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祖辈生活在太行山区的一个小村庄,这里地力贫瘠,都是山坡地,最大的地块也不超过3亩,且只种一季玉米,多少年人们都是在为糊口打拼粮食不多,菜也少的可怜,加上早先货物流通不发达,有钱也买不到东西,因此一入冬,家家都要呕一大瓮酸菜,一小缸咸菜,那就是半年的口粮70年代虽然家家喂猪,但多是为了卖钱,一年到头也吃不到几次肉,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老家杀猪文案?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老家杀猪文案(我家的杀猪记忆)

老家杀猪文案

我们祖辈生活在太行山区的一个小村庄,这里地力贫瘠,都是山坡地,最大的地块也不超过3亩,且只种一季玉米,多少年人们都是在为糊口打拼。粮食不多,菜也少的可怜,加上早先货物流通不发达,有钱也买不到东西,因此一入冬,家家都要呕一大瓮酸菜,一小缸咸菜,那就是半年的口粮。70年代虽然家家喂猪,但多是为了卖钱,一年到头也吃不到几次肉。

打我记事起,我家却是总有肉吃,这得益于我的爷爷。当时一大家10多口人,口粮自然紧张,我爷爷就把别人家死后丢掉的死猪都拾回去剥了给我们吃。在我记忆中,我家后院里经常放着10斤,20多斤的小死猪,再到后来村里人们有了死猪,就会直接送到我家门口了。

我爷爷有一手杀猪的好手艺,他还会辨别猪肉的质量,一般情况下,死了的猪都是剥皮处理,内脏也都丢掉,怕有病害。单把好肉挑出来,用碳火煮透了才给我们吃,凉拌,热炒,汆臊,烧烤,变着花样怕我们吃伤。我们一家人都养成了爱吃肉的习惯。我儿子到现在也是无肉不欢。

爷爷老了以后,把杀猪的手艺传给了我二叔,不过随着生活的好转,我二叔就不杀小死猪了。就是走村串巷给人家杀猪。在我们哪里有个规矩,杀了猪的猪小肠,猪尾巴,猪肠油,猪掂独《肛门》是送给杀猪师傅的。遇到主人家不好处理的下水,我二叔也会便宜买回家,这样我家还是能经常吃到肉。

我记忆中每年不到腊月十八,我家的肉就吃不完了。我们那里有腊月十八祭老君的习俗,开矿的,办厂的,搞运输的供奉的都是老君爷,都要杀猪宰羊祭奠老君,我二叔就忙的家也不回了。他们3个人合伙,按约定好的时间,轮着到每处去杀猪。二叔那会年富力强,捉猪,捅猪,退毛,开膛,分割,卖肉,加工下水都拿的起放的下,每天都要斩杀40多头猪,晚上回家还的加工拿回家里的肉,虽然忙的不可开交,心里却是其乐融融。

杀猪的设备简单,就是一口大锅,4-5把刀具,大锅一般都是谁家杀猪谁家准备,二叔背着一个粪篓装好工具就去了。

杀猪除了体力好,还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既的把猪杀了还的保护好自己不受伤。杀猪的第一到工序是捉猪,捉猪也不是单靠蛮力,还得要眼疾手快,看中时机找猪的突出部位下手,一般是捉猪耳朵,或是蹄子,或是尾巴,不等猪反应过来就把它放倒在地上,然后把前后两条腿交叉捆起来,猪就老实了。捉好猪后,开始分工有烧水的,有捅猪的。烧水的把握好水温,凉了烫了都不行,水凉了退毛退不干净,杀的猪肉带毛不干净主家就会有意见,太烫了杀猪人手忙脚乱赶不上趟,还对猪肉的质量有影响。这就要凭经验把握好水温,刚开始二叔需要不时拿手试探水温。指挥着人一会加火,一会加水,一会拿瓢四下搅水,一会又命令撤去锅底的柴火。这个场景使我老觉得“扬汤止沸莫如釜底抽薪”这句语的出处就是打这里来的。

这面烧水的同时,那面就开始捅猪了,捅猪用的是最大的一把刀,这时二叔满脸严肃,一手拿挠钩,一手拿捅刀,叫摁猪的准备好,说时急,那时快,左手钩住猪下巴的同时,右手的刀就刺进了猪脖子,真是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刹那间猪一声尖叫红红的鲜血喷涌而出。这时有人拿个血盆把血接住,随着猪四肢抽缩,二叔会将带血的刀含在嘴里,等着猪咽气。据说这是再向上天祷告,求老天饶恕杀生的罪过。

等猪没了气,由两个人配合先在猪的左后腿内侧开一个小口,然后拿着他们叫“挺杖”的一根铁条,顺着小口依次捅向猪头,前腿,肚子。作用就是把猪的皮肉分开,最后用嘴对着小口往里面吹气,此时二叔腮帮鼓起,两眼圆睁,驽的满脸通红,不一会猪就被吹的滚圆。这时过来几个后生帮忙把猪抬进大锅里。二叔几个人则迅速拿起几片铁瓦褪猪毛。几分钟时间猪就变成了白条猪。然后挂起,开膛,取内脏,去下水,剔骨,最后分解成诱人的猪肉。这一套流程下来大概需要半个小时,3个人马不停蹄轮流作业,一天下来斩杀40多头猪,体力消耗特别大,二叔就是那会学会了喝酒,每天全凭酒力支持。到老也是酒瘾成性。那时猪肉还是供销社统一销售,每家都是喂一、二头猪,猪肉买给供销社,喂猪的主家只是落套猪下水过年。而我家隔几天二叔就往回送一大包猪肠之类的下货,一个正月都吃不完。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土地承包到户,粮食有了长余,我父亲每年都喂10多头猪,那会允许自家杀猪卖肉,我和哥哥也都长大,杀猪也能帮上手了,我父亲隔个把月就会杀猪,我家更是排骨猪肉不断,那几年我家的猪油都是用大瓮盛着,一年到头都吃不完,全家既有了收入,又有了口福。直到后来政策变为生猪定点屠宰了,我家才不喂猪杀猪了。

几十年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我的父辈也离开我们10多年了,如果父亲地下有知,一定会为我们现在衣食不愁的好生活感到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