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知识点(专题一物质的分类)(1)

一.物质常见的分类情况

1.物质的分类方法

(1)树状分类:主次分明,包含关系明确,系统性强

(2)交叉分类:角度多样,思维发散灵活,关键是分类角度要科学实用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知识点(专题一物质的分类)(2)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知识点(专题一物质的分类)(3)

注意事项

“把握概念的标准”

(1)混合物与纯净物——是否由同种物质组成。

(2)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是否能与酸或碱反应且只生成盐和水。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的化合物。

(4)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常见的误区”

(1)误认为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若某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混合而成则为混合物,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

(2)误认为溶液呈酸性的物质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物质一定是碱。

NaHSO4、CuSO4、NH4Cl溶液呈酸性,Na2CO3、NaHCO3溶液呈碱性,但这些物质均属于盐。

(3)误认为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分别与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相对应。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4)误认为酸分子中含有几个氢原子,酸就是几元酸。

几元酸是由一个酸分子最多能电离产生的H+数目决定的,最多能电离产生几个H+,该酸就是几元酸,如次磷酸(H3PO2)、醋酸(CH3COOH)都是一元酸。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知识点(专题一物质的分类)(4)

4.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1~

100 nm);胶体的特性是丁达尔效应;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2)胶体不带有电荷,但常见胶体粒子常带有电荷。

(3)Fe(OH)3胶体粒子为Fe(OH)3的集合体,因此 1 mol Fe3+完全水解得到的Fe(OH)3胶体粒子少于1 mol。

(4)PM2.5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不是气溶胶。这是因为2.5微米大于100 nm,当细小颗粒物直径介于1~100 nm时,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才可称之为气溶胶。

(5)常见净水剂:Fe(OH)3胶体、明矾。净水原理:Fe(OH)3胶体的胶粒及明矾溶于水形成的 Al(OH)3 胶体的胶粒都具有吸附性,能使水中的悬浮颗粒物沉降。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知识点(专题一物质的分类)(5)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知识点(专题一物质的分类)(6)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知识点(专题一物质的分类)(7)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知识点(专题一物质的分类)(8)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知识点(专题一物质的分类)(9)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知识点(专题一物质的分类)(10)

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1)从宏观上看,有无新物质生成。从微观上看分子是否变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2)从本质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熔化、SiO2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

(3)从能量上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未必有化学变化,观察到一定的实验现象并不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造成的。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知识点(专题一物质的分类)(11)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知识点(专题一物质的分类)(12)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知识点(专题一物质的分类)(13)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知识点(专题一物质的分类)(14)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知识点(专题一物质的分类)(15)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知识点(专题一物质的分类)(16)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知识点(专题一物质的分类)(17)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知识点(专题一物质的分类)(18)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知识点(专题一物质的分类)(19)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知识点(专题一物质的分类)(20)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知识点(专题一物质的分类)(21)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知识点(专题一物质的分类)(22)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知识点(专题一物质的分类)(23)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知识点(专题一物质的分类)(24)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知识点(专题一物质的分类)(25)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知识点(专题一物质的分类)(26)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知识点(专题一物质的分类)(27)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知识点(专题一物质的分类)(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