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占领安顺场渡口后,发现用这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大渡河,最快也得一个月。军情紧急,红军必须抢占上游的泸定桥。1935年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商量后,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命令。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当地有“五月安顺不渡江”的古训。但是,红军必须渡过大渡河,不然就会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前后夹击,就会全军覆没。所以,红军决定,沿大渡河左岸、右岸同时北上,火速夺占泸定桥。

中央命令:红4团抢占泸定桥。

接到电令的时候,红4团距离泸定还有240里路程。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两天要赶240里是很困难的事情。何况这个时候红4团刚经过鏖战,全团的人都非常疲惫,加上山道又窄又滑,当时正下着瓢泼大雨,怎么才能完成中革军委交待的任务?

“不完成就是死路一条!”在团长黄开湘和政委杨成武的鼓舞下,全团士气高涨,“走完二百四,赶到泸定桥”。1935年5月27日晨,全团人马朝泸定桥方向全速前进。

天黑了,伸手不见五指,如注的大雨浇灭了火把。由于时间紧张,根本来不及吃饭,红军战士都空着肚子急行军。实在太饿了,就抓一把生米送进嘴里;实在太渴了,就捧把雨水喝一口。途中有人体力不支倒下去了,有人实在走不动了,就拄着拐杖往前走。

经过2昼夜强行军,29日晨红四团顺利占领了泸定桥西桥头。这时部队其实也就到了三分之一,大部分人都因体力不支掉队了。

团里把人分成三拨,一拨负责夺桥,一拨负责掩护,另一拨负责从下游偷渡过河,再和夺桥部队配合夹击守城敌人。

泸定桥是康熙年间修的老桥,已经200多年了,全长101.67米,用13根铁索从东岸拉到西岸,每根铁索有碗口粗。4根铁索在桥两边作扶手用,9根铁索作底链用。它横跨在汹涌奔腾的大渡河上,两岸是峭壁,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

在红军到达之前,守城川军4旅38团已将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下悬空的铁索。

只见大渡河水深流急、两岸群山险峻、河面水雾缭绕。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川军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能飞过来!”

下午4点,红1军团2师4团2连连长廖大珠率领22名突击队员,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霎时间,军号怒号,红军的各种武器一起开火,子弹像旋风一样射向对岸的川军,两岸枪声大作,喊杀之声震天动地。

只见22名突击队员手持冲锋枪,背插马刀,腰缠10来颗手榴弹,在队长廖大珠的率领下,扶着桥边的铁索,一步一步向前攀行。3连战士跟在22名勇士后面铺桥板, 1连战士跟在3连后面,在铺好的桥板上射击。

看着离自己越来越近的红军,川军惊骇地瞪大了眼睛:红军敢在铁索桥上进攻,太不可思议了。

眼看红军接近桥头时,川军把堆在东桥头的桥板点着了。面对熊熊大火,南岸的红军首长大声喊道:冲过去,别怕火,敌人垮了!冲啊!

最前面的队长廖大珠高喊:冲啊!跟我来!第一个冲过火海。第二个冲过火海的是苗族小战士“云贵川”。接着,突击队员一个跟着一个冲进大火之中,冲过火海,占领了泸定桥桥头阵地。

3连战士跟在22名勇士后面,铺好了桥板。后续红军踩着桥板,不顾一切猛冲,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

经过激战,红军占领泸定城。与此同时,红1师和干部团击溃川军的阻击,胜利到达泸定城,策应了红4团的夺桥战斗。

红军凭着一股子勇往直前的劲头,打开了一条前进的通道。

链接一

主题:挑战极限、勇往直前

链接二

关于22名勇士:由于当时战事频繁,谁也没有记录22位勇士的名字。经过几十年的反复查询,目前知道姓名的有:红1军团2师4团2连连长廖大珠(解放西北时,血沃黄土高原)、二连政治指导员王海云、二连支部书记李友林、副班长刘梓华(生前系天津廊坊军分区的副参谋长,1951年患恶性淋巴肿瘤去世)、三连支部书记刘金山、特等机枪手赵长发、战士杨田铭、苗族小战士“云贵川”8位。其余14位红军勇士连名字都没留下,多数先后牺牲在长征路上。

刘梓华:籍贯:江西萍乡县安源区二乡梓木村。1929年入伍,1931年6月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8月转党,介绍人:肖华。作战次数:无数。负伤次数:9。残废等级:二等。在受过何种奖励一栏中,说明系长征渡过乌江和大渡河勇士之一。在受过何种处分一栏中,说明因1936年丢掉18英雄奖章,而受到党内警告一次。1935年2月起,在红军一军团二师四团一营二连任副班长。

链接三

泸定桥:又称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境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动工兴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泸定桥竣工之际,康熙皇帝亲自为该桥题写“泸定桥”桥名。大渡河自北向南,浪大水急,两岸谷壁陡峭,险峰兀立。泸定桥是大渡河上建造最早、最长的一座桥梁。桥体分别由桥身、桥台、桥亭三个部分组成。桥身,由十三根铁索组成,是泸定桥的主要组成部分。东西桥台之间净跨100米、铁索长101.67米、桥宽2.7米,踏上桥面,整个桥身起伏荡漾,如泛轻舟,它是连接川、藏交通的咽喉之地。

链接四

飞夺泸定桥在哪个省(红军飞夺泸定桥)(1)

飞夺泸定桥22位勇士之一的刘梓华

飞夺泸定桥在哪个省(红军飞夺泸定桥)(2)

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在哪个省(红军飞夺泸定桥)(3)

飞夺泸定桥在哪个省(红军飞夺泸定桥)(4)

今日泸定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