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岁的时候,权知开封府范仲淹被贬放外地,算来这已是仕途上的第三次蹉跌。

第一次出京,是因为惹怒刘太后,请求归政给宋仁宗;第二次出京,是因为惹怒宋仁宗,谏阻废黜郭皇后;这第三次,是因为跟权臣斗法。

宰相吕夷简智术过人,然而能力大于操守,把持权柄十几年,进用的官员很多出自于自己门下,大臣们敢怒而不敢言。

如此公器私用,范仲淹断无坐视之理,制作了一幅《百官图》献给皇帝,剖析各级官员循序升迁与突击提拔的途径,指出不可让宰相包揽用人大权。

吕夷简勃然大怒,马上犀利反击,指责范仲淹搞朋党。

范仲淹品行端方,小辫子不好抓,可他贤名素著,号召力不小,身边自然团结了一批人,正好用来做文章,一顶“朋党”帽子扣过去,管教百口莫辩。而且大臣结党,有动摇统治之虞,正触皇家大忌。

吕夷简是朝争高手,出招狠辣。不久一纸诏书下来,范仲淹贬官出任饶州知州。

他当初正面硬刚宰相,早就知道会有这个结果,也没什么担心的。虽然江湖风寒,奈志士何!

范仲淹为什么能考中进士(新科状元得到范仲淹两个字)(1)

君子不容于当权者,有人叫好,有人沉默,也有人拍案而起。

秘书丞余靖上奏救援:“范仲淹触犯宰相,竟然遭到贬退。建议不采纳也就罢了,何至于加罪?请收回命令。”

帮范仲淹说话就是朋党,朝廷毫不手软,将余靖落职发往筠州监管酒税。从秘书丞这种清贵馆职,变成外地收税的小官,惩罚相当严厉。

余靖刚刚被逐,又有人站了出来。太子中允尹洙(读如“朱”)上奏道:“余靖与范仲淹素来疏远,尚且以朋党论罪。范仲淹与我义兼师友,我怎能置身事外?就请将我一起贬黜。”

结果也被赶去郢州管酒税(郢读如“影”)。

欧阳修时任馆阁校勘,愤于右司谏高若讷袖手旁观,写信过去痛责:“范仲淹平生刚正,在朝士中无与伦比。你身为谏官,不能出言谏诤,真不知人间还有羞耻事!”

高若讷恼羞成怒,把这封信交给朝廷,要求惩戒欧阳修。欧阳修因此被贬为夷陵县令。

史上“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襄,感于时事,写了一首《四贤一不肖》的诗,称颂正人,抨击小人。“四贤”指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一不肖”即为高若讷。

此诗一出,立即成为京城焦点,人们争相传写。书商刻本出版,获利颇丰,连北方辽国的使者,也私下买了带回国。后来宋朝官员出使辽国,竟然在幽州的馆驿墙壁上看见了此诗。君子之名,已然远播天下。

尽管声名响亮,范仲淹离开京城之时,同情他的官员却大多不敢前往送别,以免承受吕夷简的怒火。天章阁待制李纮(读如“宏”)、集贤校理王质偏偏不以为意,带着酒去郊外饯行。尤其是王质,不顾自己有病在身,还留下来与范仲淹深谈良久。

有人责备王质道:“您是个忠厚人,为何自陷于朋党之争?”

他大声回答:“范公是天下出类拔萃的贤者,在下岂敢望其项背,如果得以成为党人,那真是对我太好了!”

这一番毫无顾忌的大胆言论,让听者矫舌不下。

范仲淹为什么能考中进士(新科状元得到范仲淹两个字)(2)

吕、范之争,吕夷简总体理屈,却也并非一无是处。在迁都问题上,吕夷简主张立足北方大名府硬抗辽国,范仲淹主张营建洛阳避敌锋芒,前者谋略更优。(事见本号历史文章“霸道总裁,霸道的前提是能力”。)

仁宗不是糊涂人,一年之后也将吕夷简免相,略作警告。他明白这两个都是能人,以后又双双起用,并调和矛盾,使他们言归于好。吕夷简生平不饶人,唯独对范仲淹不以为甚,大有惺惺相惜之意。(事见本号历史文章“翻云覆雨的职场大鳄,斗心眼从没输过”。)

