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晚,大理州白剧团1980年创排、时隔41年后再度复排的大型神话白剧《望夫云》举行了首场汇报演出。该剧将于3月2日、3日在大理蝴蝶之梦剧场公演。

最近要上映的古装神话剧(经典神话白剧望夫云重登舞台)(1)

视频

41年前创排的经典白剧《望夫云》由杨明、陈兴、张继成编剧,张树勇导演,叶新涛、杨永忠、马永康、董汉贤等白剧表演艺术家主演,讲述了大理地区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望夫云”的故事。该剧在北京演出时曾引起轰动,堪称白剧创作史上的“里程碑”。

最近要上映的古装神话剧(经典神话白剧望夫云重登舞台)(2)

复排版《望夫云》已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重点扶持项目,演出时长约2小时20分钟,由大理州白剧团副团长彭强担任复排导演,并聘请了杨益琨、张树勇、叶新涛、张绍奎、马永康、李琼芬等当年参与此剧的主创主演的前辈白剧艺术家担任艺术指导,尽最大努力“修旧如旧”,展现经典白剧原貌。

最近要上映的古装神话剧(经典神话白剧望夫云重登舞台)(3)

大理州白剧团团长姜果介绍,在杨益琨等老一辈的艺术家之后,已接近20年没有新人接替,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中历史最悠久、最成熟,具有典型地域文化特征的优秀地方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剧”的传承一度出现了人才“断代”。为了让团里的新人尽快成长起来,此次复排《望夫云》全部启用年轻人,平均年龄仅22岁。

最近要上映的古装神话剧(经典神话白剧望夫云重登舞台)(4)

“一个演员,要经过三场大戏,才能站稳舞台。”复排版《望夫云》导演、国家一级演员彭强介绍,白剧对演员的唱、念要求很高,在演员的选用上,首先选择嗓音条件好、唱得好,对角色悟性高的。复排版《望夫云》所有角色均由白剧团青年演员担任,杨洋、董润坪、赵钟、任穆童、邹林铮、黎孟涛、李斌华等几位主要演员分别饰演阿凤公主、猎人阿龙、南诏王、罗荃法师等角色,每个角色的两个主要演员各有千秋。

最近要上映的古装神话剧(经典神话白剧望夫云重登舞台)(5)

神话白剧《望夫云》以千百年来流传在大理地区的古老神话为蓝本进行加工编纂,主要讲述了南诏王有意将公主阿凤适配大将军之子段雄,阿凤不愿。苍山猎人阿龙箭射锦鸡,阿凤一见倾心。南诏王与阿凤约定在三月街比箭选婿,演武场上,阿凤提出让二人比箭,阿龙最终夺魁,不料南诏王竟当场悔婚。白族传统盛会“绕三林”会期,男女青年在苍山下欢聚对歌,阿凤公主乔装出宫,与阿龙对歌定情,阿凤将南诏镇国之宝金凤羽相赠。阿凤回宫之后,南诏王得知情由,勃然大怒,再三逼迫阿凤与段雄成亲。国师罗荃法师献计,要将阿龙处死,斩草除根。苍山凤羽箐中,众侍卫拥杀阿龙,危难之间,苍山凤羽神出现,将阿龙救下,并将双翅赠与阿龙。南诏宫中,阿凤闻听阿龙被杀,欲投塘自尽,阿龙飞来将阿凤带出宫去。二人逃至苍山玉局峰,正在欣喜之际,罗荃法师施法降雪封山,阿凤抵抗不住,就要冻死,阿龙决意去往洱海金梭岛盗取能御奇寒、能起死回生的八宝袈裟。金梭岛罗荃寺外,刚刚盗得袈裟的阿龙中计,被罗荃法师变成石骡,打入洱海底。玉局峰上,久等阿龙不至的阿凤自知无望,向巨崖撞去,从此化身为一朵洁白的望夫云,与洱海中的阿龙千年遥望。

最近要上映的古装神话剧(经典神话白剧望夫云重登舞台)(6)

该剧热烈歌颂了古代南诏国公主阿凤为追求自由和幸福,向恶势力进行不屈不挠地抗争的精神;赞美了猎人阿龙勤劳朴实、善良勇敢的性格和不畏强暴、历尽艰辛、以心相报、以身殉情的的美德,充分体现出了白族劳动人民反对封建宗法势力,追求自由和幸福的理想,以及他们勤劳善良、勇于反抗、忠贞不屈、不怕牺牲的传统美德。

最近要上映的古装神话剧(经典神话白剧望夫云重登舞台)(7)

