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1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刘世昕)5年前的今天,党中央、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这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七版北京总体规划勾勒了“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的模样。将于9月14日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启幕的规划成果展,向公众展开一幅首都5年的建设画卷。

第七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旨在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的时代课题。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成员、总规划师石晓冬介绍,总规实施以来,首都发展方式发生了深刻转型,首都发展格局实现了历史性变革。

首都一批总体规划实施成果(五年规划成就展里的大国首都模样)(1)

9月13日,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成员、总规划师石晓冬介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5年成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刘世昕/摄

展览中的“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等8个篇章再现了5年的首都发展故事,一些数据首次披露。

在总规的引领下,5年来,北京交出了一份减量发展的答卷。全市常住人口规模严格守住了2300万“天花板”,城乡建设用地完成阶段性减量目标,在坚持人口和建设规模双控的同时,经济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转变,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超5成。

5年来,北京“一核两翼”的空间结构蔚然成势:首都功能核心区有序降低人口、建筑、商业、旅游“四个密度”,营造高品质政务环境;城市副中心建设框架有序拉开,城市格局由单中心集聚向多组团转变;雄安新区进入北京一小时交通圈,通州区与北三县、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重点跨界地区联动效应显著。

石晓冬说,第七版北京城市总规还有一个特点,即“留白”,为未来的发展预留空间,划定并严格管控132平方公里战略留白用地,同时强化底线管控,以“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开展浅山区违法占地、违法建设专项治理行动,国家和北京市确定的重点区域内违建别墅全部处置到位。完成近2万亩废弃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的41.6%提高到2021年的44.6%。

古都风韵是首都北京最大的特点,2021年北京重新制定《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并施行,名城保护法规体系更加完善。

石晓冬说,近期,北京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开展老城整体保护,完成鼓楼、正阳门箭楼修缮,拆除太庙、社稷坛、先农坛内部分非文物建筑,全面烘托中轴线作为城市骨架的统领作用,“银锭观山”等历史景观精彩重现。

5年来,北京以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城市绿色交通出行比例,北京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轨道交通里程2021年达到1148公里,较2015年增长82%。

在宜居方面,北京加大居住用地供应力度,土地供应中产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比例达到1:3以上,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改善存量住宅居住条件。

大气质量显著改善,北京蓝天常在。2021年PM2.5年均浓度33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63%。

石晓冬说,在城市总体规划执行过程中,北京鼓励社会公众共同监督规划实施情况,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美丽家园。

责任编辑:崔丽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