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郎经典片段(阔别30年又见卖油郎)(1)

丁小蛙扮演卖油郎。 蒋迪雯 摄

■本报记者 诸葛漪

今年夏天,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毕春芳将迎来90岁生日。上海越剧院送上特别生日礼物:毕派经典名剧《卖油郎》阔别观众30多年后,6月15日至16日在逸夫舞台全新上演。扮演卖油郎的毕派小生丁小蛙笑言,“这几天,我天天做梦把卖油担挑到了毕老师家。”

最后一场增加卖油郎戏份

作为2016年上海越剧院重点非遗传承剧目,《卖油郎》取材于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小说集《三言二拍》之“卖油郎独占花魁女”。1919年5月,该剧首演于闸北第一戏院。1982年2月,原静安越剧团编剧红枫、傅骏整理改编,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毕春芳领衔主演《卖油郎》,成为毕派代表剧目之一。

上海越剧院是上海地区唯一一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越剧的保护单位,拥有国家和市级非遗传承人11位。在原静安越剧团已解散、缺失传承保护能力的情况下,上越承担起毕派艺术保护、传承和发展重任,以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为班底,重新编排《卖油郎》。

80后导演吴佳斯执导新版《卖油郎》,她将毕春芳《卖油郎》演出录像连看了三遍,“经典不能被随意更改……我们原封不动照搬,衔接删改只是时间节奏上的调整。新版是继承,是对经典的保护。”主创团队在保留毕派经典唱腔、表演及旧版经典场次的基础上,对剧本部分内容作了修改,最后一场增加卖油郎戏份。

观察体验早点摊忙碌细节

黄嬿纠正了 《卖油郎》(新版)编剧说法,“我只是剧本整理,《卖油郎》成功,归功于老编剧红枫和傅骏对于卖油郎这个人物的成功塑造,也得益于编剧为演员写戏的出发点。卖油郎和毕春芳老师如此契合,将毕派憨直、诙谐、质朴的表演结合得完美无缺,也正因如此,以前毕老演出这个戏,每轮演出都在200场以上,凭户口本买票是常有的事。”

排戏之初,丁小蛙被同事们戏称“迪拜小王子”,“卖油郎造型是青衣小帽的短衣妆扮,如同‘西装配短裤’,和我的形象距离大,越剧小生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演绎技法也用不上,一开始有点别扭。”在毕春芳督促下,丁小蛙开始了体验式的戏剧心理调整,专门找卖早点的小商小贩小摊头,观察他们的忙碌和吆喝,“每次排演都拍下视频,给老师看,请她挑刺。”

今年是戚雅仙、毕春芳合作65周年,上海越剧院还专门从杭州请来了著名戚派传人王杭娟在新版《卖油郎》出演花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