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工人一天的生产量肯定是比一位大学生一天的生产量大,这是大家都认同的事情,因为一个是体力劳动者,一个是脑力劳动者。

如何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谁的生产力更大)(1)

大家都知道欧美国家是所谓的发达国家,整个社会受过教育的人数是巨大的,那么这样一个由大量知识分子占据的社会,难道比不上非洲那些落后国家吗?毕竟非洲的体力劳动者肯定是比欧美的脑力劳动者多得多的。

一、知识社会

中国从汉代开始一直到隋唐,文官制度经过科举制度定型,使得整个中国社会有了一条自下而上的“通道”,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被政府吸收,而到了清朝,政府每年能够吸纳的知识分子达到了2万人左右。

那么大家知道美国能够吸纳的知识分子是多少吗?同等人口的情况下,美国每年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就达到了上百万人,除此以外,美国还有很多在职的人在进行培训以及进修,其中包括了军人、工人、司机等等。

这一下问题就来了,如果我们说体力劳动者的生产量大于脑力劳动者的生产量的话,那清朝时期的中国生产量应该是远远大于美国的,生产量也应该是清朝更高,那为什么清朝不是美国的对手呢?

如何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谁的生产力更大)(2)

这里就要说到一个概念了,那就是知识社会,知识社会顾名思义,就是靠知识谋生的人口超过体力劳动者,现在基本上大多数的欧美国家都是知识社会,按照我们一般的逻辑,一位体力劳动者的生产力肯定是大于一位脑力劳动者的,但是事实是这样吗?是也不是。

如果是的话,那现在欧美国家应该远远落后于亚洲或者非洲国家,然而事实是欧美国家还是领先大多数的亚洲以及非洲国家,但是如果说不是的话,一位大学生的生产力真的能够大于一位工人吗?好像也做不到。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欧美国家大多数人都是靠知识谋生,但是为什么他们的发展还是快于那些非洲以及亚洲国家呢?难不成真的是培根所说的,知识真的是“力量?”

接下来就让我来为大家好好地解释一下,相信看完以后你一定会恍然大悟,原来这才是知识社会的真相,怪不得欧美大多数的人都不做体力劳动,反而能够获得极大的生产力。

如何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谁的生产力更大)(3)

二、德鲁克“管理”

在我解答这个问题以前,首先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个人,他叫做彼得-德鲁克,他被称作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著作《管理的实践》以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极大地提高了组织的生产力,因此社会才能够容纳巨大的知识群体。

这样大家应该明白了,其实单个体力劳动者的生产力肯定是大于单个脑力劳动者的,但是一旦将脑力劳动者组织起来,那么他们的生产力就大大高于被组织起来的体力劳动者了,而且由于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组织的生产力,不但大量的知识群体被吸纳消化了,而且还增加了很多需要脑力劳动者的岗位。

所以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欧美国家的发展要快于大多数非洲以及亚洲国家了,因为他们有组织,有管理,脑力劳动者本身是不能够实现产出的,他们都需要借助组织来产出成果,大多数非洲国家不仅缺少大量的脑力劳动者,而且也缺少相关的管理,自然发展不起来。

三、第二次生产力革命

如何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谁的生产力更大)(4)

大家肯定听说过一句话,叫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大量的知识群体得到了有效的管理,也使得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而生产力是什么?按照马克思的说法,生产力就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柱石,也就是所谓的经济基础。

现在生产力提高了,经济基础自然也发生了改变,而经济基础又引发了上层建筑的变化,整个社会也因此开始转型,朝着“后资本主义”发展,这是一位充满着竞争的社会,因为大量的人都接受过教育,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获得知识走向成功。

看一看美国的硅谷以及中国的深圳、上海就知道了,大量管理良好的组织正在全球展开争夺,这就是有彼得-德鲁克所引发的第二次生产力革命所带来的的影响,或许有一些朋友会有一些疑惑,那第一次生产力革命又是什么呢?

如果你对第一次生产力革命有兴趣,或者是想要了解第三次生产力革命以及更多的知识,可以去看一看我的其他文章或者专栏,所谓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知识才是最大的财富以及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