,使得意境上的一次升华。

天道去五台山论道(天道的五台山论道)(3)

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务取真经。一生一灭一枯荣,皆有因缘注定。写完之后智玄大师放下笔,说:“此‘天’非彼‘天’,非众生无明之天,亦非众生无明之命,此乃道天,因果不虚,故而改字‘方知’。修行不落恶果虽有信无证,却已无证有觉,已然是进步。能让迷者进步的经即是真经,真经即须务取。悲喜如是本无分别,当来则来,当去则去,皆有因缘注定,随心、随力、随缘。”

虽说六道轮回这些是假,可道法自然,万物依其规律运行却是真。所以有了什么因就结什么果,恰如种瓜得瓜一般简单。最出彩的当然是修行务取真经这句,丁元英认为得到大自在的才是真经。而对于悟性不够之人,就是假经。因为对他们没有任何帮助,相反六道轮回这些才是真经。真的是假作真时真亦假。而一悲一喜改成一生一灭,因专注于个人才有悲喜,着眼于万物方称生灭。

最后,大师说改了上阕,下阕留有缘再改。可见大师是想渡丁元英,但小说完结了,我们也看不到下阙了。所以这里试着改下,有兴趣也评论尝试:袈裟本无垢净, 红尘不碍性空。 幽幽人事千年风, 哪个痴人说梦?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公民闲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