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由“家是故乡浓著”,文中真实故事依据由:贵州黔北农村地区早年发生的真实故事为案例,不存在封建迷信、蛊惑等目的。

在农村人的认知中,乌鸦成群结队的停留在某地,就代表着此处或有灾难发生、人将逝世的征兆。

对于上了年纪的农村人而言,大家一见到有乌鸦成群结队停留在某处,几天都不离去,心里便总会感觉,可能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即将在近期发生。我从儿时记忆开始,但凡遇到村里有乌鸦飞过,长者们总会看着它们叹息到:哪里又要死人了!

乌鸦大批出现什么原因(为何农村地区普遍认为)(1)

上图:某地乌鸦群飞

如果你作为一名唯物主义者,或者是年轻的后生仔,当然不会相信农村老人们所担忧的问题,更不会相信“乌鸦”所具有的“邪性”,于是,我们只好从历史的痕迹中来佐证这种说法的可靠性。

在1993年9月中旬的某天,贵州黔北老川黔线蒙度大桥两则,一群乌鸦密集停留在一则守桥平房附近,它们呱唧呱唧乱叫了大半天,一度惹的守桥的人心生烦意,于是守桥的其中一人拿首猎的火药枪朝着乌鸦群放了一枪,把乌鸦被赶走了。

到了第二天上午,一辆大货车途经铁路桥下的210国道线时,货车因刹车失灵,一头就开到河里。恰巧,桥上铁路线上守桥开枪的赶鸟人正吃完早饭站在桥上往下看,他亲眼目睹那辆大货车经直开到河里,于是赶紧叫上人下去营救,还好,最终车上三人都无大碍,只是把车开到河里撞了个报废。

后来,据说那个守桥的人做了一个怪梦,他梦到自己一人拯救了几个人的性命,而这一切似乎都和他开枪赶走那群乌鸦有关。根据他当时的口述,如果当时不赶走乌鸦群,很可能第二天车祸中的那几人都不在存在。

(注:当时守桥开枪的人是我舅公的一个战友,故事是根据我舅公口述记录而来)

其实,关于乌鸦成群结队的故事,在最近也经常见诸报告,比如说去年的“湖北汉川乌鸦”事件,今年最近才发生的“河北廊坊鸦群”事件等等,都让人们感受到乌鸦这种鸟类的震撼与恐怖,因此不免让人们异想翩翩。

“乌鸦”一词,是旧时代剥削、贪婪、黑暗的代表。

在国人的对乌鸦这种鸟类的认知上,很多人可能都只是知道“乌鸦喝水”的经典智慧故事。可想而知,乌鸦这种鸟类的确具有相当聪明的智慧。

可是,“乌鸦”的名声却被人们抹以褒贬之意,甚至更多的是视它为剥削、贪婪、黑暗的代表。

乌鸦大批出现什么原因(为何农村地区普遍认为)(2)

在我们西南地区有句名话:“你以为你是天上飞的乌鸦吗?要飞起来吃人”。

这句话的意思简单粗暴地把“乌鸦”描述的淋漓尽致,同时更是直接把乌鸦吃食的形象归类于剥削、霸道、贪婪的表现。

除了西南地区这句关于乌鸦形象的谚语描述,“乌鸦”在我国的历史上其实更多的是被烙上“黑暗”的典型代表,那句“天下乌鸦一般黑”,就是它们永远都无法改变的“事实”。

乌鸦,其实只是一种为环境生存而改变的鸟类而已。

关于乌鸦这种鸟类,很多人其实还是不太了解它们,如果大家都知道它们的生活习惯与生存环境,也就没必要大惊小怪了。

乌鸦,英文名:Corvus sp.,我国很多地方又叫它老鸹,它是雀形目鸦科鸦属中数种黑色鸟类的俗称。

乌鸦嘴大喜欢鸣叫,为雀形目中体形最大的鸟类,体长50厘米左右,全身大部分羽毛为乌黑色,所以“天下乌鸦一般黑”谐因于此。

乌鸦大批出现什么原因(为何农村地区普遍认为)(3)

上图:乌鸦

乌鸦主要栖息于低山、平原和山地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人工林等各种森林类型中,它们集群性很强,群居在树林中或者田野间,为森林草原鸟类,多在树上住巢。

乌鸦性格凶悍,特具侵略习性,常掠食水禽、涉禽巢内的卵和雏鸟,同时它们也具杂食性,吃谷物、浆果、昆虫、腐肉及其它鸟类的蛋。

总而言之,乌鸦的习性的确是霸蛮豪狠,它们群居结聚,为了生存而侵略拿下一切它们能斗得过的目标,这也是让它们臭名远扬的主要原因。

不过,即使如此,它们始终只是只为生存而适应环境而改变的鸟类而已,在生存的法则中,食强柔弱只都是常见的手段,相比起人类,这不过都是基本的法则。

在人类快速扩张领地的今天,乌鸦这种鸟类的生存环境越发其小,再加上人类对它们过渡的保护,群体自然会越来越大,因此大家见到它们成群结队的场面就会越来越多。至于它们被称作“不吉祥之物”的主要原因,其实也是由于人类对生存环境的改变而造成的。

至于人们对它们某些方面的臆想,那只不过是人们没有看透,其中看不见因果关系后的自我恐惧罢了!更多的,也许就是人类改变它们生存环境“恶果”吧!

乌鸦大批出现什么原因(为何农村地区普遍认为)(4)

上图:近日河北廊坊乌鸦事件

关于乌鸦,你又有怎样的见解呢?

欢迎大家留言、关注!

注:图片来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盗版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