范仲淹三起三落之后,被朝廷委以重任,来到抗击西夏的战争前沿地区,开启了军旅生涯。他坐镇陕西三年,虽没有赫赫战功,但是练兵结寨、抚境安民,稳定了边疆局势。因为官居“龙图阁直学士”,被西夏人尊称为“龙图老子”。

我国妇孺皆知的杨家将,确实真有其人。从杨业传至六郎杨延昭,杨延昭传至儿子杨文广。范仲淹慧眼识才,提拔杨文广置于麾下。在军中成长起来的这员虎将,后来屡立战功。

西夏连年打仗,国小力疲,终于撑不住了,与宋朝订立和议。边关既然安宁,范仲淹又是才堪大用,便被召回朝廷拜为枢密副使,不久升任参知政事,也就是副相。

淮南有个叫王伦的人起兵造反。由于承平日久,中原武备废弛,一些城池被攻陷。事后,失地的州县官论罪当死。

范仲淹力争,免除了这些人的死刑:“朝廷平时讳言战事,不修武备,怎能把责任全推给他们?”

富弼很不高兴,埋怨道:“你想成佛啊!”

他摇摇头说:“主上春秋正盛,应当引导以德。若使人主轻于杀人,手滑起来,我辈也将不保。”

富弼想想是这个理,当即首肯。

在参知政事任上,范仲淹领衔发起“庆历新政”,更张政事,力图振兴。革新措施动了既得利益者的“蛋糕”,推行受阻,“朋党”之争也再次掀起。

山雨欲来,主事者难安于位。当时正值边陲告警,范仲淹自请巡视边境,反正早已习惯宦海浮沉,远走江湖一样可以报效国家。他难以预料的是,此次别过,今后再也回不到朝堂。

范仲淹为什么能考中进士(新科状元得到范仲淹两个字)(3)

余生中,他辗转于邠州、邓州、杭州等地为官。晚年在山东青州,西望少年时代的故居,不过百余里。回想自己从前在长白山中苦读的旧事,写诗一首赠予乡人:

长白一寒儒,

登荣三纪余。

百花春满地,

二麦雨随车。

鼓吹前迎道,

烟霞指旧庐。

乡人莫相羡,

教子苦诗书。

(范仲淹少年事见本号历史文章“命里注定的成功,是一天一顿粥,还在替世界操心”。)

范仲淹六十四岁去世,谥号“文正”,为人臣至高美谥。死讯传开,闻者叹息。邠州、庆州等地父老早已为他建立生祠,甚至连归附的羌人部落首领数百人,也都亲临拜祭,痛哭流涕如丧考妣,斋戒三日方才动身离去。

为什么他受到时人如此爱戴?

邓州人贾黯,状元及第,回家省亲。久闻知州范仲淹是天下有名的君子,特意前去拜见:“晚辈侥幸得中科举,请予赐教。”

范仲淹道:“君不愁日后显达,但有‘不欺’二字,要记得终身奉行。”

贾黯拜谢,将此二字铭记于心。日后范仲淹去世,而他已经成为刚直名臣,每每对人说:“我从范文正那里学到的,平生用之不尽!”

不欺君,不欺民,不欺心,这大概就是范仲淹的话中之意吧。他的代表作《岳阳楼记》,阐发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据说明朝苏州人范文从,官拜监察御史,因为得罪朱元璋,下狱将要处死。

朱元璋复核刑案,看到此人的姓名籍贯,吩咐把他带来,问道:“你莫不是范文正后人?”

范文从回答:“臣是仲淹十二世孙。”

朱元璋默然,随即命人取来文房四宝,御笔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赐给范文从,并说:免你五次死罪。

范仲淹能让隔朝皇帝心折,一代贤人,遗泽深远。


相关文章:

翻云覆雨的职场大鳄,斗心眼从没输过

霸道总裁,霸道的前提是能力

命里注定的成功,是一天一顿粥,还在替世界操心

范仲淹:拒绝合唱

每天让你微笑,每天让你思考。每天都有故事,每天都有进步。谈吐有料,才能交往有趣,这个圈子有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