在复排版《望夫云》中饰演阿凤公主的青年演员杨洋,曾在移植花灯剧《白扇记》中饰演女主角、富家小姐柳笑春。在《望夫云》中,随着剧情的发展,阿凤公主情绪跌荡起伏,前一场还沉浸在悲痛中,后一场马上又要表现出非常开心快乐,情绪把控的难度很大。杨洋在饰演阿凤公主时,加入了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再创造。

饰演阿凤公主的另一位青年演员董润坪,曾在白剧《数西调》中饰演女主角的女儿阿娟。董润坪的母亲董凤琴是白族调非遗传承人,她从小受母亲熏陶,会说白族话,会唱白族调。在饰演阿凤公主时,她也加入了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诠释。

最近要上映的古装神话剧(经典神话白剧望夫云重登舞台)(8)

在3月1日的汇报演出中,杨洋和董润坪各演4场,第九场尾声部分,两个阿凤公主同时登场。阿凤公主是聪明伶俐的,也是刚强勇敢的,同时又是温柔善良的,两位青年演员同饰一角,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将这一角色饰演得温婉贴切。

最近要上映的古装神话剧(经典神话白剧望夫云重登舞台)(9)

据了解,白剧《望夫云》是白剧艺术里程碑式的作品,艺术造诣高深,所取得的成就巨大,在戏剧行业和戏迷观众中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1981年11月剧本获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1982年3月云南人民出版社曾出版白剧《望夫云》单行本;1982年5月获全国戏曲、话剧、歌剧优秀剧本奖;1985年10月获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剧本创作荣誉奖。

最近要上映的古装神话剧(经典神话白剧望夫云重登舞台)(10)

白剧《望夫云》以跨越时代的生命力令白剧巍然屹立于全国三百多个剧种之间,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为白剧文本创作规律的继承、场上演出形态(行当化和程式化)的维系和对新一代白剧表演者的养成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闻链接】

白剧原名“吹吹腔剧”,主要流行于大理白族地区。集吹吹腔、大本曲、民歌小调和白族诗歌独有的“山花体”等民族民间艺术于一体。

白剧样式新颖,风格浓郁。在音乐表现方面包括唱腔音乐和伴奏曲谱两大部分。唱腔音乐由吹吹腔和大本曲两大类组成,同时还吸收改编了部分民间乐曲;伴奏音乐包括传统吹吹腔的唢呐曲牌、打击乐和大本曲的三弦曲牌,还吸收了部分民间吹打乐和歌舞乐,以及“三腔九板十八调”通过新创提升来丰富音乐内涵。唱词多采用白族山花体格式,即“三七一五”或“七七一五”,人称“七句半”。用白语或汉语演唱,道白用“汉语白音”。角色按生、旦、净、丑行当扮演各种人物,表演规律严谨,节奏鲜明,不仅舞蹈性很强,而且还有一些表现力强的武功。白剧一般只用红、黑、白、蓝、紫五色脸谱来区分不同的人物性格。伴奏乐队除保留唢呐和三弦两种传统乐器外,现已发展为以民族乐器为主的中西混合乐队。

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白剧博采众长,吸收了京剧、滇剧、花灯戏、川剧等戏曲剧种的表现手段,使其更加丰富多彩,既保持了独有的民族特色,又注重戏曲的程式化、生活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在大理白族地区有着深厚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中历史最悠久、最成熟的具有典型地域文化特征的优秀地方剧种之一。

据考,在唐代大本曲曲本“三七一五”山花诗体唱词就已出现,历史悠久,曲本内容丰富。是白族人民喜闻乐见、融娱乐、普及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教育为一炉的一项普及文化活动。

白剧剧目丰富,大约有400多个。音乐独特,有“三腔九板十八调”声腔体系。传统戏有《火烧磨房》《杜朝选》等400余个;新编、整理、改编的近百余。《红色三弦》《望夫云》《苍山红梅》曾三上北京演出;《阿盖公主》《情暖苍山》《白洁圣妃》《洱海花》《榆城圣母》等20多个大小剧目曾获国家级奖励。著名代表艺人有顾跃元、李春芳、杨汉、黑明星、杨绍仁等20余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主要演员有杨洪英、叶新涛、马永康、杨益琨等。

白剧历史悠久,剧目丰富、民族特色浓郁,是白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我国艺林中独一无二的一个珍品。2008年,白剧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秦蒙琳 通讯员 梁杉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猫恩泊

校对 刘自学

编审 赵梅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